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310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观测地下水氡浓度的变化,是预报地震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对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尽可能排除非地震因素的干扰,从变化的观测资料中提取真正的地震信息,是取得较好预报效果的关键。 根据浦沅井孔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我们对浦沅水氡资料进行了分段处理。所得结果对附近小震活动,异常显示较明显。  相似文献   
862.
白志达  张进奎  史志伟  李天元 《岩石学报》2020,36(11):3257-3264
辉腾锡勒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卓资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后旗交界处的高山草原区。处于中国东部大同-阿尔山-诺敏河第四纪火山喷发带南段。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变质岩系、二叠纪花岗岩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平面上呈低洼的菱形台地,四周为山地,总面积约260km2。因上覆在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之上,故以往将其误归为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火山群内发育近百座火山,大多数火山形貌保存基本完整。火山产物主要为一套碱性橄榄玄武岩,次为不同成因的火山碎屑物(岩)。碱性玄武岩覆盖在晚更新世坡积物和黄土之上。火山活动的时代主体为晚更新世,可进一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裂隙-中心式喷发,火口已剥蚀殆尽;中期主要形成"地池式"和玛珥式火山,火山形貌较完整,火口呈特征的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积水成湖,当地习称"九十九眼泉"或"海子"。晚期以熔浆的溢流为主,形成结构完整的盾片状火山。火山活动经历了沿裂隙的喷溢到中心式弱爆发、溢流-射汽岩浆爆发-溢流再到溅落堆积的演化过程。辉腾锡勒火山群是在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上新解体确定的第四纪火山群,这为研究蒙古高原南部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提供了又一天然窗口,对了解新构造活动、环境及灾害预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63.
为了恢复兰坪盆地古近系云龙组的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兰坪盆地古近系云龙组的石膏、灰岩、膏泥、泥岩和砂岩共计13件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各岩性中微量元素的蛛网图和m(Cu)/m(Zn)、m(Sr)/m(Cu)和m(Sr)/m(Ba)比值特征及Sr元素含量等恢复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结果表明:石膏、灰岩、膏泥、泥岩和砂岩均有富集Rb、Pb、Zr的特征;石膏和膏泥形成于干热海相咸水的贫氧弱还原环境;砂岩和泥岩形成于温湿陆相淡水的富氧氧化环境;灰岩形成于干热海相咸水的富氧氧化环境。据此建立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化模式,并将其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气候干热的弱还原海相咸水湖沉积,沉积出石膏、灰岩和膏泥;第二阶段为温暖湿润的富氧氧化环境,沉积出砂岩、泥岩。这种沉积环境变化与古近纪云龙期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为盆地的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4.
利用2001—2011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0个特征站地面常规资料和MICAPS系统特征参数资料,分别运用改进的二元Logistic回归法和综合多指标叠加法,通过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入型、水汽条件消空、敏感物理参数诊断等方法逐级判别,建立了两种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并运用模型试预报2012年该区域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新建预报模型相比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前者高于后者;其中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TS得分高达46.6%,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试预报TS得分19.6%,而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TS得分仅9. 7%;除西南气流型两者预报效果相当外,不同概念模型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效果均优于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  相似文献   
865.
866.
以济南市章丘区小冶睦里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收集、井间地震、钻探验证等方法手段,分析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对采空区解译推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速度反演结果体现为高速分布的区域,推断为基岩完整区域;速度反演结果体现为低速分布的区域,推断为采煤采空区域。经与钻探工程比对,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推断的采空区位置与钻探揭露深度较为吻合,表明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济南市章丘区小冶睦里煤矿采空区勘查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该地区同类型的采空区勘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7.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且低位时期下切谷和河流沉积较发育;陡坡带控制着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顺着断裂带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断裂陡坡带还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部位,砂体、优质烃源岩和控盆断层组合,形成了多种油藏样式。本文总结了该区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868.
阿勒泰地区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阿勒泰地区冬季台站降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阿勒泰地区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雪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能够定量表征降雪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阿勒泰地区降雪平均集中度为0.27,平均集中期为第7.8候(12月上旬)。平均集中度和集中期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的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较西部大。Morlet小波分析表明,阿勒泰地区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存在各自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通过降雪量与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合成分析表明,多雪年集中度较少雪年偏小,集中期较少雪年偏早。  相似文献   
869.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气候变化区域响应敏感因素。利用1979—2010年逐日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对西藏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2 a来,西藏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 cm/10 a;1999年以后,雪深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 cm/10 a。四季平均雪深中,春季雪深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88。高原雪深异常偏多年份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但并未发生气候突变。周期分析表明,西藏雪深存在准6~7 a振荡的显著周期。西藏雪深呈四周山地雪深大,中部腹地雪深小的空间格局,且受海拔影响有明显的陡坎效应,绝大部分地区雪深变化趋势倾向率在-0.08~0.08 cm/a,百分比达到74.6%;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76.9%,有减少趋势的仅占23.1%。西藏雪深与气温、降水、风速和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和空间相关性,整体表现为雪深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而与降水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春秋季雪深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0.6以上,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冬季雪深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只有0.4~0.5,且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70.
城市化进程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莹莹  张焱  何泽能  杨世琦  吴铮  赵磊 《气象》2013,39(5):592-599
利用重庆17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重庆统计数据,采用降水量空间标准化方法,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化进程能够以1997年为界限被划分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都市圈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有关.比较两个阶段的差值,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都市圈年降水量、降水强度、中雨和暴雨日数都有所增加,呈明显的“城市雨岛”特征.从季节差异来看,夏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北侧郊区降水增加,冬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南侧郊区增加为主,可能是因为城乡温度梯度与环境风场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区域差异,使得主城区及其下风方向降水增加,且以下风区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