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算法的风沙两相流PIV图像的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理解沙粒起动的力学机制,需要从风洞实验中同步地获得风沙边界层中沙粒群和气流的瞬时速度信息。基于MATLAB平台的风沙两相流PIV图像分割的方法,利用沙粒群和气流示踪粒子特征粒径的显著差异,对风沙两相流PIV图像中的气固两相流进行图像分割,可分别获得沙粒群和气流示踪粒子的图像,并进一步对分离后的两相粒子按粒径进行分级分离,得到各级粒径粒子PIV图像,为进一步恢复气固两相流的流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红外光谱对乳腺恶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 症四类医学病理诊断中常见并且矿化多发的乳腺疾病进行了矿化灶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矿化形成位置、结构以 及钙化性状的综合比较表明,乳腺浸润性癌和原位癌中导管内陈旧性坏死易发生矿化;在乳腺纤维腺瘤中胶原纤维上会形 成大量类似砂粒体的矿化小体;乳腺增生症中矿化灶位于粗大的胶原纤维之间,胶原纤维上沉淀大量矿化小球,矿化灶内 部呈纤维状结构,束状构造,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部分钙化灶Ca/P(原子分数)比高于磷酸钙系列矿物的理论比值,说明存 在磷酸钙以外的其他钙盐,如草酸钙沉积;脂肪坏死组织中的矿化灶无特殊发生位置,矿化灶内部呈粗纤维结构。不同类 型乳腺疾病中矿化灶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胶原纤维、上皮细胞与矿化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影响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因素,针对具体工程,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以沉降作为控制标准进行设计,并通过桩间土应力和桩顶应力的测试,研究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分布特性。沉降监测结果表明,该建筑物沉降量与预测值较为接近,表明在软土层较厚并且存在软弱下卧层地区,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水产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为探究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模式的生态修复效果,对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池塘的水生态进行周年跟踪测定,并采用权重赋值法与灰色聚类法对其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串联模式下浮游植物的丰度介于6.8× 105~2.5×108 cell/L,生物量为2.04~6...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中等尺度的构造特征,常常将微生物碳酸盐岩划分为四个类型:纹层状的叠层石、凝块状的凝块石、贫乏构造的均一石、树枝状的树形石;在其中,均一石被定义为相对贫乏构造和非晶质的中等构造,而且作为“隐秘微生物”的同义语曾经与凝块石相混用。华北地台的芙蓉统,包括长山组和凤山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个淹没不整合面型三级沉积层序;在这些三级层序的强迫型海退体系域中,常常集中产出各种微生物碳酸盐岩所主导的生物丘,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的芙蓉统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在该剖面,两套较为典型的均一石生物丘灰岩构成了较为壮观的沉积学现象,其内部特别的非均一组构与贫乏构造的宏观特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将这些均一石生物丘特征化,包括:① 钙化蓝细菌化石如基座菌、葛万菌,以及可以类比于第谷菌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② 底栖鲕粒;③ 肾型菌状的钙化生物膜残余物;④ 海绵木乃伊;⑤底栖鲕粒填充的生物潜穴;⑥包覆着海绵木乃伊和生物潜穴的微叠层石。这些特征,表明了这些均一石生物丘可能形成于蓝细菌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复杂的钙化作用,而且这样的EPS是蓝细菌微生物席及其内部的多重状生物膜的基本有机基质构成。由于均一石缺乏现代可以类比的典型实例,而且在其命名之后也很少描述在在古老的地层记录中,所以,河北涞源祁家峪剖面芙蓉统中的均一石生物丘为了解均一石形成的复杂机理提供了一个最为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996.
正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 km,油气源分析表明,上石炭统巴山组是主要的油气来源之一。烃源岩是新区勘探的首要问题,也是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颜小宁,2011)。针对乌伦古地区巴山组烃源岩受火山活动影响强烈导致烃源岩生烃潜力存在差异的现状,笔者在对乌伦古地区及周缘多条野外露头进行观测、取样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芯等资料,对巴山组同一层段不同岩石组合特征的烃源岩进  相似文献   
997.
TBM开挖隧洞,由于刀盘及刀具的限制,目前开挖完的隧洞为同一直径,为了保证后期衬砌施工中结构的强度,需要对不同的围岩类别采取不同的衬砌厚度。研究表明,采取可变径全圆针梁台车进行这方面的衬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基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项目,论述了可变径全圆针梁台车在TBM施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建立重载铁路车辆-轨道-路基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在钢轨轨面引入中国三大干线不平顺轨道谱以实现轨道不平顺的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轨道高低不平顺对路基面动应力分布的影响,统计了4种列车轴重下路基面3个位置(钢轨下方,线路中心)处的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对路基面动应力峰值的随机分布形式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对动应力峰值的最大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导致路基面动应力沿路基面中心不对称,路基面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服从正态分布。随着轴重的增大,动应力峰值离散程度增大,动应力峰值分布曲线变陡。动应力峰值的预测值和现场实测值相吻合,证明了有限元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路基动变形及累积沉降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梅诗明  胡小川  苏国韶  陈冠言 《岩土力学》2019,40(10):3959-3968
为探究隧洞纵轴线方向应力对隧洞岩爆的影响,利用真三轴岩爆试验系统,对含预制圆孔的立方体花岗岩试样进行不同中间主应力条件下的岩爆模型试验,在室内再现了隧洞岩爆过程。试验中采用视频观测系统与声发射系统监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宏观破坏、颗粒弹射、岩板劈裂和块片喷射是隧洞岩爆孕育过程主要经历的4个阶段;中间主应力越高,颗粒弹射到块片喷射之间的历时越短,岩板劈裂持续时间越长,块片喷射的持续时间越短且喷射破坏越剧烈;中间主应力越高,在环向第一主应力和纵轴向中间主应力的泊松效应迭加作用下,围岩劈裂破坏越严重,岩爆发生需要的应力水平越高,岩爆发生风险有所降低;但当应力集中水平足够高导致岩爆发生时,岩爆烈度越强。  相似文献   
1000.
Integrated Water Systems Model for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Simul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is influenced by a wide range of climatic variables and human disturbances. In the era of the Anthropocene, when humans drive the changes in atmospheric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river basin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clude human impacts in the study of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large-scale hydrological modeling which takes account of human impacts,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changes in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terrestrial hydrological models in recent years, and proposed that an integrated water system model with human-related processes such as crop water demand model, engineering regulation and social water demand, be the key to large-scale water cycle simulation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existing large-scale land surface hydrological model, there is a need to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related processe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water system model that considers multi-processe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key mechanisms of how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influence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I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changes in terrestrial water cycle unde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thus offers scientific support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he water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