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南极和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陈立奇 《地学前缘》2002,9(2):245-253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基本揭示了极地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两极保持了世界 99%的冰川 ,相当于全球淡水的 78% ,全部融化将使地球海平面上升 70m。极区又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最活泼的组成 ,通过其冰盖、大气和周围海域的强烈耦合过程而影响全球。同时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 ,北极地区冻土带的北移等都表明全球变化也在明显地影响着两极。中国 2 0年来对南极的考察过程中 ,建立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拥有极地考察破冰船 ,1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对南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 III:金属形态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立奇  余群  杨绪林 《大气科学》1994,18(2):215-223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b、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明显陆源向大洋输送的浓度梯度,近岸海域上空金属含量大于大洋上空含量,北太平洋上空含量高于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海域。气溶胶中金属的水可溶程度,在近岸海域上空依次为Cd>Mn>Cu>Fe>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39%,36%, 23%,14%和5.3%;在大洋上空依次为Cd>Mn>Fe>Cu>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62%,44%,11%,3.1%和2.5%。本文还计算和比较各观测海区上空金属从大气输入海水的通量。  相似文献   
83.
余群  陈立奇  高鹏飞 《海洋学报》1991,13(4):581-587
海洋气溶胶中微量重金属元素既来自火山爆发和海水发射到空气中的海盐颗粒,又来自大陆沙尘和污染空气的输送影响。因此来源复杂,其化学存在形式也受不同来源影响很大。海洋大气中的重金属Pb,Cu,Cd,Fe,Mn,V是目前海洋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重要对象,Fe和Mn是陆源尘土的重要指示元素,V和Pb是陆源污染空气的特征元素。当它们迁移到海洋上空之后,与其他来源相同的元素混合,但不同来源相同元素往往表现在水可溶和酸可溶相分配上的差异。由于水可溶和酸可溶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最大,因此,  相似文献   
84.
南沙珊瑚礁对大气CO2含量上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南沙海域的碳酸盐化学以及相关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CaCO3饱和度的分布特征,通过碳酸盐的热力学计算模式,定量评估了未来大气CO2增加对表层CaCO3饱和度的潜在影响,利用CaCO3饱和度与珊瑚钙化速率的经验关系式,进一步预测了珊瑚礁对大气CO2上升可能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响应.初步结果显示,工业革命前至2100年,南沙海域的CaCO3饱和度将下降43%左右,从而将引起珊瑚礁的平均钙化速率减少33%.如果未来大气CO2浓度继续保持目前的上升趋势,南沙海域珊瑚礁可能会停止生长,甚至某些造礁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85.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0月17日发文通告内蒙古自治区矿业权交易中心(下简称"中心")正式对外挂牌办公。同月20日按照厅统一部署安排,中心组成两个工作组,分别由助理巡视员陈喜良和中心副主任巴特尔带队,赴兴安盟、赤峰市、  相似文献   
86.
测定了中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2003年7-9月)得到的白令海海域2个站位海水样品中溶解态及颗粒态234Th,238U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溶解态、颗粒态及总234Th的放射性在真光层中显著低于母体238U的放射性,总的234Th与238U在水深大于100m时趋于放射性平衡。BR03站位200m层位出现234Th的过量现象,可能是由于颗粒物再矿化造成的。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估算了白令海上层水体真光层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并结合一维不可逆稳态模型估算出颗粒有机碳从真光层中的输出通量分别为11.66和11.69mmolC·m-2.d-1,大约分别占初级生产力的50%和59%,可能由于较大个体的浮游植物特别是硅藻的存在而造成。结果为进一步弄清白令海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海洋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海洋是巨大的碳库,不断地从大气吸收CO2,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30%~40%[1]。海洋吸收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破坏了海洋自身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这种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气中人为CO2引起的海水酸度增加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55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表层海水pH已  相似文献   
88.
文章通过分析船舶排放清单估算方法,提出控制船舶NOX、SOX排放的重要性,进而介绍国内外关于船舶排放的相关法规标准及实施进展。当前,我国在控制船舶排放方面的相关法规及措施仍很不完善,加强我国海洋船舶排放监控并完善清单估算及相关法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9.
甲烷(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H4浓度已增长了2~3倍。北冰洋沿岸冻土地带和冰川地质区域下埋藏了巨量的CH4储量,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冰洋快速增长的CH4释放通量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北冰洋CH4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北冰洋CH4的分布特征、通量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最后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海洋N2O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在大气中的浓度仅为CO2的浓度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同等浓度的情况下温室效应却是CO2的200~300倍;它在大气层中的光化学产物会与臭氧反应,从而损耗平流层的臭氧。N2O的环境效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都把其列入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过去40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阐述N2O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和其影响因素、产生的机制、它的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揭示N2O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全球氮循环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