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组织坏死后矿(钙)化是甲状腺癌病灶中普遍存在的钙化形式之一,与病变关系密切。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及显微红外光谱研究了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组织坏死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组织坏死后矿化往往发生在胶原纤维丰富的位置,与胶原关系密切。矿化表现出2种形态,矿(钙)化灶内为较为致密的隐晶集合体,其表面及其附近的胶原上沉淀有许多微米级矿化小球,离矿化灶较远的胶原纤维上也散布有矿化小球。一些矿化小球边缘还发育絮状矿化物质,使之形成绒球状外貌。矿化物质结晶程度均较差,由纳米多晶组成。钙化灶中央较致密部分的n(Ca)/n(P)比较高,接近羟基磷灰石的理论比值,而其边缘以及矿化小球的n(Ca)/n(P)比均较低,可能含有磷酸八钙等低n(Ca)/n(P)磷酸钙系列矿物。矿化初期形成纳米多晶组成的微米级矿化小球,矿化小球逐渐聚集形成大面积的矿化灶。  相似文献   

2.
Zn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Zn在人体病理性矿化灶中的分布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和成像技术,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炎症、卵巢浆液癌、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等病灶中的矿化物共28例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测试分析,发现Zn与Ca在矿化灶中的分布总体一致,部分区域此消彼长,与Sr-Ca关系相似,提示Zn进入(碳)羟磷灰石晶格占据Ca的位置。 此外,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中矿化灶的Ca/Zn(摩尔浓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矿化灶中Zn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乳腺病变伴发生物矿化的类型多样、机制复杂。本试验对手术切除或粗针穿刺获得的乳腺脂肪坏死标本5例、乳腺增生症8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及乳腺浸润性癌或原位癌6例分别进行常规HE(苏木素-伊红)染色、普鲁士蓝、茜素红S、Masson三色特殊染色及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观察各种病变伴发矿化的常规病理学改变及无机、有机成分的差异。染色结果显示各种矿化物的主要无机成分均为钙盐。脂肪坏死和纤维腺瘤伴发的矿化均与Ⅲ型胶原有关,乳腺增生症伴发的矿化与Ⅳ型胶原有关,而乳腺导管原位癌矿化与上述两种胶原的关系不大。根据形态可将乳腺病变伴发的生物矿化分为坏死相关性矿化及非坏死相关性矿化。前者又可分为肿瘤性坏死相关性矿化和非肿瘤性坏死相关性矿化。非坏死相关性矿化可分为上皮相关性矿化及间质相关性矿化。乳腺病变类型不同,其伴发矿化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选取9例乳腺炎症、7例乳腺增生的钙化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OM)、环境扫描电镜(ESEM)、微区X射线衍射(μ-XRD)等矿物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原位形貌观察、分离后结构及成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病灶中钙化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组成成分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炎症病灶中的钙化主要类型是脂肪坏死后的钙化,其发生和死亡的脂肪细胞和周围病变后期修复性Ⅲ型胶原有直接关系。增生症中的钙化主要有发生在扩张的导管内和在束状深度交联胶原中的坏死型钙化,扩张的导管边缘处Ⅳ型胶原和大片变性Ⅲ型胶原为钙化提供了成核位点,继而参与无机矿物的形成过程,最后形成较为致密的钙化。乳腺炎症和增生症中的钙化的主要成分均为碳羟磷灰石。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系统中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钙化主要发生在动脉内膜,能够预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性和死亡率,对钙化物的矿物组成及形成机制的分析有望为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辅助信息。本文以心血管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微区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矿物学研究手段,对原位和分离的钙化物的矿物形态、成分、结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物的主要成分为纳米尺寸的粒状、针状及柱状的B型碳羟磷灰石,并与低n(Ca)/n(P)的磷酸钙矿物共存。钙化初期是沉淀在胶原纤维上的低n(Ca)/n(P)磷酸钙矿物小球,在钙化发展过程中,胶原纤维随之钙化并不断富集,形成最终的块状钙化。  相似文献   

6.
选取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钙化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OM)、环境扫描电镜(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微区X射线衍射等矿物学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原位和分离后形貌、结构及成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病灶中钙化的矿物学特征,初步探讨了钙化的组成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钙化是由病变后期玻璃样变性胶原中的羟基和羧基为钙化提供了成核位点,伴随病情发展最后形成OM下可见的以羟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坏死钙化。  相似文献   

7.
选取123例乳腺病理性矿化样品,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对乳腺矿化进行了微形貌分类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乳腺矿化集合体类型与患者年龄、乳腺病变类型和癌变阶段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根据乳腺矿化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可分辨形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粒状集合体与块状集合体;其中粒状集合体为小于200μm的规则粒状钙化,少部分有环带结构,和有机组织结合紧密;而块状集合体则为大于200μm的片状钙化,形状不规则。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随年龄增加,块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增加,粒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减少,敏感年龄分区界限为50岁;粒状集合体在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患者中单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4%和53%;块状集合体在乳腺原位癌(71. 4%)患者中占主导,粒状集合体在乳腺纤维腺瘤(64. 5%)患者中占主导。该研究可为未来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基于乳腺矿化精细矿物学特征的辅助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中砂粒体矿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砂粒体矿化是脑膜瘤中常见的矿化类型,对其形成机理和矿物成分的分析可能会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辅助信息。该研究选取人脑膜瘤中的砂粒体矿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及能谱、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讨脑膜瘤中砂粒体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的初期为沉淀在胶原纤维上的矿化小球,成分为磷酸八钙;矿化小球不断生长聚集,并逐步水解为碳羟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不断发展致使胶原纤维也发生矿化。砂粒体的同心层状构造是由螺旋状排列的矿化胶原纤维及沉淀在其上的矿化颗粒组成的集合体,而不是多数研究中所述:砂粒体是以坏死细胞残骸为中心由内至外的同心层沉淀。  相似文献   

9.
<正>人体的软组织是指除骨骼外,连接、支撑或包裹其他结构和器官的人体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腱、筋膜、韧带、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弹性蛋白和基质,且富含水分,因而柔软而富有弹性。软组织矿化是伴随病变出现的软组织内的矿物质沉着,是一种异位病理性矿化。除少数尿酸盐、草酸盐、碳酸盐外,沉着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酸盐,医学上统称为钙化。矿化的软组织柔顺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功能减退;坚硬的沉淀有时还会进一步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水肿等病变。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旁复发性巨大矿化灶是罕见的病例,对其中矿物成分的分析可能会对肿瘤复发病因的研究提供辅助信息。本文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化灶样品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化灶的矿物颗粒大小统计值约为4.3nm,主要成分为碳酸磷灰石,笔者推测可能还含有少量不定形的磷酸钙系列其他矿物。  相似文献   

11.
猛犸象属古脊椎动物,其现存的猛犸牙多呈半化石状态。采用SEM,FTIR等分析测试仪器对猛犸牙和象牙的微生长结构、胶原蛋白等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象牙和猛犸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酸钙组成,由胶原蛋白酰胺键致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1 663 cm-1(νC-O),1 558 cm-1(νC-H)和1 240 cm-1(δN-H)处。石化作用导致胶原蛋白酰胺键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猛犸牙中胶原蛋白的红外吸收谱带强度递减。象牙与猛犸牙指向牙心的两组粗勒兹纹理的夹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最大夹角〉120°,后者的最大夹角〈95°。象牙的粗勒兹纹层具纤束状交织结构,结构致密、坚韧、细腻;猛犸牙的粗勒兹纹层多具叶片状结构,胶原蛋白纤束体数量明显减少,结构疏松,质地干涩,孔隙度增大,微裂隙发育,韧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王冬梅  杨宇宁  刘伟  崔琳浩 《地质学报》2023,97(7):2093-2110
Nuia是早奥陶世备受争议的一种疑难钙化微体化石,其分类位置长期以来因内部构造常被成岩作用破坏而未得到解决。本文在薄片镜下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对黔北桐梓地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中的Nuia化石进行形态解剖分析并探讨其钙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Nuia由发射状丝状体(filaments)聚集而成的胶群体(colony)以及外围的钙化外鞘(calcified encrustation)组成,丝状体基部往往有异形胞和(或)厚壁孢子聚集成暗色的中央区。据此,Nuia 可能是蓝藻门念珠藻目胶须藻科(Rivulariaceae, Nostocales, Cyanophyta)的早期代表。通过类比现代蓝藻的钙化机制模型,Nuia 可能具有比较复杂的钙化过程:原植体通过二氧化碳聚集机制(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ng mechanisms, CCMs)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碳酸盐颗粒首先在原始丝状体的基部胶鞘内沉淀形成黑色的中央区;随着藻丝的生长和假分枝的出现,丝状体的相应位置可形成反映季节变化的钙化带,显示为特殊的分层现象,藻丝生长停止后,藻体表面形成一层公共胶鞘,并经浸染作用和(或)结壳作用形成钙化外鞘;丝状体在早期成岩阶段受到重结晶作用而被交代为方解石纤维。此外,Nuia的中央区和公共胶鞘可能有细胞降解残留的有机大分子,限制了矿物晶体的快速生长,钙化过程中只形成细小的方解石矿物,因而在薄片中呈现出比围岩和钙化丝状体更深的颜色。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砂粒体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粒体矿化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其矿物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分析有望对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辅助信息.本文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同心层状砂粒体矿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及其能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原位和分离处理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砂粒体是由纳米尺寸的粒状、短柱状碳羟磷灰石及一些无定形低Ca/P(原子分数,下同)的磷酸钙矿物混合组成,砂粒体的同心层状构造具有微胶粒成因的特征,是结构和成分不同的直接反映,砂粒体中Ca、P及 Ca/P的分布具有从外向内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钙化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示,并与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灶中存在球状与块状两类不同形貌的矿物集合体,但是关于两类钙化矿物学特征的区别以及其在病灶中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仍不充分。选取具有不同程度钙化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附带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拉曼光谱(Raman),对钙化物的形貌、构造以及基于空间分布的物相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钙化灶中心由块状钙化构成,周围分布着球状钙化。块状钙化中物相分布不均匀,其中心由碳羟磷灰石(CHA)构成,边缘除CHA外还含有部分无定型磷酸钙(ACP)。球状钙化由白磷钙石(WH)与CHA构成。  相似文献   

15.
"藻白云岩"术语的提出已有五十年历史,震旦系藻白云岩以其巨大的厚度,精美的原生结构、构造,以及丰富的微生物化石和矿产资源而闻名,但至今其成因仍存在争议。以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的剖面、岩石学、原生构造特征,微观的白云石和微生物化石形态、原生结构特征,以及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影组藻白云岩为一套在潮坪和潟湖环境下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组合,以藻黏结型的叠层状、纹层状、葡萄状和均一状(藻)白云岩为主要的次级类型;藻白云岩中主要发育原生的隐晶状微生物白云石和次生的纤维状拟晶白云石,其形成与蓝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中度嗜盐好氧细菌和红藻等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密切相关:沉积-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诱导矿化作用形成大量纳米似立方体粒状和(亚)微米级片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共(伴)生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同生-准同生阶段,主要由微生物影响矿化作用形成纳米球粒状和微米级不规则状、球状和卵状微生物白云石,同时纤维状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因微生物催化矿化作用和拟晶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纤维状拟晶白云石;随后微生物白云石与拟晶白云石一起组成具纹层状、叠层状、均一状等构造的藻白云岩。对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矿物交互作用和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也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矿化作用、微生物白云石和拟晶白云石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ion microprobe measurements of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deep-sea coral Lophelia pertusa. Compared to bulk skeletal aragonite fibres, the EMZ (early mineralization zone), near the inside of the calyx, was systematically depleted in 18O. Rayleigh fractionation from a semi-closed fluid reservoir does not explain this and other geochemical differences. Furthermore, pH values estimated from skeletal δ11B data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EMZ (or centres of calcification) 18O depletion reflects a more alkaline calcification environment. Our data, combined with microstructural and geochemic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ragonitic fibres and EMZ are formed by a compartmentalized mineralization calicoblastic ectoderm, which exerts strong biological control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keleton. Hence, we propose a new model whereby amorphous calcium carbonates (ACC) are precursors to the EMZ, whereas the fibre precipitation is probably governed by kinet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7.
砂粒体是病理诊断中常见的钙化形式,与肿瘤关系密切。选取具有砂粒体矿化物的6例卵巢浆液癌和2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样品,采用POM、ESEM、EDX、TEM、μ SRXRD和μ SRXRF等研究方法,对原位和分离处理后的砂粒体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卵巢肿瘤中的砂粒体由粒状和短柱状矿物分层集合而成,其形成与胶原纤维关系密切。卵巢浆液癌和畸胎瘤中的砂粒体最大直径分别为35 μm、70 μm,主要矿物成分分别为碳羟磷灰石Ca5[PO4,CO3]3(OH)、羟基磷灰石Ca5(PO4)3(OH)。砂粒体中还含有Na、Mg、Zn、Fe、Sr、Cu等微量元素,Zn可替代Ca进入矿物晶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