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3篇
  免费   5328篇
  国内免费   8211篇
测绘学   3997篇
大气科学   2574篇
地球物理   3902篇
地质学   15142篇
海洋学   3897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1747篇
自然地理   3458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1248篇
  2021年   1683篇
  2020年   1295篇
  2019年   1593篇
  2018年   1341篇
  2017年   1331篇
  2016年   1348篇
  2015年   1670篇
  2014年   1489篇
  2013年   1877篇
  2012年   2121篇
  2011年   2007篇
  2010年   1994篇
  2009年   1881篇
  2008年   1931篇
  2007年   1749篇
  2006年   1761篇
  2005年   1441篇
  2004年   1056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550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01.
YANG  Shu-qing 《中国海洋工程》2003,17(4):527-540
Following Bagnold's approac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energy dissipation is developed. The major assumption made in the study is that the near bed velocity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ediment transport. A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s first proposed. Then the equations for total sediment transport are derived by introducing the appropriate express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uch as open channel flows, combination of wave and current, as well as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flows investigated, the derived relationships are fairly consistent with the available data over a wide range of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2.
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u mol·L-1 的胱氨酸降低了离子交换率E(%);(2)与未加有机物相比"S型曲线"左移0.95个pH单位;(3)随着胱氨酸浓度的增加,离子交换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3.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的古气候参数,揭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其演变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并与新疆地区,黄土高原以及深海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古环境变化大致同步,该区由于位置靠西,邻近沙漠,最近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干旱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04.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简易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乙醇、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3种不同有机溶剂分别萃取苏州环城河水样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叶绿素a,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叶绿素a含量,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显示,乙醇法、DMF法的叶绿素a萃取率极显著高于丙酮(F=54.20>F0.01(2,18)(6.01)).另用这3种萃取方法分别测定无常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irregularis )纯培养液叶绿素a含量,通过直线回归,同样证明乙醇法、DMF法重复率较高,稳定性好,萃取率高.从安全、简便、重复性高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用乙醇萃取法是目前水域环境中浮游植物叶绿素a简易测定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 ,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赤潮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6.
海湾扇贝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用等位基因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连沿岸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大李家湾低排筏、大李家湾高排筏、凌水桥、棋盘磨4个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4个群体的7种等位基因酶和闭壳肌蛋白中均检测到了22个基因位点,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2.73%,22.73%,22.73%,18.18%(P≤0.95)和27.27%,27.27%,31.82%,36.36%(P≤0.99);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64,0.071,0.075,0.069;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分别为-0.068,-0.020,-0.032,-0.050;近交系数分别为0.568,0.565,0.487,0.550;位点等位基因有效数分别为1.102,1.109,1.143,1.122;遗传变异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0060,0.0071,0.0088,0.0073.海湾扇贝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低,但在这4个群体中,凌水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大李家湾高排筏和棋盘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李家湾低排筏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07.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沉积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矿藏,其形成与分布除了需要特定的温压条件外,还需要合适的沉积条件。截止2002年底,世界上共有l16处已直接或间接发现水合物,直接见到水合物样品的只有23处(海洋20处、陆地3处),所以对水合物沉积条件的系统研究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文献报道也较少,目前认为其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主要有岩性、沉积速率、有机碳含量、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4方面。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国外在布莱克海隆(包括ODP164航次994、995、997站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过程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实例;通过对这3个站位样品的甲烷、CO2、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有机碳以及自生碳酸盐的δ^13C分析,指出浅部(0-30m)甲烷和DIC的δ^13C值随深度迅速降低又迅速升高的变化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指标。994站位孔隙水δ^18O值深度从0.30‰下降到-0.37‰;氢同位素δD随深度略有下降(从11‰到-12‰),这与水合物形成时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于固相有关,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997站位δ^37Cl从海底沉积物表层以下30m处为接近海水的最大值0,至钻孔底746.85m处降为-3.68‰,可能也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东太平洋柱状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太平洋深海盆地的远洋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来源上远较大陆边缘简单.由于远离大陆,又有海沟与周边大陆分隔,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通常不包含由河流水系搬运而来的悬浮物,因此从深海沉积物中提取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可以避免诸多地质因素相互叠加和干扰[1].深海远洋沉积物中的主要组分是风成陆源碎屑(包括火山碎屑)和来自上层海水的生源组分(降落到洋底的生物壳体)以及由海解作用形成的自生矿物[2],其中陆源碎屑的相对含量、粒度及矿物成分可以反映大气环流的强度及物源区的气候环境[1],生源组分的组成、相对含量和丰度以及种属含量变化则与表层海水的生产力和溶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