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0篇
  免费   1975篇
  国内免费   2818篇
测绘学   1162篇
大气科学   1323篇
地球物理   1625篇
地质学   4763篇
海洋学   1596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695篇
自然地理   129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635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水下地形测量原理,通过设计全新的船体结构和双动力系统,加载船载的GPS RTK和测深仪,完成了测量船的基本制造装配。通过开发岸基控制模块自动导航软件及基于嵌入式的船载控制模块,实现了遥控测量船的水下地形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942.
文章探讨提高卫星遥感大范围流域下垫面分类方法:通过集合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分类器的优势,充分利用TM影像覆被信息,结合影像时相动态信息以获得分类准确的土地覆盖/利用类型;再结合DEM生成的坡度信息得到下垫面类型,最终确定水文地理单元.以河南省的东湾流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贝叶斯法和决策树法分类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土地覆盖/利用分类结果,辅以时相类信息可以进一步修正类别间的混淆.  相似文献   
943.
在数字水印技术中,对水印算法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分析矢量地理数据质量元素与攻击方法,从矢量地理数据水印算法的鲁棒性和含水印数据的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水印算法的评价。探讨性的给出了含水印矢量地理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并且定量地分析了水印算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44.
2017-01~2018-04高崖水准的观测结果出现异常,为研究该异常的机理,本文基于对二维不规则载荷模型的定量模拟和库容、降水量、地下水位等影响因子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如下认识:1)高崖水库库容载荷变化对高崖水准的影响微弱,基本可忽略不计;2)高崖水准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岩作用造成水准两端岩体的不一致变形。通过跟踪观测资料的后续变化,验证了水准异常变化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5.
土壤分层信息,特别是表土层结构,对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分层信息,本文利用探地雷达对分层土壤进行了回波信号采集,并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土壤层位置和层厚信息。首先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包络检波方法确定在土壤分层界面在时域上的位置;然后获取电磁波速度,得到土壤分层厚度。考虑到土壤介电常数与电磁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相关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获取各土壤层时频域特征值,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值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各土壤层的介电常数估算,从而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进而确定土壤各层厚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理想模拟实验环境和农田环境进行了探地雷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包络检波对探地雷达回波信息进行分析,土壤层检出率达到94.5%,借助STFT谱分析进行探地雷达回波速度估计,对于70 cm深度以上土层厚度计算误差大都保持在10%以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总体来说,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浅层土壤的分层信息,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耕层厚度的估测。  相似文献   
946.
??1999~2001??2001~2004????????????????嶫???GPS?????????вο?????任??????????????????????????????????????????????????????????????????????????????????????????????????????????????α??λ?????????????????????????任?ο???????????????????????????????????????????????????????????????????????????????????????????????????仯?????????????????????????  相似文献   
947.
针对通海台垂直摆NS和EW测项自2019-04出现同步趋势转折变化,计算2017~2020年NS和EW测项M2波潮汐因子。结合监测井等地下介质结构资料,构建通海台沿垂向分层的三维有限元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岩石参数模型下建筑载荷对通海台NS向及EW向位移影响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9-04后NS测项N倾变化量达到约2 750 ms,而EW测项E倾变化量达到约580 ms,NS测项趋势变化量显著大于EW测项;2)2017~2020年NS和EW测项M2波潮汐因子较为稳定,NS测项M2波潮汐因子在0.7左右波动,EW测项M2波潮汐因子在0.52左右波动,数据的转折变化未能在潮汐频段引起同步变化;3)位于通海台东北部的医院建筑物载荷在通海台附近产生N向和E向位移加载,与垂直摆NS和EW测项在2019-04后出现的N倾和E倾趋势转折变化较为一致,模拟得到的N向位移量约为E向位移量的3倍。  相似文献   
948.
多源大数据融合背景下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是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模式识别问题,如何有效地从大规模的轨迹数据中提取出多粒度连续性时变和多尺度空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是进行城市区域功能识别的关键。本研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时序动态图嵌入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融合滴滴出行及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 POI)基础上,提取城市区域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隐式特征,结合聚类分析实现城市用地功能的语义识别。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的用地功能趋向复合多样化的发展,且用地属性随时间发生作用范围和用地类型的变化,呈现出功能随着城市群体活动而变化的时空规律。与相关文献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在更细粒度的时间段下进行功能区识别,得到的同一类功能区域内集聚度更高,能够更好的捕获复合型区域在不同时间模式下呈现出的用地功能变化。本研究为城市用地功能识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为城市规划研究人员全面理解城区结构属性提供了有效手段,对推动城市空间得到更合理高效的利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49.
为了探讨麻痹性贝毒(PSP)对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机制,采用膝沟藻毒素GTX-1,4对小鼠进行急性暴露,剂量为1μg/kg,时间分别为60、90、120min。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肝脏染毒组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在肾脏中,60 min时染毒组GSH含量没有明显变化,90、120 min时GSH含量降低;两器官中抗氧化酶(GSH-Px、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从而推断,GSH参与了PSP对肾脏损害的毒性过程;肾中GSH含量有可能作为PSP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5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terative, incremental pressure‐stabilized fractional step algorithm for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problems with mixed formulations of the displacement–pressure ( u –p) model in saturated soil dynamics that allows the use of finite elements with equal low order of interpolation approximation of u and p.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fractional step algorithm,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lie in its enhanced stability ow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 both an iteration procedure and a finite increment calculus (FIC) process into the algorith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terative procedure makes the velocity term satisfy the momentum conservation equation in an implicit sense and allows much larger time step sizes to be used than those limited in existing explicit and semi‐implicit versions of the algorith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C process removes the dependenc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the time step size, as a result it allows to using the incremental version of the algorithm and evades the minimum time step size requirement presented in the existing versions of the fractional step algorithm that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to saturated soil dynamics problems with high frequencies.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iterative pressure‐stabilized fractional step algorith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