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0篇
  免费   5293篇
  国内免费   7920篇
测绘学   4202篇
大气科学   3424篇
地球物理   4092篇
地质学   13854篇
海洋学   4090篇
天文学   456篇
综合类   1873篇
自然地理   3232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1432篇
  2021年   1762篇
  2020年   1350篇
  2019年   1645篇
  2018年   1474篇
  2017年   1416篇
  2016年   1429篇
  2015年   1652篇
  2014年   1574篇
  2013年   1916篇
  2012年   2099篇
  2011年   2034篇
  2010年   1936篇
  2009年   1758篇
  2008年   1864篇
  2007年   1674篇
  2006年   1639篇
  2005年   1304篇
  2004年   991篇
  2003年   659篇
  2002年   653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记述华南地区网箱养殖石斑鱼鱼虱病病原──南海鱼虱,新种Caligusnanhaiensisnsp.形态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并对南海鱼虱与相似种C.seriolaeYamaguti,1936和C.tanagoYamaguti,1939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02.
对福建漳浦前湖湾潮间带两个钻孔岩心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研究,有孔虫出现在钻孔最上部厚约2.46-2.96m的砂层中.根据群落优势种生态和非种特征判断,该段各样品有孔虫沉积环境均为近岸浅水环境,尽管其间海面有过3次上下波动变化.根据地层关系判断,其当为现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3.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超短基线声学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声学定位系统(Acoustic Positioning System)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在现代海洋科学调查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挪威Simrad公司的HPR410P超短基线定位系统为例,从几方面讨论了超短基线(Ultrashort Baseline)声学定位系统的原理、应用范围、定位误差来源及其相应的修正方法;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海洋科研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05.
日本沼虾黑鳃病几种同工酶的变化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在日本沼虾中存在着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患黑鳃病后酶带发生显著变化。在肌肉、肝脏、心脏和鳃中病虾较健康虾的LDH酶谱分别缺失了2、6、2和1条酶带,同时肝脏中新增了1条酶带;POD酶谱分别缺失了0、7、4和2酶带,肌肉中新增了2条酶带;EST酶谱分别缺失了0、2、3和1条酶带,肌肉、心脏和鳃中分别新增了1、2和2条酶带;MDH酶谱分别缺失了0、2、1和1条酶带,肌肉和脏脏中各新增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0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中华半管藻的营养细胞和休眠孢子的形态结构显示:营养细胞上下壳各具一个线性裂口而不外突的唇形突,壳壁上的眠纹放射状,爪状连接刺上有零散的单孔,从单孔分泌胶质与相邻细胞连接;休眠孢子双凸透镜形或近球形,壳厚,表面平滑无纹饰,上壳面边缘具8~16根分叉长刺,下壳面具微刺,外围有一裙状物,其上有微孔。两类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其不同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07.
In seven cruises on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nearshore waters(>50 m) to the west of the Taiwan Strait(23°20''-25°54''N,117°11''-119°58''E) in 1961-1964,altogether 189 stations of quantitative grabbing and 33 stations of qualitative trawling were made.
Altogether 392 spec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have been identified.The composition was dominated by nearshore shallow water species,wi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 absolutely dominant.The total average of biomass was 38.0 g/m2 and average density,116.0 ind./m2.The communities of benthic organisms in the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communities namely,(1) Amphiura sp.-Acaudina molpadioides Community;(2) Protankyra asymmetrica-Arnphioplus pracstans-Murex trapa Community;(3) Modiolus meicalfei-Phyllophorus liuwutiensis-Armandia letocirris-Nephtys sinensis Community;(4) Branchiostoma belcheri-Solenr oseomaculatus-Marphysa sinensis- Onuphis eremita Community;(5) Iconomtra japonica-Barbatia decussat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08.
东海南海构造交接带及其邻近海区(简称交接带)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东邻俯冲板块边界。台湾以北是琉球海沟俯冲带,台湾以南为马尼拉海沟俯冲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东海陆架区存在3条重力高和2条重力低,重力高分别对应于闽浙隆起带、渔山低凸起和陆架外缘隆起,最大值高达50×10-5m·s-2;重力低对应于沉积盆地,最低值在台西南盆地,约为-20×10-5m·s-2。重磁特征表明东海盆地外缘台湾 钓鱼岛构造带具有明显的自由空间异常,磁场为平缓负异常,由古近系、白垩系或更老的变质岩及中新世的侵入岩组成,向南延伸至澎湖隆起。因为澎湖隆起具有高重力异常,放射性年龄表明这些碱性玄武岩形成于17 8~8MaBP,其特征同现在的琉球岛弧一样,可能是残留的古琉球岛弧。台西南盆地南侧(上陆坡)的凸起具有类似的幅度异常,呈ENE—WSW向,并消失在台西南盆地南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张裂活动具有不同时性,并向陆架边缘变得年轻。东海大陆边缘盆地属弧后残留盆地成因,多因岛弧的迁移而新生,但珠江口盆地则是被动大陆边缘裂陷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9.
面向GIS的线状符号开放式多元设计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自银 《海洋通报》2003,22(1):70-76
提出一种跨越专业限制,用于快速绘制任意曲率曲线的开放式线状符号“组合配置法”设计方案,即用主干线、辅助线、辅助圆和点符号等四种子线型的有机组合描述目标线型,并详细论述了其数据结构、文件结构及子线型的实现方法。同时还提出伪码法用于解决满足国标要求的图廓整饰线,并对裁剪法作了简要阐述。上述线型设计方法已成功设计、实现并应用于“海底地形成图系统(MBChar)”,已服务于大陆架海底成图项目。  相似文献   
110.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值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以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