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81.
李伯华  李珍  刘沛林  窦银娣 《地理研究》2020,39(8):1794-1806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运用景观基因分析法分析了张谷英村显性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与隐性非物质文化基因特征,从聚落“双修”视角提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① 显性景观基因特征为空间布局空心趋势明显,街巷系统衰退痕迹严重;民居建筑结构秩序紊乱,功能利用主体两极分化;主体建筑链条节点断裂,文明载体内涵挖掘尚浅;山川地势脉络根基平稳,水系网络线条渐趋单一;② 隐性文化基因特征为家风信仰世代传承不息,图腾标志遥相呼应不止;民俗文化延续之途受阻,传统礼仪抗争之路临难;③ 显性基因修补路径为基因建库,恢复原始形态,完善基础系统;微创修补,保留原始功能,再现原真风貌;隐身挖掘,重接本土链条,夯实建筑内涵;“低+高”干预,维持稳定脉络,调适单一线条;④ 隐性基因修复路径为内外熏陶,营造传承氛围,完善解说系统;置身其中,增强居民参与,再现特色场景。从聚落“双修”视角探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化方案,其目的是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实现有机更新,完成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转型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2.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processes are major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es in coastal ecosystems.However,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volved functional bacteria have not been well illustrated in coastal environments,especially in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s of denitrifiers and anammox bacteria in the eutrophic Bo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of China in May and November of2012 by constructing clone libraries employing nosZ and 16 S rRNA gene biomarkers.The diversity of nosZ-denitrifier was much higher at the coastal sites 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sites,but not significant among basins or seasons.Alphaproteobacteria were predominant and prevalent in the sediments,whereas Betaproteobacteria primarily occurred at the site near the Huanghe(Yellow)River estuary.Anammox bacteria Candidatus Scalindua was predominant in the sediments,and besides,Candidatus Brocadia and Candidatus Kuenenia were also detected at the site near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that received strong riverine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Salin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 structuring communities of nosZdenitrifier and anammox bacteria.Additionally,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s(e.g.nitrogen overloading and consequent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and heavy metal discharges)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shaping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denitrifier and anammox bacteria,suggesting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ould influence and even chang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coast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783.
给出顾及高阶电离层延迟改正的双差定位模型,探讨中国区域VTEC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高阶电离层延迟对L3观测值的影响。利用41个陆态网测站2015年全年的GNSS数据,基于Bernese 5.2软件的双差定位技术,系统研究高阶电离层延迟对中国区域双差定位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阶电离层延迟对中国区域双差定位的影响与测站网型结构相关,明显存在0.5 a的周期变化,影响年均值大小为0~2 mm,且具有方向性差异,对高纬度测站的影响有向北偏移趋势,对低纬度测站的影响有向南偏移趋势。  相似文献   
784.
为揭示大盈江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流域内径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SWAT模型在大盈江流域径流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率定期的模型参数R2、Ens分别达到0.68、066,验证期的模型参数R2、Ens分别达到0.69、0.67;(2)大盈江流域月均径流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把农业用地变成林地或者草地,径流量均会减少,把林地变成草地径流量则会增加,农、林、草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产流由强到弱依次为农业用地、草地、林地。(3)2006~2015年,大盈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农业用地和林地转化为草地,这种转变导致流域的月均径流量略有增加,增加的径流量主要是由林地转化为草地所致,且林地转化为草地引起的径流增加量强于农业用地转化为草地引起的径流减少量。  相似文献   
785.
黄河入海流路自1976年5月改道至清水沟流路以来,其地貌形态一直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以往的研究虽然关注了典型断面主槽的形态特征及过流能力的变化,但对于清水沟流路范围界限内河道断面整体形态及其沿程变化等地貌特征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2019年10月黄河口现行清水沟流路范围渔洼以下河段加测横断面为研究对象,辨识现状地貌分布特点和横断面沿程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河口地貌形成受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具有主槽、滩地、堤防等河流地貌要素,又具有滩涂、潮沟、拦门沙等海洋地貌要素.在有堤防河段,主槽形态窄深,过流能力较强;在无堤防河段,主槽形态宽浅,过流能力较差;从滩槽高差、唇滩高差、滩地横比降三个指标来看,无堤防河段的"自然悬河"程度大于有堤防河段的"二级悬河"程度.黄河口悬河程度小于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但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滩地横比降依然远大于河道纵比降,若发生漫滩洪水将极易引起顺堤行洪,会对黄河口堤防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786.
利用2006年4月和2008年10月分别采自南海北部湾和渤海长岛海域的119尾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57尾黑鳃天竺鱼(Apogonichthys arafurae)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傅立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两种天竺鱼耳石形态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天竺鱼耳石在整体轮廓、听沟形状、边缘形态等方面较为接近,细条天竺鱼耳石整体形态较为卵圆,后部较宽;黑鳃天竺鱼耳石整体略细长,后部较窄。利用耳石形态学特征变量对两种天竺鱼的判别分析成功率分别高达82.5%和88.2%,显示耳石形态学分析是天竺鱼鱼种识别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87.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 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 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一混合营养一外源性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788.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疫和生物矿化的毒理效应,本研究将采集于野外的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置于不同pH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H 8.10/背景水平、7.70/中度酸化和7.30/高度酸化)和甲基汞质量浓度(对照、溶剂对照、0.1,1和5 μg/L)的海水中共同暴露21 d,研究文蛤内脏团和鳃组织内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和MeHg均显著影响其免疫应答策略,不同胁迫水平对各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组织差异性。具体而言,MeHg暴露诱导内脏团中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表明MeHg对免疫解毒机制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免疫应答。海水酸化抑制了鳃和内脏团中AKP活性,抑制其免疫应答。在生物矿化相关酶中,在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下钙-ATP酶(Ca2+-ATP)活性显著下降,干扰其离子平衡和生物矿化。海水酸化加剧了MeHg胁迫对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的毒理作用。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同防御环境胁迫对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策略的毒理作用。这些生物酶对海水酸化和MeHg胁迫响应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海洋酸化背景下MeHg对文蛤两种生物组织免疫功能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洋酸化和重金属胁迫对贝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新见解,为评估海洋酸化背景下贝类种群变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9.
海洋表面温度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是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卫星被动微波遥感由于能够实现全天候观测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SST研究中。中国的风云三号(FY 3)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WRI)缺少对SST更加敏感的7 GHz附近垂直极化通道,本研究将FY 3 MWRI与具有6.9 GHz通道的Aqua AMSR 2进行时空匹配,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利用匹配的FY 3 MWRI的通道亮温模拟仿真AMSR 2的69 GHz垂直极化通道亮温(6.9V),通过引入仿真的6.9V来提高FY 3 MWRI SST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引入仿真的6.9V可以改进FY 3 MWRI SST反演精度,对35°~90°S之间海域的SST改进更加显著,主要由于6.9V对低SST的探测灵敏度更高且在低SST反演时受风速的影响较小导致的。如果FY3后续卫星可以搭载6.9 GHz通道,将可进一步提升低SST特别是两极SST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790.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小粒咖啡适生区的影响,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小粒咖啡物种分布数据、环境变量数据,构建云南省小粒咖啡适生区评估及预测模型,对当前气候条件下小粒咖啡在云南省的适生区进行评估,并对未来气候条件下,小粒咖啡在云南省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再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构建的最大熵模型能够较精确地用于小粒咖啡在云南省适生区的评估和预测,当前气候条件下,评估模型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 (Area under ROC Curve)值均为0.941,达到评估结果为极好的标准。(2)影响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11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降雨量、海拔高度、2月平均最低气温、10月降雨量、坡度和最冷月最低气温,共占总贡献率的91.4%。(3)当前气候条件下,小粒咖啡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以及滇南的保山、德宏、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总适生区约为116300 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9.51%,且总体上,高适生区外围分布中适生区,中适生区外围分布低适生区。RCP4.5、RCP8.5情景下,小粒咖啡总适生区的面积分别约为98300、69700 km2,分别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4.95%、17.69%,两种排放情景下小粒咖啡总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18000、46600 km2,国土面积占比分别减少了4.56%、11.82%,且总适生区的质心均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与RCP4.5情景相比,RCP8.5情景的移动距离更远。(4)未来气候变化将会导致小粒咖啡在云南省的总适生区面积减小,总适生区的质心位置向海拔更高与纬度更高的方向移动,且高碳排放情景下这种变化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