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539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497篇
地球物理   385篇
地质学   969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 °×1 °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相似文献   
992.
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目前在资料同化的科研和业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可为集合预报提供较好的初始场,其影响半径的选取对同化结果影响显著。2017年5月7日在珠三角(珠江三角洲)一带出现极强降水,尤以广州的花都、黄埔、增城区为盛,甚至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以本次极强降水过程为例,分析影响半径对EnKF同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EnKF方法同化观测站的10 m风和2 m温度资料后,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水过程,但仍存在着位置偏南,强度偏大,局地虚报和过报的现象。当水平影响半径取值过大时,大量虚假信息引入,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使得强降水过程南移较快,最终导致降水落区显著偏南偏东。且水平影响半径对模拟效果极为重要,因此取值要适当。   相似文献   
993.
长江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汛期重旱涝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揭示长江,黄河流域汛期(6-8月)重旱涝的气候特征,首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对长江,黄河流域1951-1999年汛期的降雨资料作分析,得到了两流域汛期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其次将长江流域划分为三段(上游、中游、下游段),黄河流域分为两段(上中游、下游段),以各游段逐月的平均降水量(R)为基准,计算降雨量距平面分率,从而得到逐游段,逐月49年来的重旱涝的时序资料;最后分析该时序资料,得到两流域上中下游汛期重旱涝的时空分布,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重旱涝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热带气旋"黄蜂"登陆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应用了高分辨率的卫星TRMM资料以及多种类资料的同化资料对登陆广东吴川的强热带风暴"黄蜂"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了登陆前阶段和登陆阶段"黄蜂"风场的不对称性、降水分布、热力结构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北方干冷气流和南方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对"黄蜂"增强和减弱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热带气旋"黄蜂"在风速分布、降水分布、对流活动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在登陆前阶段"黄蜂"经历了一次强对流云团发展为螺旋云带的过程,降水增加;"黄蜂"登陆阶段,对流迅速减弱,降水明显减少.登陆前阶段的发展与北方小股干冷气流从中层进入,影响了"黄蜂"内部的热力结构,其位势不稳定得到加强有关;登陆阶段,北方干冷气流进入"黄蜂"内部低层以及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减弱,导致"黄蜂"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995.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过程降水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首先利用1990~1999年台风年鉴上的过程降水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过程明显降水(≥50mm)相对于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分布有五种类型,并研究了降水分布型与热带气旋活动特征之间的关系;另外,利用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将热带气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它在海洋和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弥补了以往对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只局限于陆地降水的不足.本工作试图为过程降水分布的动力释用预报提供一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6.
选取NCEP1、NCEP2和ERA-Interim中1981—2010年共30 a的风场、温度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利用"倒算法"计算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三套资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分析,并运用Morlet小波法分析了区域平均的高原热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三套资料计算的季节平均的热源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夏季高原大部分地区为热源,冬季除高原西北部是热源外,其余地区为冷源。其中,ERA-Interim与NCEP1的分布更为接近;(2)三套资料均表明:就30 a平均而言,青藏高原大气为显著的热源,分布上ERA-Interim与NCEP1相似,量值上NCEP的两套资料更为接近;(3)区域平均热源的月际变化十分一致,相关系数均超过99%显著性检验。NCEP的两套资料对年际变化的描述更为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88,ERA-Interim与NCEP两套资料的结果略有差距,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0;(4)整体而言,ERA-Interim资料在反映高原热源方面较优,但也要注意考察该资料给出的高原南坡强热源的真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30年来,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就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生成、路径及登陆的影响进行概述,并揭示了这种影响的主要机制。同时回顾了与季节内振荡密切相关的季风槽活动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了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前景,并提出当前该研究领域中一些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广东近海海上一座100 m高气象塔上设置的三维超声测风仪获取的强台风“黑格比”过程实测数据,分析研究海上风电机组在强台风影响下极端载荷参数的变化特征,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的参数与IEC 61400-1规范(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该规范推荐的风电机组极端载荷参数计算方法在台风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 强台风“黑格比”在近海海面上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的过程变化均呈“M”型双峰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台风眼壁强风区;(2) 由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风速和极端风向变幅值与根据IEC公式计算结果差别明显;(3) 台风强风影响产生的极端操作阵风和极端风向变幅参数均出现超越IEC给出的三种标准类型风电机组的设计上限标准;并且IEC公式计算值比仪器直接测量值显著偏大;(4) 在风电机组处于满发、切出和停机生存等工况下,IEC公式计算和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基本一致,但IEC公式对极端风向变幅的计算值要比仪器直接测量值大。与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相比,仪器直接测量的极端操作阵风在时间周期1~3.5 s和7~10 s区间超出标准,但极端风向变幅一般不会突破IEC的风电机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999.
城市气候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气候效应凸显,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等造成影响.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城市气候效应,包括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混浊岛效应、于岛效应和雷暴岛效应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其与城市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万晓云  于锦海 《测绘学报》2013,42(3):317-322
结合引力梯度不变量算法,采用球谐分析方法讨论极区空白对引力场恢复的影响。首先推导空白区对位系数恢复的影响公式,然后通过模拟计算分析空白区的影响量级和特点。结果表明,由于正交性遭到破坏,各阶之间会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低次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移去恢复法"可削弱极地空白带来的精度损失,但不同的先验模型会使得最终的解有差异;但在远离两极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主要受观测值的精度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