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31.
2020年汛期6—8月甘肃降水日数多、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对该时间段内3种全球模式(ECMWF、GRAPES_GFS和NCEP_GFS模式)和4种区域模式[GRAPES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GRAPES_3 km)、西北区域区域模式(GRAPES_LZ10 km)、西北区域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GRAPES_LZ3 km)和华东区域模式(SMS-WARMS)]24 h累计降水预报性能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全球模式中ECMWF模式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余2个模式,而区域模式中GRAPES_3 km和SMS-WARMS模式预报性能相对较好,且SMS-WARMS模式预报性能更稳定。(2)区域模式晴雨准确率及小雨和中雨的TS评分、ETS评分、命中率低于全球模式,暴雨优于全球模式;大雨和暴雨的空报率和预报偏差均高于全球模式。(3)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可将甘肃汛期降水划分为副高边缘型和低槽型2种类型,针对2020年4次副高边缘型和3次低槽型降水进行分类检验评估。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均对前者的各个量级降水预报性能优于后者;ECMWF模式和区域模式对2种类型大雨和暴雨预报效果优于NCEP_GFS和GRAPES_GFS模式;全球模式中ECMWF模式、区域模式中SMS-WARMS模式对2种类型降水预报效果最好。(4)7种模式对2种类型中雨和大雨雨带走向预报较好,对副高边缘型降水过程降水落区的预报能力优于低槽型降水过程,但预报降水强度较观测偏强,尤其是降水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32.
溶藻弧菌脂多糖在两种鱼类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VAL02和VAL00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点带石斑鱼Einephelus malabaricus,收集感染后1,4,24,48和144h鱼的各器官标本,用斑点免疫ELISA(do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检测其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发现肠,肝,脾,肾前部,肾后部均可吸收溶藻弧菌的LPS,而心脏吸收LPS的能力比其它器官差;检测结果还表明肝,肾组织中的LPS比脾组织中的LPS清除快。用斑点免疫ELISA法检测VAL02号菌感染的野生五带豆娘鱼Abudefduf vaigiensis器官组织中溶藻弧菌的LPS,结果在肠,肾,脾和肝脏中检测出LPS,在心脏组织中没有检测出LPS。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LPS不易被点带石斑鱼和五带豆娘鱼的心脏组织吸收,但可被它们的肠,肾脏,肝脏和脾脏吸收。  相似文献   
33.
用RAPD技术对养殖环境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宿主,不同环境分离的8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株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引物共获得了46条多态性条带,将8个株系分为3个类群,不同宿主(石斑鱼Einephelus fario和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不同环境及药物处理前后的株系之间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使用药物后,溶藻弧菌株系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同一环境和同一时间分离的菌株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从患病石斑鱼上分离到的致病朱与非致病株有极高的相似性,但有一个约2kb的条带的差异,该差异条带可能与溶藻弧菌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34.
2016年8月24日19:00至25日08:00(北京时)在500 h Pa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甘肃中东部、陕西关中出现强对流暴雨,19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降水量达158.7 mm,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9.1 mm,且伴随雷电天气,呈现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特征。利用卫星、雷达、地面加密资料、ECMWF细网格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重点分析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大暴雨主要由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中尺度地面辐合线有密切关系;低层动力场的切变扰动在六盘山两侧形成东西向的辐合线,雷暴单体在辐合线附近强烈发展,整体随辐合线向偏南方向移动;六盘山以西的辐合线影响甘肃中部,六盘山东侧的辐合线在移动中分裂为两段:东段继续向偏南方向移动,影响甘肃陇东;西段移到关中西部时,沿峡谷进入关中西部的偏北风,受地形影响转为西北风,使辐合线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雷暴单体随辐合线沿地形走向自西向东移动,影响关中;有利的动力、热力因素,对六盘山东侧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加强和传播方向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基于地形指数的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关键源区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妞  陆海明  邹鹰  陈晓燕  朱乾德 《水文》2016,36(2):12-16
以非点源污染形式输出的磷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识别流域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并进行重点整治是控制流域非点源磷素污染的重要手段。以修正的磷指数法为基础,引入地形指数因子,建立了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风险评价方法,并以位于江淮丘陵区的西源流域为例开展了磷素输出风险评价,识别了该流域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西源流域磷素输出关键源区主要集中在下游河道、沟渠两侧农田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8%。  相似文献   
36.
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和LHR)基因在雄性半滑舌鳎繁殖周期中的季节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SHR mRNA在雄鱼精巢、脑和脾中及LHR mRNA在雄鱼的精巢和脾中均呈季节规律性变化。3月份样品中,FSHR mRNA在精巢表达量最低,12月份,表达量最高;FSHR mRNA在脑中表达模式与精巢...  相似文献   
37.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1995-2007年全国24个台站子夜均值数据的整理,总结出各类错误数据的特征,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一种自动化的错误数据识别方法,为数据整理和处理分析提供高效率的工具。为今后子夜均值数据的正确判断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黔西南州冰雹时空分布及春夏冰雹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燕  罗松  杨玲 《湖北气象》2010,29(1):49-53
使用1961—2008年48年黔西南州8个县市气象站逐月冰雹日资料以及周边4个探空站资料,分析该州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冰雹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近48年来该州冰雹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其地区差异较大,大致是北多南少;全州一年12个月均有冰雹出现,春季冰雹日数最多,冬季次之,夏季再次之,秋季最少,4月冰雹最多,9月冰雹日数最少;该州年均冰雹日数与海拔高度呈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34;通过对2004—2009年春夏冰雹天气发生前的CAPE值和垂直风切变分析发现,春季冰雹发生前,要求700hPa到200hPa垂直风切变达到0.002s-1以上,而对CAPE值要求不高,多在800J·kg-1以下;夏季冰雹发生前,一般要求CAPE值在700~2000J·kg-1之间,而垂直风切变大多在0.002s-1以下。  相似文献   
40.
采用累积距平和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兴义市近47a的气温和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61-1967年为上升,是变暖期,1968-1985年累积距平为下降,是变冷期,1997-2007年是变暖期。冬季的气温变化较大,对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贡献最大,尤其是2001年以来连续7a的偏暖年,冬季的增温非常明显。兴义市1961—1978年年降雨量变化相对较为平稳,1979-1986年为降雨量增加时期,1987-1989年为降雨减少年,1990-1997年降雨增加时期,经过1998-2003年的波动后,2004-2007年为降雨减少年。近47a来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变化较为平稳,主要是四季的变化较大,冬季以0.146℃/10a增暖,春季以0.165℃/10a趋势变冷,夏秋变化不大。夏季降雨量以27.403mm/10a的趋势增加,冬季降雨量无明显变化,春季降雨量以12.584mm/10a的趋势减少,而秋季则以17.71mm/10a的趋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