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功能的特点,分析了生境条件、物种和种植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红树...  相似文献   
92.
细菌性疾病对珊瑚的健康影响造成了很大影响,而致病菌与珊瑚疾病之间的对应性还不明朗。色素异常现象是野外澄黄滨珊瑚一种常见的不健康状态。我们采用Illumina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健康和色素异常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差异。色素异常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澄黄滨珊瑚,同时两种珊瑚的共生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很大差异。一些特定的细菌类群在澄黄滨珊瑚共生细菌中的比例很高,推测这些细菌种类可能是导致澄黄滨珊瑚色素异常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3.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需求,保障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原则、方法和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由部门管理上升至空间管理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目前主流的规划工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情景分析、权衡取舍分析、博弈论决策以及空间制图和系统规划;将生态系统方法运用于海洋空间规划,可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科学的海域空间分配,从而达成多目标的可持续管理,对我国现阶段的海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整个阶段没有出现明显峰值,Φ在6.51~7.37;C阶段(1983—200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出现多个峰值,Φ在5.59~7.46。元素Zr和Rb质量比(mZr/mRb)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粗粒级矿物与黏土粒级矿物的相对含量的高低,24Z孔的沉积物中mZr/mRb波动范围在1.02~3.59,出现了多个明显的峰值。利用24Z孔沉积物平均粒度和mZr/mRb识别出多个突变层位,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水文记录,发现突变层位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水文洪水年份有着较好的对应,这可能与长江主泓的变化有关。对比突变层位与正常层位的粒度特征,突变层位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负偏态且峰高而尖,正常层位粒度频率曲线呈正偏态且峰低而宽,同时,概率累积曲线也指示突变层位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更强的水动力作用。研究长江口泥质区南部24Z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江洪水所携带的粗颗粒物质在长江口泥质区的分布范围,有助于重建长江流域古洪水从而更好的认识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95.
地震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 广泛分布于各个时代的各种地层中。近期在对宁夏固原市杨郎镇境内的寺口子下白垩统乃家河组剖面和北京南口林场中元古代剖面考察时发现了几种较特殊软沉积变形构造, 分别是: 软变形褶皱、软变形宽U形构造、软变形宽弧形构造、软变形平卧"V"形构造、软变形"Ω"形构造、球状枕状构造、软双重构造及软窗棂构造。这些构造的共同特征是: 1)大部是一种连续变形, 揭示它们是在未固结的塑性状态下形成的; 2)几何学特征具有突变性, 与正常的沉积构造极度不和谐, 无法从正常沉积和构造变形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 3)都发生在粒度较细的岩层中; 4)整个岩层受扰动强烈, 显得很"杂乱"; 5)尺度相对较大; 6)一般都有一个或两个再作用面(或剪切面)。我们认为它们是被一种强烈的沉积后改造作用形成的, 与地震(诱发)密切相关, 是一种地震成因的软变形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96.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沟子的侏罗系中发育了一种特殊的软沉积变形构造,与类双重构造和双曲构造有些相似,但又明显不同,除了叠片外,还有软变形褶皱及微型断层,这三者构成了滑叠构造的主体,我们把这种构造称之为“滑叠构造”。滑叠构造的主体是叠片,多呈直片状,少数呈“Z”形,有的尾部发育了燕尾构造或变形结。叠片的平均倾向301.2°,平均倾角54.71°。滑叠构造与软斜歪变形褶皱、砂岩岩脉、包卷层理等十余种软沉积变形构造一道产出。滑叠构造产在一套河道细砾岩、河道间炭质泥岩(页岩)、浅水三角洲砂泥岩、浅湖钙质泥岩、滑积岩和浊积岩序列中,其底部为棕红色的浅湖钙质泥岩和炭质泥岩,顶部为滑积岩,其成因密切与滑动牵引有关。结合其它共生、伴生构造认为滑叠构造是由地震引起的三角洲前缘半固结性沉积物沿滨浅湖沉积底层强力滑动牵引形成。滑叠构造的产状经过校正后平均倾向358°,倾角48°,指示滑动方向是自北向南,与目前阿尔金山的位置关系很匹配,也说明了侏罗纪是阿尔金山(可能是古隆起)就已经存在了。阿尔金山的造山作用在持续加强,并常常伴随地震作用,是滑叠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滑叠叠片主要为分选很差的长石岩屑杂砂岩,有微弱变质, 层面可以见到绢云母. 滑叠构造产在一套河道细砾岩、河道间炭质泥岩 (页岩) 、浅水三角洲砂泥岩、浅湖钙质泥岩、滑积岩和浊积岩序列中, 其底部为棕红色的浅湖钙质泥岩和炭质泥岩, 顶部为滑积岩, 其成因密切与滑动牵引有关. 结合其它共生、伴生构造认为滑叠构造是由地震引起的三角洲前缘半固结性沉积物沿滨浅湖沉积底层强力滑动牵引形成的. 从滑叠构造的产状推测, 滑动方向是自北西301.2°向南东121°, 与目前阿尔金山的位置关系很匹配, 也说明了侏罗纪是阿尔金山(可能是古隆起)就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97.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与物源贡献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16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分析数据,探讨了渤海表层沉积物TOC的空间分布与物源贡献.结果显示,渤海湾TOC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TOC与粒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TOC高含量区与泥质区相吻合,表明TOC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沉积动力环境.TOC和TN之间显著相关,在...  相似文献   
98.
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相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渤海接受了来自周边河流、沿岸排污及海上油气开采所产生的大量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使得渤海的生态环境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采自渤海中部的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Cu、Co、Ni、Zn、Pb、Cr、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相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分布规律、污染状况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Cu、Co、Ni、Zn、Cr在渤海湾的近岸区域和渤海中部泥质区有较高的含量,而Pb和Cd则在整个研究区的含量都较高;表层沉积物中Cu、Co、Ni、Zn、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和Cd则具有较高的非残渣态含量;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未受到Co、Ni、Cr的污染,Cu、Zn、Pb和Cd则为未污染-中等程度污染。重金属元素Co、Ni、Cr以自然来源为主,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物质组成的影响,而Cu、Zn、Pb,尤其是Cd,则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黄河沉积物是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影响范围涵盖了本区大部分区域,但在研究区的北端受到滦河来源物质的影响,渤海湾和研究区中部则受到海河物质和大气沉降来源重金属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中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底质沉积物接受了巨量的重金属(As、Cd、Cu、Cr、Hg、Ni、Pb、Zn和V),从而使得底质环境质量可能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些重金属来源复杂,其中既有自然源重金属又有不同人为来源。其中自然源可能主要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泥沙和中国西部沙漠的粉尘,人为来源可能主要包括煤炭和燃油消耗、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其中煤炭消耗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是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物铅和汞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些重金属主要通过河流输入的方式进入到中国东部海域,尽管鉴定沉积物中重金属具体人为来源的方法较多,但在中国东部海域应用最为成功的是铅稳定同位素。尽管巨量的重金属输入到中国东部海域,但绝大部分海域底质沉积物质量良好,仅在锦州湾海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00.
反映流域整体降水情势的面雨量一直是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在泰森多边形雨量法的基础上考虑地理空间要素对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信息聚类方法提取出雅砻江流域2项形状因子(周长、面积)和5项地形因子(平均高程、平均坡度、平均坡向、高程差周长比和高程差面积比)。降雨—径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雨量法在月尺度上的降雨估算精度高于年尺度,且在月尺度上能更好地反映流域不同区段的降雨空间分布特征;在月、年际降雨变化趋势分析方面,年尺度上的降雨与径流一阶差分后平均相关系数为0. 903,高于月尺度的0. 629,主要由于水电站调蓄过程对流域径流异质性的影响,且影响度随着时间尺度缩小而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