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9篇
  免费   1075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1222篇
地球物理   1254篇
地质学   2852篇
海洋学   565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515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和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分析,探讨了青弋江发育原因及其与长江贯通的关系。研究表明:① 昆黄运动可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了区域构造响应,导致研究区断层被激活而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断块抬升运动,进而为青弋江发育提供了下切驱动力,驱动了青弋江发育;② 东亚夏季风在约1.3 Ma和约0.9 Ma发生的2次显著阶段性减弱事件,引起区域降水量显著增加,进而为青弋江发育提供了下切媒介和持续水流,控制了青弋江发育年代;③ 青弋江发育与长江贯通可能都是昆黄运动区域构造响应与东亚夏季风强度阶段性减弱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长江贯通后所形成的新局部侵蚀基准面也可能促进了青弋江发育,因此青弋江发育年代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长江贯通年代。  相似文献   
99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必要前提,结合博物馆展品设计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是满足当前县级中小学在本地开展研学旅行刚需的可行途径。利用地理核心素养与县级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之间的契合之处,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解读馆藏展品,并以县级的曲周博物馆为例进行课程设计。经过反思发现,博物馆展品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根本,博物馆科研成果决定研学旅行课程质量,博物馆本应成为区域研学旅行的集散地,博物馆联动促进区域研学旅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93.
贺艳华  刘聪  周国华  陈妍 《热带地理》2021,41(2):327-339
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客观发展指数、主观幸福感指数和福祉差异系数,分析了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乡村居民福祉水平及其差距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空间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城乡居民福祉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城镇和乡村居民福祉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0.665 3、0.570 4提高至2015年的0.761 5、0.683 0,上中下游由低到高的梯度变化明显。2)城镇居民福祉水平略高于乡村,城乡居民福祉差距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福祉差异系数由2005年的1.166 3降低至2015年的1.114 8,下游缩小幅度相对较大。3)经济因素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福祉水平及差距的主要因素,且乡村居民福祉受经济因素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4)城乡居民福祉水平除经济因素外,还与基础设施、精神文化、社会管理、基本住房、生态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祉水平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5)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乡村居民福祉水平的迅速提升,在缩小城乡居民福祉水平差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栅格的安徽省人口-经济耦合关联及地形梯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莎莎  方斌 《热带地理》2021,41(2):351-363
基于2018年的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影响模型对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化,探讨安徽省人口-经济空间关系对地形的响应。结果表明:1)空间化模型预测的人口和经济密度能够反映实际状况,并将人口-经济空间关系划分为超前型、滞后型和协调型3种类型。皖南山区以滞后型为主,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皖北地区以协调型为主,人口和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状态;皖中地区以超前型为主,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2)随着地形因子的变化,地形对人口的影响强于经济。海拔>100 m,坡度>6°,地形起伏度>50 m的区域,属于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的重点关注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和太湖县等大别山核心区和池州市、黄山市和宣城市境内等皖南山区;3)人口-经济空间关系与地形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超前型面积占比越来越低,滞后型面积占比越来越高,协调型面积占比基本处于稳定。这可能是由于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不仅对农业机械化产生显著的阻隔效应,使第一产业发展受限,且对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有显著影响,弱化了地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变迁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产业集中度、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产业重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中国柑橘生产空间演变特征,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78-2015年中国柑橘生产空间呈现扩张态势,可分为急剧增长期(1978-1991年)、低速增长期(1992-2000年)、稳步增长期(2001-2015年)。中国柑橘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具有“北冷南热”的空间结构。柑橘生产空间在省域尺度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现象,且集聚呈现先急剧下降,其后再波动上升的变化过程。自2000年起,生产空间重心持续性向西南向迁移,“西移南扩”的迁移趋势明显。中国柑橘生产空间从最初的自然驱动,逐步转向为“自然-社会”驱动。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着中国柑橘生产的基础空间,社会经济因素是柑橘生产空间变迁的重要原因。在市场区位因素中,道路运输、水果消费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路网密度提高,提升了产区的经济区位,居民收入的提高扩大了柑橘消费需求,因此每提高1%,柑橘面积分别增加0.192%和0.107%。在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投入、水利灌溉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正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分别增加0.934%和0.094%。在社会经济因素中,非农就业机会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强烈的负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减少1.365%。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对柑橘生产空间存在正向效应,每提高1%,柑橘面积增加0.058%。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向效应,间接效应为正向效应,意味着在分配有限土地资源的博弈中,本地土地首先要满足粮食安全,因此抑制柑橘面积增加。而邻近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提高,通过粮食流通能够满足本地粮食安全,促进柑橘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996.
利用逐月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洞庭湖流域春、夏、秋季57年来旱涝异常的年际变化以及典型旱涝异常年份的全球海温分布形势,并利用降尺度和趋势分析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对ENSO和关键区海温的响应,以加强对流域旱涝前期影响因素的认识。结果表明:1)流域在春、秋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夏季较明显地变湿。2)前期冬、夏季ENSO事件分别对流域春、秋季旱涝产生显著影响,而与夏季呈不显著的统计特征。3)在消除前期ENSO信号后,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S3)、澳大利亚东部海域(S4)海温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现象仍分别为春、夏、秋季与流域旱涝有密切联系的海温因素。4)S3区SST对流域春季旱涝的影响通过西风带环流实现,S4区SST偏高似乎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弱的表现,成熟的IOD现象为流域秋季旱涝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97.
基于PPT战略的广东省乐昌市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出发点,基于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 PPT)战略,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方林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发展模式和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都应在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度、减轻贫困和生态保护方面承担责任,具体为:政府部门应主导搭建平台和监管落实,旅游企业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相互支持并协助以推进拟定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2)针对乐昌市“生态林木、高山名茶、特色蔬果”等3种特有生态资源,提出以“茶、林、蔬果”三大特色农林资源为抓手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并提炼出三条适用于乐昌市的产业发展路径,具体为:“休闲农业+特色林果产业+旅游电商产业”“林下休闲业+林下经济产业+林产品初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特色林业种植+自然生态教育”。基于PPT战略,旅游扶贫开发需协调好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乡村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关系,只有这四大参与主体共同兼顾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才能最终实现PPT战略的经济发展、贫困社区发展、贫困人口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三大层次目标。  相似文献   
998.
在“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的背景下,利用人口增减变化率、人口重心、人口密度变化率、人口地理集中度、人口商度等研究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俄罗斯人口经历了先降后增的变化过程;中央区的人口显著上升,伏尔加、西伯利亚与远东区均呈下降趋势;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区、北高加索区南端的联邦主体人口快速增加,西伯利亚区多数联邦主体人口缓慢增加,远东东部、莫斯科外围地域、伏尔加区多数联邦主体的人口缓慢减少,西北区北端联邦主体的人口急剧减少。(2)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地区间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空间上,俄人口重心不断朝西北向迁移,莫斯科市与圣彼得堡市的人口密度快速增加,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区的人口密度缓慢降低,强化了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以“圣图线”为界,俄“西密东疏”“欧洲密、亚洲疏”的格局短期不会改变,整体呈“一横、四纵、两团”及若干区域人口集团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99.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眼出砂问题是当前水合物产业化急需突破的瓶颈之一,解决水合物开采时防砂与产能平衡问题是实现水合物安全高效、长期可控开采的关键.我国海域典型水合物储层属于弱固结的低渗泥质粉砂储层,其面临的防砂控泥与增产矛盾较为突出.厘清不同水合物储层和开采条件下的井眼出砂规律并揭示其机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砂控泥措施以实现产能最大化是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所在.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采4个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已开展的水合物出砂防砂情况,分析总结了水合物储层出砂影响因素及出砂机理,最后探讨了目前出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后续水合物开采井眼出砂预测和防控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Sun  Weidong  Zhang  Lipeng  Liao  Renqiang  Sun  Saijun  Li  Congying  Liu  He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0,38(4):1008-1017
The Indo-Pacific convergence region is the best target to solve the teo remaining challenge s of 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i.e.,subduction initiati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plate tectonics.Recent studies proposed that the Izu-Bonin subduction initiation belongs to spontaneous initiation,which implies that it started from extension,followed by low angle subduction.Numerical geodynamic modeling suggests that the initiation of plate subduction likely occurred along a transform fault,which put the young spreading ridg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ld oceanic crust.This,however,does not explain the simultaneous subduction initiation in the west Pacific region in the Cenozoic.Namely,the subduction initiations in the Izu-BoninMariana,the Aleutian,and the Tonga-Kermadec trenches are associated with oceanic crusts of different ages,yet they occurred at roughly the same time,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all triggered by a maj or change in the Pacific plate.Moreover,low angle subduction induces compression rather than extension,which requires external compression forces.Given that the famous Hawaiian-Emperor bending occurred roughl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onset of westward subductions in the west Pacific,we propose that these Cenozoic subductions were initiated by the steering of the Pacific plate,which are classified as induced initiation.Induced subduction initiation usually occurs in young ocean basins,forming single-track subduction.The closure s of Neo-Tethys Oceans were likely triggered by plume s in the south,forming northward subductions.Interestingly,the Indian plate kept on moving northward more than 50 Ma after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continents and the break-off of the subducted oceanic slab attached to it.This strongly suggests that slab pull is no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plate tectonics,whereas slab sliding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