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核查地震波形数据记录中的时间系统是数字地震台网最困难的任务之一,特别是当波形数据进行离线保存或使用时,在时空部署上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层析成像、地震定位、预警等来说,时间系统的精度是极其关键的.尽管目前数字地震台网中部普遍采用了GPS或广播信号来进行授时,但当GPS重复不断地连接外部时钟失败时,数据的记录时间就只能依赖于内部时钟.  相似文献   
822.
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MW7.6克什米尔地震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北部触发了数千个滑坡。这些滑坡密集分布于6个地貌—地质—人类活动环境区内。基于ASTER卫星影像和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一个包含2252个滑坡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滑坡多元评估判据确定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各个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的重要性。这些控制参数包括岩性、断裂、坡度、坡向、高程、土地覆盖类型、河流与公路。结果展示了4类级别的滑坡易发区域。此外,结果还表明了岩性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岩石高度破碎区域,例如页岩、板岩、碎屑岩、石灰岩与白云岩。还有,距离断层、河流与公路较近也是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滑坡也常常发生在坡向朝南的中海拔斜坡上。灌木林地、草原、农业用地也是滑坡易发区域,而森林覆盖的斜坡较少发育滑坡。研究区的1/3被滑坡极高易发区或高易发区所覆盖,需要开展快速的滑坡减灾措施。其余的区域为滑坡低易发区与中易发区,相对稳定。本文研究支持以下观点:(1)地震触发滑坡往往发生在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相关的特定区域内;(2)在西喜马拉雅地区,森林砍伐与公路建设往往是同震滑坡或地震后短期内滑坡发生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23.
英国核电站的抗震设计所针对的地震活动通常是以一个预测方程估算出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值的谱形状为依据。频谱与峰值地面加速度预测方程都是1980年代推导出的。然而与该领域的科学发展水平相比,这些地震载荷的计算公式的技术基础已过时。故在本文中将探讨可替换的其他谱形状和选择方案及其相关的优点与问题,并就产生统一的危险性反应谱代替确定峰值地面加速度的固定谱形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24.
完成了北边包括背凤群岛(从安圭拉到多米尼加)和南边包括向风群岛(从马提尼克到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东加勒比地区(10°N~19°N,59°w~64°w)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图。该分析是用能够系统考虑基于模型(即,认识的)不确定性及其对计算地震动参数影响的标准逻辑树方法进行的。我们使用0.025。空间分辨率的场点网格对研究岛屿的区域完成了地震危险性计算。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基于适当潜在发震区(SZ)定义的标准Cornell—McGuire方法(Cornell,1968;McGuire,1976)和由WOO(1996)提出的克服了与震源定义有关的模糊的区域自由方法。我们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加勒比地区的浅地壳、板内和界面俯冲地震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通过合并所有可用的数据库,为这个地区编辑了一个更新综合目录。而且为确定在分析中使用最适宜的地震动预测方程也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调查研究。计算了4个重现期(RP)(95年、475年、975年和2475年)的地震动水平分量的统一危险谱和结构周期从0s到3s的22个谱加速度(SA)值。计算出2475年重现期0.2s和1.0s的谱加速度值后可以根据国际建筑规范确定研究区域的地震危险性(IBC,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ICC],2009)。  相似文献   
825.
2011年3月11日东部近海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大海啸警报"的发布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类似的警报在2010年2月27日智利中部(马乌莱)地震发生后也发布过。  相似文献   
826.
2012年7月20日江苏省高邮-宝应M4.9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业君  王俊  黄耘 《地震学刊》2012,(4):521-522
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50秒,江苏省高邮市和宝应县交界处发生M 4.9地震(φN31.12°,λE119.61°)(见图1)。江苏省大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震中区附近部分烟囱和院墙倒塌,并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相似文献   
827.
利用2001年1月~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求解方法计算了茅山断裂带及邻区14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兼有一定比例的正断层类型,而逆冲型相对较少,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NNW-SSE向。利用14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应力张量。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4.2°,俯角为2.6°,最小主应力S_3方位角为163.9°,俯角为9.5°。为了进一步印证所得应力张量的可靠性,又利用1970年以来M_L≥3.5地震震源机制解再次反演,所得结果中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2.4°,俯角为8.4°,最小主应力S3方位角为160.4°,俯角为12°。2份不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所得应力张量十分接近。应力张量结果表明,茅山断裂带及邻区处于以NEE-SWW向水平压应力和NNW-SSE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  相似文献   
828.
正目前,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政策委员会调查观测计划部(部长:京都大学大学研究院理学研究系教授平原和郎)正在对"与地震有关的综合性调查观测计划"进行修改讨论。本文将对目前的调查观测计划的内容和修改讨论的情况等作一介绍。1引言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以下简称地震本部)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为契机,根据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确立了政府领导的旨在推进地震调查研究的目标。该法规  相似文献   
829.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开展了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总体上属于高Q值地区,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本文对台站相对较密、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尾波Q0计算结果较为集中的四个区域分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江苏四个区域的Q值与频率的特征关系。苏南至长江口和茅山断裂带附近为江苏的高Q值地区,苏中至沿岸为低Q值地区,苏北连云港及附近处于Q值中等水平地区。对照江苏四个Q值不同分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分析,Q值、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30.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开展了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总体上属于高Q值地区,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本文对台站相对密,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尾波Q0计算结果较为集中的四个区域分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江苏四个区域的Q值与频率的特征关系。苏南至长江口和茅山断裂带附近为江苏的高Q值地区,苏中至沿岸为江苏的低Q值地区,苏北连云港及附近处于Q值中等水平地区。对照江苏四个Q值不同分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分析,Q值、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