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299篇
地球物理   346篇
地质学   1351篇
海洋学   28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通过对沈阳范围内的89290栋建筑物基础数据的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建筑物状况,并预测沈阳市内的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可能遭遇的震损情况,并由此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对于阵列声波测井多个接收器声波波形数据,提出了时差拾取的慢度距离相关-SDC法.其核心思想是阵列声波信号在均质地层中,模式波到达时间和接收器到发射器距离成线性关系,原点到各个模式的距离是不变的,因此在拾取时差中引入Hough变换,而波形识别采用相关性算法.具体是首先选取阵列声波其中一个信号和其余信号做STC,其次把相关系数以时间轴叠加得到时差-距离曲线,最后采用二维Hough变换得到慢度距离相关-SDC图来拾取时差.给出了慢度在Hough空间的计算公式.将Hough空间按照纵波、横波、斯通利波特征分区和采用增强的变换处理办法后,测试了在一段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三维Hough变换和二维Hough变换、STC和SDC的在应用中的区别,证明了SDC是多个接收器STC方法的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993.
东北地区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已建各类基础地质数据库(包含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等)基础上做进一步维护建设,保证数据库现势性和稳定运行,创新数据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数据管理和维护水平,对公益性地质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4.
空间数据库建库是数字调查成果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阐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精度,有效地提高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995.
砾状煤系土改良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梧高速公路沿线的砾状煤系土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要求的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其提出了分别掺加生石灰和水泥两种改良方案并进行改良试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水泥改良后的砾状煤系土的压实性能、承载比和水稳性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经石灰改良的;经水泥改良后的抗剪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影响砾状煤系土强度的因素中,水泥掺入比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龄期和含水率,并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提出了多因素影响拟合公式。砾状煤系土掺加约3%水泥改良后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可满足要求,为煤系土地区路基处理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裂隙水渗流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是研究裂隙水渗流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根据裂隙几何参数和水力参数的统计分布,利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基于图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判断裂隙网络的连通,利用递归算法提取出裂隙网络的主干网或优势流路径。基于立方定律和渗流连续性方程,利用数值解析法建立了二维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裂隙网络中的流体流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模拟区域宏观水力梯度和边界条件下,裂隙网络水力梯度方向总的流量,以及节点的水位、节点间的流量和流动方向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岩溶裂隙水渗流计算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grassland ecosystem. Extensive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n NPP can be found in literature. However, the agreement 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shap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assland NPP has not yet been reached. Here a grassland in situ NPP database comprising 602 samples in northern China for 1980-1999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ublished biomass and forage yield field measurements. Correlation analyses and dominance analysi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separat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limate, topography and soil) on spatial variation in NPP separately. Grassland NPP ranged from 4.76 g C m-2a-1 to 975.94 g C m-2a-1, showing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space. NPP increased with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eclined with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Specifically, precipitation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deserts, followed by steppes and meadows. Grassland NPP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because of water limitatio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ope, but weakly correlated with aspect. Soil quality showed positive effects on NPP.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followed by elevation.  相似文献   
998.
对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 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固氮菌数量在土层0~40 cm处于3.6×105~0.21×105CFUs·g-1之间, 除了海拔3 001 m的土样AQ4外, 其他3个土样固氮菌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 固氮菌数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性, 与有机碳、 可溶有机氮、 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性, 而与pH值和全盐呈负相关性. 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37个固氮基因nifH克隆中, 蓝藻门占41%, 变形菌门占8%, 厚壁菌门占14%, 未知菌株占37%; 蓝藻门在除了AQ4外的土样中普遍存在, 并且是AQ1的优势固氮菌群. 此外, 还发现了4个新的nifH基因, 分别是AQ1-12(KC412109)、 AQ4-3(KC412133)、 AQ4-4(KC412133)、 AQ4-5(KC412133), 其中后三者是土样AQ4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99.
通过2007-2011年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对西藏纳木错流域MODIS两种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进行了精度验证,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的空间差异,以及流域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利用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要素(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气候参数(气温、降水量、风速等)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MOD10A2数据的积雪识别精度(67.1%)高于MOD10A1(42.2%),总识别精度(73.0%)略低于MOD10A1数据(78.4%).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存在空间差异,积雪在流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最先累积,之后为流域东部,最后为流域西部;积雪消融的空间变化则相反.由此导致流域积雪日数南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及西北部最小.纳木错流域各积雪要素的年内变化存在双峰值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10-11月和1月,积雪在10-11月受降水和气温共同作用,12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气温影响.纳木错流域的平均积雪覆盖率为21.9%,受湖泊效应影响区域(主要为东部地区)达到50.6%,而其他区域仅为18.3%.同时,受湖泊效应影响,纳木错平均积雪深度、积雪水当量均显著大于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东南亚地区烃源岩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南亚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构造特征的研究,揭示其烃源岩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其中,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是东南亚主要的3套烃源岩;前新生代生油岩分布局限,但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以新生代河流-三角洲近岸沉积环境、含陆源干酪根的煤系和碳质页(泥)岩为主,其次为湖相和海相沉积环境泥岩和页岩.有机碳含量均已达到中等-好的源岩标准,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大部分烃源岩都处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新生代烃源岩主要受盆地演化阶段和沉积环境两大地质因素控制,与区域海侵作用的方向和规模密切相关.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和热演化程度的差异,是形成东南亚地区多类型油气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