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对地震资料进行叠后解释性处理时,往往只是单纯的数学运算很少受到地质条件的约束。当地下岩层为水平地层时,这种方法会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地下岩层具有一定的倾角,这时就可能会发生分辨率降低、信噪比下降或资料失真等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引入构造导向体来约束叠后资料的处理过程。首先根据原始地震资料生成包含倾角和方位角信息的构造导向体;其次在构造导向体的控制下以相似性为判断条件对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导向的中值滤波或扩散滤波;最后通过原始地震资料和相干体等对处理前、后的资料品质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对比。方向信息的引入使运算沿着构造的走向进行,消除了地层倾斜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资料真实性的同时使资料的品质得到极大地提高,有效指导了A油田井位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82.
依托中国15个重要旅游城市,基于雾霾主导因素PM2.5观测数据、遥感气溶胶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回归方法模拟绘制PM2.5时空分布图,分析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中国重要旅游城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明显呈现夏季低、冬季高、春秋季居中的季节变化特征;2)重要旅游城市PM2.5质量浓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其PM2.5质量浓度整体规律为副省级市>直辖市>地级市;3)月均尺度上各重要旅游城市的宜游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且2015年春冬季月份宜游城市明显增多;宜游时间较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空气质量优良的东南部沿海和森林覆盖率较高地区的地级市和部分副省级市,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宜游时间则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paper, 1416 conventional ground-bas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on the mainland of China were subdivided into groups of differing spatial density. Data from each subgroup were then used to analyze variations in the tropical cyclone (TC) precipitation statistics derived from each subgroup across the mainland of China (excluding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as well as in two regions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and three provinces (Guangdong, Hainan, and Jiangxi) between 1981 and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 total precipitation,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ean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the same regardless of the spatial density of the stations. However, some minor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with respect to precipitation extrem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al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TC precipitation statistics calculat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 density schemes for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daily precipitation, but this was not the case for the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torrential rain frequency. The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calculated from the lower-density station data wa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based on the higher-density station schemes, and this effec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nterpreting regional climate statistics. The impact of station density on TC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more obvious for Hainan than for Guangdong or Jiangxi provinc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were greater for south China (includ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than east China (including Shandong, Jiangsu, Zhejiang, Shanghai, Fujian, Anhui, and Jiangxi provinces).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statistic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began to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tation spacing was between 40 and 50 km, which are close to the mean spacing for all stations across the mainland of China. Moreover, TC areal precipita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mean total areal precipitation and mean daily areal precipitation, also began to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spacing was between 40 and 50 km, and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when it was between 100 and 200 km.  相似文献   
84.
本文主要研究了面向估计性能的双通道带宽分配策略问题.为了减小网络化控制系统中时滞现象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将系统建模为Markov跳变时滞系统.采用双通道传输策略,提升数据到达率,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考虑到信道容量的有限性不利于大量数据的高效传输,将有限的带宽灵活地分配于两个通道,使得信道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面向估计性能的双通道带宽分配策略,设计了双通道量化传输方案以及状态估计器,推导出了时变估计误差系统满足H性能的充分条件,并得出估计器增益矩阵设计方法,最后给出实例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文章基于RS、GIS和景观生态学,利用LANDSAT 5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大连瓦房店市1995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出瓦房店市滨海湿地类型分布图和各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在FRAGSTATS软件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模型,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方面来分析瓦房店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显示:①在整个研究期内,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临海林地和临海草地降幅最大,分别下降7.47%和8.88%.相比之下,人工湿地面积比例有所增长,是因为大面积的围海养殖造成.14年间,滨海湿地面积巨缩,面积比例下降11.48%;相反,非湿地面积从43.38%上升到54.86%,占据研究区面积一半以上.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是由于湿地大面积转化为了非湿地.②湿地受滩涂围垦养殖、城镇建设的高度干扰,总体景观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上升,景观蔓延度指数下降,表明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大,斑块呈现不规则状态,景观异质性变大.其中,临海林地和沼泽地斑块个数涨幅较大,斑块密度和斑块分维指数有一定上升,在自然湿地中这两种类型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大.坑塘养殖斑块个数增加了37块,面积增长10 645.29 hm2,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水田景观结构变化也较大,由分散的、小面积的水田统一管理为大面积的聚集的水田景观.与水田相反,整个滨海湿地景观由于高度破碎化,湿地景观由面状、线状向簇状、散点状和条带状方向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西藏察隅地区出露一套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墨色同岩组和蛇躲岩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统称为德玛拉岩群。依据SmNd法年龄2145~2264Ma将其时代确定为古元古代。该岩群与印度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形成于2300~2100Ma的孔达岩系十分相似,可能是冈瓦纳古陆核北缘的一套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87.
地震前兆群体空间非均匀性指标Cv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青  李志雄 《中国地震》1999,15(3):199-209
本文描述了排除地台站空间分布不均匀、台站观测项目数量不同等非地震成因因素影响后的前兆群体空间非均匀性研究思路及其指标Cv值,确定了Cv值反映的前兆群体空间分布图象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利用Cv值对华北地区1995年以来的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群体空间非均匀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1995年1月1日至1998年2月1日发生的5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前兆群体空间分布出现5次非均匀性增强  相似文献   
88.
在西藏1:20万松冷幅,竹瓦根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左贡县桂亚拉地区发现的岫玉矿的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雄恩错组的白云岩受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岫玉,为研究西藏非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及寻找玉石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对岫玉与致密块状质纯的白云岩资源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井间电磁测井技术测量井间地层电磁波传播特性,通过正反演获得井间电阻率分布信息,由此揭示地层油气水的分布信息.井间电磁接收是井间电磁测井技术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系统研制中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磁反馈与无磁反馈两种天线接收幅度与相位特性,发现磁反馈接收天线频带平稳无相位跳变点,相比无反馈天线具有明显优势.在磁反馈天线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不同天线磁芯、不同天线缠绕方式对天线幅频特性的响应,发现这些参数均对天线幅频特性有不同影响,为天线设计与研制提供参考设计参数.在接收天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噪声匹配放大、1/f滤波、工频压制、数字锁相放大、相敏检波等软硬件处理技术,进一步降低噪声,提高接收精度和灵敏度.为有效开展井间同步发射与接收采集,采用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提高同步与电磁波相位提取的精度.针对接收线路与系统中存在的误差,采用两距离井间电磁刻度方法进行压制.井间电磁接收样机研制完成后,分别在现场进行井下噪声测试、非金属套管井间、金属套管井间等系列井间电磁接收测量实验,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井间电磁接收技术可实现500 m以上大井距和双层金属套管井间测量.  相似文献   
90.
正热带气旋位居全球十大自然灾害之首,至今造成全球保险损失金额最高的十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八起与热带气旋有关。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区,中国是全世界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7~9个热带气旋登陆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呈日趋加重的态势。我国各级政府及中国气象局始终高度重视防台减灾工作,自1970年代起便建立了全国台风监测预警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