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6周,灌胃后第1、3、6周分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DRD1 mRNA、DRD2 mRNA含量。结果:灌胃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柔肝息风汤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DRD1 mRNA含量方面均有所下降(P<0.05);而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DRD2 mRNA含量方面有所下降(P<0.05)。结论:健脾柔肝息风汤可通过降低TD模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DRD1 mRNA、DRD2 mRNA的含量,而改善TD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生血通便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WBC、CRP、PCT)水平、SOFA积分、胃肠功能损伤积分、腹内压、DAO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血通便颗粒治疗血虚肠燥型脓毒症胃肠功能损伤,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降低SOFA和胃肠功能损伤积分、降低腹内压及血清DAO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妇科养血颗粒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缺损(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科养血颗粒,连服2周,治疗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行经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经期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经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31/35)、71.43%(25/3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35/35)、94.29%(33/35);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均缩短、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的行经时间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妇科养血颗粒可有效缩短PCSD致气血两虚型经期延长、漏证患者的行经时间,明显改善其临床证候,疗效稳定,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结构性砂土离散元接触模型合理性的三维试验验证,设计了一套可用于三维半球形理想胶结颗粒成型及实现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接触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制备了一定胶结尺寸的环氧树脂半球形颗粒胶结试样,在一系列辅助加载装置中初步开展了不同加载条件(拉伸、压缩、剪切、弯转、扭转)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三维情况下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测试;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实测试验结果与二维试验成果基本一致;峰值剪切、弯矩、扭矩随着法向荷载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相同的临界法向荷载。  相似文献   
5.
采用Ames试验分别对蒙脱石、石英、方解石、钠长石4种可吸入矿物细颗粒及其与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相互作用48 h后的混悬液作为受试物进行检测,分析IMG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及其与人体正常细菌群作用后,IMG/正常菌复合体是否有致突变性毒力改变。结果显示石英以及石英/大肠杆菌复合体对TA98、TA100菌株Ames试验呈阳性反应;石英/表皮葡萄球菌复合体对TA98菌株Ames试验呈阳性反应;而蒙脱石、方解石、钠长石纯矿及其与正常菌作用后的复合体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石英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石英与正常菌菌作用后复合体依然具有致突变性,但石英表现出的碱基置换突变作用在与表皮葡萄球菌作用后消失,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外观症状主要是外套膜收缩、变色及鳃发黑。取外套膜、鳃、消化盲囊、直肠、性腺和闭壳肌等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在外套膜、鳃、消化盲囊、直肠和性腺的上皮细胞的胞质中有大量的黄褐色圆形小颗粒,病发严重的甚至发生组织糜烂,细胞变形、脱落。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0.3 arcsec) observations, we studied the behavior of solar granulation in the neighborhood of a sunspot. The bright granule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granules’ surface density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sunspot umbra were determined.Bright granules distribute delimiting cells of dimensions in the mesogranular scale.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se cells does not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sunspot. The granules’ surface density does not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distance to the sunspot umbra. Both results point to a very weak, if any, influence of the sunspot magnetic field at distances greater than 20 arcsec.  相似文献   
8.
9.
The time-dependent interaction of the granulation velocity field with a magnetic flux tube is investigated here. It is seen that when a magnetic field line is displaced normal to itself so as to simulate thebuffeting action of granules, a flow of gas is initiated along the field. By choosing a lateral velocity fiel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of granu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ulting gas motion is a downward flow with a velocity compatible with the observed downflow in isolated photospheric flux tubes. It is therefore proposed that the observed photospheric downflow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granules with flux tubes.  相似文献   
10.
腾冲火山岩群是我国著名的年轻火山岩群,前人主要采用K-Ar法、不平衡铀系等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该区火山岩的年龄并划分其喷发期次,采用K-Ar法获得腾冲火山岩0.013~17.84 Ma的年龄以及0.13~2.9 Ma的等时线年龄,不平衡铀系法主要用于该地区0.23 Ma以来的样品年龄研究。传统的同位素定年体系的精确度和定年范围对于研究该区火山岩的年龄存有很大局限性。近年来,微区原位离子探针U-Pb定年在年轻地质体年代学研究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在国际上已经应用于中更新世晚期地质体的年龄测定。本文报道了应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腾冲曲石地区中更新世英安岩的3次测定结果,3次实验的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在对一次离子流选择及其强度、二次离子积分时间等实验条件探讨的基础上,综合分析3次实验中的二次离子计数表明第3次实验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年龄值为0.41±0.01 Ma,属中更新世,代表该英安岩的形成时代,该年龄结果是目前我国获得的最年轻的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年龄。本研究获得的中更新世锆石U-Pb年龄为年轻地质体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