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767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558篇
地球物理   555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318篇
自然地理   3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黄条鱼师的腐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对黄条做一步的生化性质分析和制定其鲜品的国家标准。样品在25℃贮藏5d期间,测定了某些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d后,鱼肉变腐臭,挥发性碱基化合物三甲胺和二甲基在贮藏中增加。在5d的贮藏期间发现的挥发性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成酸,并且它们的含量不断增加,检测出脂肪氧化产物和含硫化合物,正己醛、3—辛酮、3,5—丰二烯—2—酮,2—壬酮辛烯—3—醇,二甲基三硫化物、1H—吲哚等都是黄条腐败时产生的重要挥发性化合物。应指出的是,2—甲基丁醇、庚醇、苯酚、辛烯—3—醇己醛是黄条中所特有的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与其它鱼类的挥发性化合物几乎相近。  相似文献   
32.
实验检测了不同光照条件1200,600,01x下,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3.
张林  薛振和 《海洋预报》1996,13(1):34-40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别计算了南极4个区海冰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的变化周期,并对前3年的南极海冰强弱和当年的台风发生频率数进行了逐月时间序列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4.
乙醇对文昌鱼酸性磷酸酶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雄志  符乃阳 《台湾海峡》1996,15(3):275-279
文昌鱼酸性磷酸酶是一种含有铁离子的金属酶,酶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280nm,500nm有最大吸收峰,320nm有肩峰。荧光扫描:在281nm激发下,330nm有发射峰,在480nm激发下,515nm有一发射峰。  相似文献   
35.
胶州湾是我囻黄海南部对虾的重要产卵场之一,每年4月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亲体陆续进人胶州湾,进行产卵活动。繁殖的幼对虾生长迅速,至8月下旬虾群平均体长可达13cm左右,成为秋汛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年由于捕捞力量加强等诸多因素,湾内对虾的年渔获量由70年代的2-5t,减至80年代的1-2t。虽然1984年以来有关部门实施对虾增殖放流,对虾资源量有所回升,但是因春季洄游的亲体(雌虾)数量锐减,7-8月间又使用各种网具违捕幼虾,因而极大地损害了幼虾资源。刘瑞玉等(1992)曾调查研究了胶州湾对虾生物资源。本文根据作者1991年以来5月和8月的对虾拖网调査资料,对胶州湾对虾资源的生态分布及其变动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加强管理和保护幼虾资源,以及提高对虾产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胶州湾底栖生物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底栖生物组成复杂,数量丰富,其中有些种为捕捞对象,如菲律宾蛤仔等开发潜力很大,有些种为鱼、虾类天然饵料,如多毛类的长吻沙蚕、索沙蚕,软体动物的金星碟铰蛤等。底栖生物对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开发利用以及增、养殖和海洋生态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30年代,张玺教授等(1936)就对胶州湾的底栖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胶州湾进行了大量的调査研究(E.Φ.古丽娅诺娃、吴宝铃,1963),特别是刘瑞玉教授领导的底栖生物组在1980-1990年对胶州湾进行了长期的、连续的调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发表了很多文章(刘瑞玉等,1992a;刘瑞玉等,1992b;孙滨等,1992;孙道元,1990;吴耀泉等,1992),基本掌握了胶州湾底栖生物的全貌。作者自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在原来调查的基础上,在胶州湾6个不同底栖生物群落的分布区范围内设立了10个底栖生物监测取样站(图5),进行了3年调査。每年分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四季在各站以取样面积为0.1㎡的表层采泥器取样2次,对胶州湾底梄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7.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38.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死壳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栖息地带由于近年受拖耙捕生产,底质遭到频繁骚动。同时沿岸带局部水域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河口盐度突发性骤降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蛤仔的存活率。因而蛤仔死壳逐年增多。据1990年调查,9月份幼蛤和成蛤死壳平均密度比同年4月分别增加3.5倍和1.8倍,蛤仔资源量亦受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39.
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鉴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和海捕中国对虾肌肉煮熟后的失水率,提取物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以及虾肉脂质中所含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下列结果:(1)两类对虾鲜样煮熟后失水率相差6%以上;(2)海捕对虾肌肉中的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含量比养殖对虾的高,两者有显著差别;(3)养殖对虾肌肉所含C18:2ω6为17.3±1.5%,海捕对虾为2.0±0.8%。从以上结果本文推荐以脂肪酸C18:2ω6含量来鉴别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  相似文献   
40.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无脊椎动物资源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大量径流给其河口及邻近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巨大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多种重要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和产卵场。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浙江舟山渔场和江苏吕四渔场的渔业资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改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的海洋环境、经济动物的组成及资源状况。为研究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预测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进行了无脊椎动物资源底拖网试捕调查。本文系统整理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