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9篇
  免费   3124篇
  国内免费   3902篇
测绘学   1274篇
大气科学   2945篇
地球物理   3967篇
地质学   7299篇
海洋学   2203篇
天文学   578篇
综合类   1529篇
自然地理   219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2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907篇
  2020年   736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933篇
  2017年   817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881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1039篇
  2012年   999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71.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73.
首次使用266nm激光脉冲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辐照,引起畸变。辐照分别对全卵、只对胚盘、只对卵黄三种方式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266nm激光对泥鳅受精卵的作用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光致热效应,可能引起DNA分子结构—碱基的变化。核质关系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对细脆发育过程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通过研究氯化钠溶液中磷酸盐在4种固体粒子(针铁矿、δ-氧化锰、伊利石和高岭石)上的交换等温线及钙对上述交换等温线的影响,发现磷酸盐液-固界面作用的台阶型等温线(2个台阶),可用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式定量描述。钙能够促进磷酸盐在针铁矿和δ-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其机理是交换在固体粒子上的钙再结合溶液中的磷酸盐,形成表面无机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75.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77.
中国对虾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中国对虾原肠期胚胎为材料,采用整体低渗法和管渗法均制备了染色体。通过比较发现,管渗法制备的染色体比整体低渗法的形态好。本文对制备中国对虾染色体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作者的观察,了解到中国对虾染色体徐正常特征外,还存在较特别的形态特征,如主缢痕增强,次缢痕变化,同源配对等。并对产生这些形态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8.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79.
本文概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论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洋地质基础工作和未来海洋开发中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现状,对开展这项调查的可行性条件,以及进行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项目内容、技术方法和提交成果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0.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s still in explorative stage of study. In the study, we face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met before. The solving of these problems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remise for realizing the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discussed in depth the physical essence for such basic problems as the predictability of ocean current, the predictable currents, the dynamical basis for studying respectively the tidal current and circulation, the necessity of boundary model, the models on region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their link. The foundations and pl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demonstrated. Finally a set of operational numerical forecasting system for ocean current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