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LEASO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The Risk of Bias 2(RoB 2.0)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RCTs,共847例患者。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EASO的总有效率[RR=1.15,95%CI(1.09,1.21),P<0.00001]、足背动脉血管内径[MD手针组=0.33,95%CI(0.29,0.36),P<0.00001;MD电针组=0.08,95%CI(0.06,0.10),P<0.00001]、踝肱指数[SMD=0.73,95%CI(0.56,1.09),P<0.00001]、无痛跛行最大距离[SMD=0.90,95%CI(0.38,1.43),P=0.0007]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5,95%CI(-10.18,12.08),P=0.87]。结论:针灸治疗LEASO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无痛跛行距离、改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提高踝肱指数。其他治疗方式对LEASO的影响研究需更多的RCTs不断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了52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表现,CT显示肝尾叶增大50例(96%),肝脏呈低度密度或密度不均,42例(81%)肝静脉未明显,22例(42%)见有肝内侧枝血管,49例(94%)有肝外侧枝血管,作者认为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 例长期卧床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干预2周后比较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及皮色(皮温)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肢体拍打联合中药热熨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麻木、肿胀、疼痛、皮色(皮温)改变等情况,降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减少DVT 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简便氧气疗法联合紫草纱条在直肠癌术后患者因造瘘袋所致压力性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8 例因直肠癌术后造瘘袋致局部压力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局部采用一次性氧气管接通氧气后输送至局部创面,外敷紫草纱条换药;对照组28例采用水胶体敷贴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更换造瘘袋次数以及创面治疗平均费用。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更换造瘘袋次数以及创面治疗平均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简便氧气疗法联合紫草纱条能够有效促进造瘘袋所致压力性溃疡创面的愈合,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方证对应角度探究从虚、瘀、湿、郁论治消化性溃疡(PU)的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从虚、瘀、湿、郁论治PU的代表性药串(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结合TTD、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上述药串治疗PU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作用于PU的活性化合物共35个,药物与PU共同靶点49个;核心靶标主要是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等;关键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结论: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治疗PU的作用机制涉及抗氧化、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与释放、介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体现了中药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矿业一体化发展系统是一个多层次、不断发展的开放式、动态的区域复杂巨系统。针对传统软件开发模式设计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异构系统的集成困难、系统不能随需应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MapGIS IGS的二、三维GIS一体化开发和搭建式、JavaScript、Flex、Silverlight集成开发模式,提出了以MapGIS IGS为可视化平台,结合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库为评价与决策核心,形成数据输入、输出,及二三维应用为一体的集成结构的系统开发思想。最后以黔东动静脉矿业一体化发展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为例,利用原型法作为系统主要开发策略,设计了体系架构和初步框架,为区域动静脉矿业一体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管理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和固定碘速率给药,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肝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符合纳入标准,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30例,根据所用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62例)和低浓度组(68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帕醇(含碘370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佛醇(含碘320mg/mL);根据BSA计算患者所用对比剂的总量,固定碘速率注射,进行分期动态扫描。选取肝静脉期数据行肝静脉血管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测量两组图像肝静脉和肝实质的CT值及其标准差值,计算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3.74±0.47)分和(3.77±0.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肝静脉左、中、右三支主干和同层面肝实质的CT值、SD值、SNR及肝静脉相对于肝实质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BSA及固定碘速率注射对比剂,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在肝静脉CT成像中的效果同样清晰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患者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以便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图像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400例患者CT增强检查资料。其中实验组200例,由于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中,采取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注射速率以2.5~3.3mL/s,非离子型造影剂70~100mL,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均较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延长延迟时间8~15s,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检查器官上下范围,病变区加扫薄层;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依组织器官不同注射速率、非离子型造影剂量及螺旋CT扫描范围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注射造影剂设定延迟时间。分析测量两组CT图像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CT值和扫描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实验组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病例与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增强检查图像质量经统计学分析相近。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配对比较,统计学分析t值为4.371,P=0.000,这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存在差异。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配对比较,t值为-1.664,P=0.103>0.05,这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不存在差异性。结论: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患者,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的增强扫描采取适当的增加延迟时间扫描完全可以达到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