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991篇
地球物理   1014篇
地质学   2603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513篇
自然地理   72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51.
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低凸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古生界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北两大弧形构造体系,在弧形构造体系上发育晚奥陶世台地边缘沉积。早海西期大规模逆冲逆掩构造由于受东西向区域应力不一致的控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并形成了呈NNE走向的走滑断裂体系,控制了研究区纵向分层、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导致走滑断裂表现为西晚东早,东部定型于晚海西期,西部定型于喜山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两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52.
龙门山前山断裂大地震是原地重复发生的吗?针对这一问题,对前山断裂的同震地表形变带进行了追踪,并选择5.12汶川地震区九龙、白鹿以及汉旺等3个地点开展了古地震探槽研究工作。调查结果是: 前山断裂5.12地震地表形变带基本沿1 ∶200000地质图上先存基岩断裂发育,但仅限于通济-安昌以南段; 白鹿-八角一带同震地表形变带继承先存断层陡坎或断层沟谷发育; 偏离先存断裂而被一些学者视为断裂全新世活动重要证据的永安附近T1阶地上线性陡坎实为废弃河岸; 白鹿、汉旺探槽剖面揭示这两个地点5.12汶川地震之前至少有过一次古地震事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前山断裂大地震是沿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原地重复发生的,此次地震是沿先存活动断裂又一次发生的大地震事件,为大地震原地复发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震例支持。在沿该断裂周边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当合理避让。  相似文献   
953.
在龙门山中段小鱼洞地区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发生了同震位移,同时在该地区新出现了一条北西向的同震破裂带——小鱼洞断裂的破裂带,并分割了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逆冲-走滑型的主断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重点对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利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小鱼洞断裂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走向近于北西向,延伸约15km,以脆性破裂为特征,穿过小鱼洞大桥,并切割了多种类型的地貌单元,使道路发生拱曲、破坏和桥梁垮塌或移位。单个破裂长度在几米到300m不等,其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平均垂直位错为1.0m,平均水平位错为2.3m,垂直与水平位错量之比1 ∶1~1 ∶2,显示为逆冲分量小于或等于左旋走滑分量,并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同时,研究表明小鱼洞断裂属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的捩断层,其主要特征包括: 1)是在汶川地震中由于龙门山逆冲体之间的差异逆冲运动过程中而形成的断裂; 2)其走向近于北西向,垂直于龙门山北东向的主干断裂,而平行于逆冲体的逆冲运动方向; 3)具有高角度断面的断层,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54.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has experienced a rifting stage and a post-rifting stage during the Cenozoic.In the rifting stage,the margin received lacustrine and shallow marine facies sediments.In the post-rifting thermal subsidence,the margin accumulated shallow marine facies and hemipelagic deposits,and the decpwater basins formed.Petroleum systems of deepwater setting have been imaged from seismic data and drill wells.Two kinds of source rocks including Paleogene lacustrine black shale and Oligocene-Early Miocene mudstone were developed in the deepwater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The deepwater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eep sea channel fill,mass flow complexes and drowned reef carbonate platform.Profitable capping rocks on the top are mudstoues with huge thickness in the post-rifting stage.Meanwhile,the faults developed during the rifting stage provide a migration path favourn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s.The analysis of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suggests that the joint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traps could form giant hydrocarbon fields and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cluding syn-rifting graben subaqueous delta,decpwater submarine fan sandstone and reef carbonat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955.
以河流理想均衡剖面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地表水流对河床的塑造作用规律和河流均衡剖面线的形成机理,推导出均衡剖面线理论计算公式,并以黄河为例,结合我国自西向东三级地形结构,计算了三条均衡剖面线,L1为黄河全长均衡剖面线,L2和L3分别以托克托和松多为局部基准面计算的局部均衡剖面线,为黄河河床的演变规律研究和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数学依据,同时对河流发育研究及侵蚀、搬运能力的探讨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6.
介绍了控制基标在地铁建设中的作用和测设步骤,总结了铺轨基标归化改正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计算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在VB6.0环境下编程,实现了归化改正点位的自动判定以及改正值的自动计算,介绍了编程原理,并提供了流程图及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定义的二类优化目标函数,评价双层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MTMD)控制策略对漂移频率系数(DFR)摄动的鲁棒性。数值研究表明,使用第二类优化准则设计的DMTMD、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TMD)和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比使用第一类优化准则设计的DMTMD、DTMD和MTMD具有更高的对DFR摄动的鲁棒性。而且,使用第二类优化准则设计的总数为4的DMTMD、DTMD和总数为11的MTMD具有近似相同的对DFR摄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58.
许勇  成长春  张鹰  张东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86-1492
通过在射阳河口现场采集光谱和水样,将实测光谱重采样为北京一号的波段反射率并与可溶性无机氮(DIN)和可溶性无机磷(DIP)浓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一号的近红外和红波段与DIN和DIP浓度呈强烈的正相关,这反映了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是该海域营养盐的重要来源,波段组合因子中与DIN、DIP浓度相关性高的主要是由近红外波段与绿波段以及红波段与绿波段的比值或差值构成的因子,其相关性高于单波段因子。最终选择因子F10(3,1)的三次多项式模型作为该海域DIN、DIP浓度定量反演模型。模型相对浓度较高的样本组(DIN≥200g/L,DIP≥20g/L)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3.69%和73.45%,而该海域DIN、DIP浓度的均值远远超过了上述阈值,影像反演结果也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反映了模型在该海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9.
This technical note aims to provide a quick reference and some computational examples for the conversion between Antarctic ice-mass changes and global sea level equivalent (SLE) changes using a few assumptions that computationally simplify this complex problem and that acknowledge gaps in our knowledge of the Antarctic environment. A number of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conversion process are discuss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nversion result to certain aspects is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lobal ocean area calculated from a recently improved global shoreline dataset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LE estimation. SLE estimation using satellite gravity observations, such as those by GRACE, are sensitive to 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 (GIA) models. One more important result from the computation is that the effective density of the volume that is gained or lost during mass change may greatly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conversion if it differs greatly from the actual density of the firn/ice layers. Finally, a table of computational examples is provided for reference under some assumptions for simplifying the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960.
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概念、大陆的基本问题、中国大陆构造的典型实例以及与世界同类范例的简要对比出发,综合概括了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思考课题。提出了在大陆研究中,在进一步精确深化板块构造对大陆的研究的同时,应突出加强大陆构造中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及其远程效应的大陆内的、在深部动力学与陆块间差异非均衡背景下由陆内陆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真正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深化发展板块构造、认知大陆、探索大陆动力学、构建包括板块构造在内新的行星地球构造观作出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