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3篇
  免费   1618篇
  国内免费   2293篇
测绘学   850篇
大气科学   1419篇
地球物理   1819篇
地质学   4014篇
海洋学   1241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803篇
自然地理   101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哀牢山成矿带是西南地区最有利金矿带.该带金矿成矿与断裂构造、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带空间展布及矿体定位严格受构造控制.在分析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基础上,结合各种综合信息开展成矿预测,圈定了4个金找矿远景区,进一步指出2个A级远景区找矿类型、找矿标志及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2.
总结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在毛乌素沙漠开展地震勘探攻关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认为该区虽然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较大,但勘探精度基本上可以达到解释5m断层的的精度。并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依托工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地区SZT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对地震激发、接收技术进行改进,并采取精细静校、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手段,结合多参数信息,进行资料精细解释。成果表明:依托工程野外原始资料甲级率达到70%以上,获得的三维数据体信噪比高,构造及煤层解释成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23.
高精度GPS形变监测网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精度GPS形变监测网数据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给出了顾及系统误差影响的自由网平差模型;针对粗差在GPS观测数据中存在的广泛性,在对平差模型进行整体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检验方法消除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结合抗差估计,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3年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4.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5.
南黄海北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中唯一由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前造山期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T2);(2)苏鲁造山带晚期前陆盆地阶段(J3—K);(3)造山期后陆内断陷盆地阶段(K2t—E);(4)区域沉降覆盖阶段(N—Q)。对其中陆内断陷盆地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晚白垩世泰州组烃源岩发育,具有4套储盖组合,圈闭构造多,成藏配套条件好,计算其石油资源量约20×108t,是当前在南黄海获取油气重要突破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26.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7.
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解读,可以直观的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ArcGis的符号化功能对于测绘符号的绘制是有一定局限的。而其他大部分测图软件的符号系统基本上是针对各个软件的,不同的软件都有独立的符号系统,离开了软件平台,如不打散块状符号或不添加辅助线就不能为其它软件所调用,本文中提出的ArcSymbol插件实现了在ArcGis操作环境下无需打散或添加辅助线即可方便、快速、无损的查看和打印满足地形图图式要求的图形,减少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并且ArcSymbol支持Shape、Coverage、Geodatabase格式,不需要数据的转换就能轻松地实现图形符号化,实现符号化的无损性。  相似文献   
128.
2007年7月16日日本发生ML 6.8地震。此次地震前的7月6日,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本文报告了变化情况,同时给出了水位和气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9.
130.
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水沙输移关系及数学模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人对黄河下游的实测资料分析为基础,本文讨论断面形态与来水来沙关系、断面形态对输水输沙的影响,并根据实测资料,提出黄河下游弯段与直段断面冲淤变化的两种模式,建立了主流摆动及坍岸影响断面形态变化以及纵向冲淤量在断面的分布两种数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