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499篇
地球物理   627篇
地质学   1325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102.
Ma  Qin  Li  Mingzheng  Qin  Xiangchao  Liu  Huanzhang  Cao  Wenxuan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9,37(3):1090-1101
Floodplains are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eco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recruitment of ichthyoplankton from river to floodplain lakes is crucial to maintain this unique ecosystem. However,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is study, ichthyoplankton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details of ichthyoplankton recruitment from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to the Dongting Lake via a floodway channel, the Songzi River, from May to July in 2013 and 2014.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41 species of eggs and larvae were sampled. Among the samples, 16 were river-lake migratory species(RL), representing23.5% of the species in the Dongting Lake. In 2013, an estimated 130 million eggs and 3 180 million larvae drifted through the sampling section, and in 2014, an estimated 1 060 million eggs and 1 040 million larvae drifted through the sampling section. The amount of eggs and larvae of RL reached 3 210 million in 2013 and 1 850 million in 2014,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ichthyoplankton recruitment from the river to the lake, as species diversity will decrease sharply without this recruitment.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show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flow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wning activities of fish. To maintain the high fish diversity in the Changjiang floodplain, we suggest to irrigate the channel to increase water discharge and increase the transport of ichthyoplankton from the Changjiang mainstream into the Dongting Lake.  相似文献   
103.
This paper studies 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NBTI) under alternant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AC) stress. Under alternant stress, the degradation smaller than that of single negative stress is obtained. The smaller degradation is resulted from the recovery of positive stress.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e recovery. One is the passivation of H dangling bonds, and another is the detrapping of charges trapped in the oxide. Under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AC stress, the parameters all show regular degradation, and also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direct current stress. 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is, the smaller the degradation becomes. As the negative stress time is too small under higher frequency, the deeper defects are hard to be filled in. Therefore, the detrapping of oxide charges is easy to occur under positive bias and the degradation is smaller with higher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04.
曹烨 《地质论评》2016,62(S1):253-254
矿产是地球经历几十亿年贮存起来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组成的一部分。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无论贮藏量有多丰富的矿藏,最终总有开采枯竭、使用完了的时候。例如,氟化工产品大多都来自称为萤石的化工矿石,萤石由氟化钙构成,地球的贮量是有限的。萤石首先制成氟化氢,一旦加工成氟化工产品,消耗了,就不可能再恢复为萤石。因此一旦地球上萤石消耗完,就要寻求其他氟来源,或使用其他制冷剂及橡胶产品。 化工矿产还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作为粮食的食粮的钾肥和磷肥。俗话说,“粮食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中国的粮食生产十连增,化肥的贡献不可小觑。氮、磷、钾是化肥的主要元素,而磷、钾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矿物资源——钾盐和磷矿。  相似文献   
105.
106.
正Convection and its ensuing severe weather,such as heavy rainfall,hail,tornado,and high wind,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our society and economy(e.g.,Cao et al.,2004;Fritsch and Carbone,2004;Verbout et al.,2006;Ashley and Black,2008;Cao,2008;Cao and Ma,2009;Zhang et al.,2014).Due to its localized and transient nature,the initiation of convection or convective initiation remains one of the least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 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 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108.
定量降水预报技术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1世纪以来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流程中的数值模式预报、统计后处理、检验评估和预报员作用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主要进展包括:业务全球模式对于降水的预报能力持续提升,而发展高分辨率模式 (尤其是对流尺度模式) 和集合预报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精准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且将两者相结合以促进短期降水预报是发展趋势;统计后处理技术已发展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海量预报数据中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和集成,而再预报资料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统计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评估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面临的新问题,多种新的检验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如极端降水检验评分、空间检验技术及概率检验方法等;预报员在模式和后处理方法上能够提供的附加值越来越有限,但在预报流程中仍将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将逐渐向帮助用户进行决策方向转变。文章指出,定量降水预报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大气水汽观测及同化技术改进、暖区和复杂地形下暴雨预报等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h的再分析资料、GPS可降雨资料和地闪定位资料,对2013年7月4—5日山东中南部出现的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冷暖切变线所引发,暴雨的水汽源于南海;低空急流的强弱和水汽通量的大小呈正相关;暖切变线暴雨的雨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冷切变线暴雨;冷、暖切变线GPS可降雨量表现不同,前者短时间内增幅大,地面强降雨在峰值出现1h后发生,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较敏感,后者强降雨出现前8h可降雨量快速上升,可降雨量峰值对应地面降雨大值,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不敏感;冷切变线对流性更强,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2倍,正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1/2,负地闪频次为暖切变线降雨的2倍;降雨云团正、负地闪活跃程度呈反相位关系,正、负地闪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强降雨的变化;冷、暖切变线动力结构不同,前者物理量场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后者则为垂直分布;冷切变线上升运动区较暖切变线深厚。  相似文献   
110.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遥感系统特征、结构、状态、发展动力、条件等,可广泛用于对航天遥感系统进行顶层设计、规划、考察、分析、评价、预测,并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