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K901 2004020897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二Prob-lems Of man一land relationship system thoy under glohalchange汪黎明,关庆锋…//地理科学一2003,23(4)一391一397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己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及众多的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  相似文献   

2.
布和 《地理研究》1996,15(2):108-109
本文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重点论述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及其变化过程和人类对地球及其生命系统之形成、演化、进化和变化过程的描述及重大灾变的科学解释;提出了各时空域全球变化事件类型及其模型化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进行各种全球变化现象的模拟和可视化方法;并提出全球变化区域模式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及中国陆地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不同敏感地带和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典型区域。  相似文献   

3.
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国际上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计划与成果的分析 ,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有关人类经济活动与碳排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 :( 1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 ;( 2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 ,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与碳排放的关系 ;( 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 ,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 ;( 4 )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 ,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 ,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本反映国际上人类经济活动与碳排放研究的最新态势的同时 ,提出了我国碳循环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傅伯杰  赵文武  陈利顶 《地理学报》2006,61(11):1123-1131
在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和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传统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正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在概述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1)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包括结构与过程、综合与集成两大方面,涉及结构、功能、动态、驱动力、过程、机制、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区域集成等科学要点;(2)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尺度-结构-过程相互作用、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联系、地貌-水文-生态过程相互耦合、地理-生态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相结合等领域;(3) 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发展呈现出系统化、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发展趋势;(4) 未来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重大论题包括地表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和生物流过程研究,地表环境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区域综合和区域内异质性研究,尺度推绎与转换研究,地理学的整体性研究,方法论创新,应用研究等内容;(5) 未来地理-生态过程研究应当注意加强观测、实验、调查与模拟,加强遥感与野外观测的结合,加强区域综合和全球研究,加强学科交叉等。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各国亚太战略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面向21 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安全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战略。文章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跨世纪地缘安全框架的四条建议:(1) 大力推进世界地缘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实现全球地缘格局的相对均衡;(2) 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合作,确保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3) 构建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格局,这是提高国际地缘安全的国内地缘保证;(4) 纵深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全胜  张雪芹 《地理研究》2005,24(3):487-487
2005年4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52次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DIVERSITAS)共同组织发起。会议共设有4个中心议题: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战略。这次香山会议,得到了徐冠华院士、叶笃正院士和孙鸿烈院士的大力指导,得到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叶笃正院士、施雅风院士等60多位活跃在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自身投入、内部基础和外部网络3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知识投入–知识结构–知识网络”的三维解释框架,采用2000―2019年InCites数据库收录的世界各国(地区)科学论文数据,探究了全球科学知识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上,全球知识生产规模稳步增加,国际合作大势所趋。发达国家科学产出缓慢增长,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强;新兴国家产出规模快速增加,以国内独立研究为主。(2)空间演化上,全球知识生产呈现区域集聚与全局分散的双重特征,重心变迁呈现自西向东转移的趋势,形成西欧、北美和东亚3大热点区域。(3)影响因素上,回归结果表明科学知识生产具有路径依赖和交互式的特征,知识基础、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认知资本均对国家(地区)的知识生产绩效产生积极而又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单影响因子识别取得较大进展,但多种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在生态服务变化中贡献亟需清晰分解;(3)基于遥感与气候模型的多情景模拟是预测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手段,但需要科学模拟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影响及其应对途径;(4)未来研究应加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分解与模拟,研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重大生态工程的时空响应与探测技术,以科学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与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9.
任亚文  杨宇  王云  刘毅 《地理学报》2023,(2):371-385
半导体产业是国际劳动分工的典型代表,在关键生产环节的全球贸易中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通过构建全球半导体贸易关系矩阵,采用基尼系数和贸易依赖指数,对半导体制成品、设备和材料的跨境贸易流和依赖关系演化以及贸易组织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全球半导体贸易空间不平衡性极强,尤其是材料和设备贸易在供需两侧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2)中国替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贸易主体,并且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共同塑造了制成品和材料贸易的区域化体系,但其设备贸易对欧美国家或地区存在高度依赖;(3)半导体生产模式推动了亚洲在制成品和材料贸易中的区域化,美国、欧盟及日韩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构建排他性创新网络、设置贸易壁垒维持了其在半导体设备贸易中的垄断性优势。半导体设备贸易的垄断性和制成品、材料贸易的区域化共同构成了全球半导体贸易的特征,这些演化特征将在未来贸易中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入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第 2 9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4日至 1 8日在韩国汉城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 1 70 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生活多样化” ( Living with Diversity)。大会收到论文 2 0 0 0余篇。大会期间 ,代表们就人类对自然景观系统的影响、第四纪研究、环境变化与未来世界、地理和地貌灾害的研究与模型、海岸变化、东亚景观、地理学的科学性、知识时代的地理学、新区域地理、 2 1世纪的地理教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1世纪的世界城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新的全球政治秩序、文化景观的重新解释、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有关区域地理学若干问題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容 《地理研究》1982,1(4):45-52
区域地理学在地理学史上长期居重要地位,但是五十年代以后一度衰落.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特点.区域地理学综合研究赋予区域某种同一性和独特性的相互联系的地理要素.实践中有大量综合性课题涉及区域地理问题,区域地理学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旧的区域地理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应当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改造区域地理学.必须(1)坚持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2)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核心;(3)以论题研究为主要形式;(4)应用计量方法,建立多种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以促进区域地理研究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韩国在朝鲜半岛引进美国"萨德"系统为背景,对中国非官方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中国大众的东亚地缘政治观,尤其是涉及中国、韩国以及美国之间的国际政治观。对经筛选后的75篇高阅读量文章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如下:(1)中国大众对"萨德"在韩部署这一事件涉及的地缘政治观首先体现在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表征。在此基础上,大众文本建构了负面的美韩同盟形象;(2)"萨德"在韩部署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大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国大众对韩国"不负责任"这一国际形象的建构,助燃了中国大众对韩国的厌恶情绪;(3)美韩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这一政治和军事事件敦促中国大众对"萨德"进行了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美国、韩国威胁东亚区域安全以及中国国家安全的事实;(4)以"萨德"为切入点,中国大众在韩国"不负责任"国际形象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韩国国内的负面新闻,从而进一步恶化了韩国的形象。借助微信强大的传播能力,这些大众文本与东亚地缘政治局势、美韩同盟威胁区域与其他国家安全的事实以及中国官方态度交相呼应,在日常生活领域对美国和韩国进行了施压。鉴于此,本文不仅尝试弥补了国内批判地缘政治研究的不足,还紧贴时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蜂鸣-全球管道"模型解释了本地企业如何通过长期互动学习,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全球化的重要知识俘获渠道。中小企业因自身能力和国际化经验的缺乏,往往会规避时间成本和风险,另辟蹊径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本文以浙江省和德国石荷州国际友好关系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对利益相关人的深度访谈,对该关系框架下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俘获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国际区域友好相关机构扮演着"知识守门员"角色,为双边中小型企业的全球化提供准确的、高效的和定制化的信息。(2)国际区域友好关系推动基于政府担保的、多方参与的"全球蜂鸣"空间形成,使得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社会、认知和组织临近,以此俘获"走出去"的关键知识;(3)国际区域友好关系为两地搭建一种新型的"全球管道",有利于形成面向"精准全球化"的动态蜂鸣社群。本研究强调:地方政府主导的国际区域友好关系是中小企业"全球管道"构建的重要制度平台,这种"全球蜂鸣-全球管道"知识动态模式是对传统"本地蜂鸣-全球管道"概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孙莉 《干旱区地理》1990,13(1):58-61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IGBP),是当代国际最大的生态研究计划。1987年1月,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执行委员会遵照1986年9月召开的ICSU第21届全会的决定,筹备成立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政府引导基金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从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政府引导基金的扩散与分布、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发现有:(1)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在于缓解融资缺口,实现区域发展目标;(2)政府引导基金经历了不同地理尺度的扩散,形成了不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3)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可以分为募资、投资、管理、退出4个环节,公共资本的参与和政府干预是其区别于一般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4)总体而言,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的风险资本供给、创业创新、产业升级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扩大区域发展差距。最后,论文提出地理学要加强区域发展视角下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1991年6月3~6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工艺学院召开了以《遥感:为地球管理服务的全球监测》(这里指的是全球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命名的第十一届地球科学和遥感国际例行会议。之所以选择这个名称命题,是出自于全球生态学问题日益增加的急迫性和分析遥感可能性的必要性,以便为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全球变化预测提供所需的信息。由于《地球科学和遥感国际会议(IGARSS91)主要在地球科学和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以及国际无线电科学协会(URSI)支持下召开的,因此有关研究被动和主动遥感方法及应用的报告却成了大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跨国广告业看全球化和全球城市——以中国广告业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柏兰芝  陈诗宁 《地理研究》2004,23(5):582-592
本文从广告业的视角出发 ,分析了伴随全球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扩张而来的区域市场和空间结构的重塑。研究的主要发现为 :(1)在跨国公司的支配下 ,中国广告业在生产组织上逐渐向专业代理演化 ,在行业规范上也逐渐向 4A的主流靠拢 ;(2 )中国广告业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的集中 ,体现了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服务业市场” ;(3)由于市场规模大 ,中国广告业有可能向“前端” (产品定位和沟通策略 )发展 ;(4 )由于中国幅员广大 ,进入区域市场需要不同的媒体计划 ,也使得广告的全球标准化产品产出更多的地方版本。在理论争论方面 ,本文认为全球城市是都市区域全球化制度和空间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密切结合城市规划实践,以城市规划需求为目标导向;(2)建立了引进、吸收和转换的机制;(3)积极推进城镇化研究的国际合作;(4)以全球视野促进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与西方的接轨;(5)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强化对生态环境问题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关注,促进了很多分支学科的发展。中青年城市地理学者在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新趋势、城市产业演化、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城镇化格局的重塑、中国发展模式的新解释、大数据的应用、定性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探讨。未来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应该继续强调服务于城市规划实践;吸收其他学科优势,总结中国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地理学者应当掌握对国家城市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的话语权;继续加大国际合作研究力度,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 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重点研究各圈层、各要素以及自然和人为现象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是在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需要, 是地球科学向综合集成 方向转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 在全球规模上已经组织了一系列重要 国际联合研究计划, 企图组织全球的科学家协作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离不开 对地球系统要素和圈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综合观测工作的支持。自20 世纪80 年代以 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的观测、监测和信 息共享网络。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建设, 其目的是对生态过程 进行长期的监测, 研究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 从而揭示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长期 变化, 为生态系统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始建于1988 年, 在中国生态系统动态观测、科学研究和试验 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 年在CERN 的基础上, 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开始建立中国国家生 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N) , 目前已经遴选出了53 个台站, 开始对农田、森林、草地( 含荒漠) 和 水体( 湖泊和海湾) 的动态进行观测研究, 该网络必将成为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发展地球系统科学角度, 讨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