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对比度不高,易丢失细节信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域内基于特征激励的自适应PCNN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PCNN模型采用平均梯度和赋时矩阵来自适应调节其链接强度和迭代次数等参数。对NSCT多尺度多方向高低频子带系数,分别采用特征激励PCNN,根据点火时间图的区域能量来选择融合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融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信息,对比度高,细节保持好,无论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客观评价指标上,优于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22.
基于ARIMA模型的市内人群移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内部人群移动模式的研究在城市规划、交通量预测和疾病的防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有研究多基于出行数据探索人群移动模式,文中基于新浪微博位置签到数据,从时间序列建模角度结合ARIMA模型,建立武汉市人群移动的季节性模型实验表明,模型ARIMA(3,0,2)(1,1,0)12能较好地拟合并预测武汉市人群移动趋势,对城市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钱塘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塘江口河口上游河流和海域来沙多为细颗粒泥沙,粘性细颗粒泥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电化学性质遇到强电解质海水而产生絮凝沉降,是形成河口淤积的原因之一。影响絮凝的因素很多,除了电解质,还有泥沙粒径的大小、盐度、含沙量、PH值、温度、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水流速度及紊动情况等。本文通过粒度分析、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实验手段分析钱塘江口泥沙的基本特性,找出最佳絮凝盐度以及泥沙不淤流速等值,初步探讨了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为治理钱塘江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破波带内外都有质量输移流存在,其对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有怎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实验以及考虑质量输移流的对流扩散数学模型研究了平直斜坡上破波带内质量输移流对污染物输移影响。数学模型包括波浪模型、近岸流模型以及对流扩散模型。首先建立了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其中波浪场基于波能守恒方程来计算,波导流场基于Longuet-Higgins提出的辐射应力模拟,污染物对流扩散方程中考虑了质量输移流的影响,并利用算例验证该数学模型。其次简要介绍了平直斜坡上破波带内污染物输移实验,并分析了污染物输移特性。连续投放污染物会形成污染带,本文分析了两种波况下不同时刻污染带与岸线夹角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在垂直岸线和沿岸线方向的输移速度,结果表明对两种波况来说在初始10-40s污染团向岸线方向输移速度分别约为0.05m/s、0.017m/s,之后速度分别减小为0.001m/s、0.011m/s。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考虑质量输移流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更为吻合。因而,通过实验以及数模研究表明破波带内质量输移流对破波带内污染物在垂直岸线方向的输移有重要影响,而对沿岸方向的输移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全球气候变化及快速城市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高温热浪作为其中的典型效应,增加了与热相关的健康风险,越来越受到气象学、医学与地理学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的定义,从地理学视角,以空间评估作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中的空间指标、空间制图方法与空间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明该领域已从单一视角逐步深入到气象学、医学、地理学等复合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理学作为桥梁将气象学与医学有机结合,为脆弱性评估提供空间指标参数、为制图提供思路与方法,并提供空间对策连接规划和风险预警等实践工作。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空间指标综合各学科研究需要、集成各学科优势进行构建,空间制图在社区小尺度到区域大尺度的耦合机理分析基础上探讨跨区域研究表达方式,空间对策针对不同风险人群采取差异化研究,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在简要介绍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BP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将具有全局寻优的特点的遗传算法融入其中,以胶州湾东北部海域的海水水质评价为例,阐明了该方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并与其他水质评价算法进行的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海水水质评价的方法体系,为近岸海域的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文章以青海湖北部刚察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样品的各粒级组分进而计算出各粒度参数值,尝试探索土壤层剖面的土壤粒度与土壤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地土壤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黏粒次之,再次是砂粒,土壤属性属于粉砂壤土—粉砂土;土壤质量磁化率总体较低,土壤物源既有基岩风化而成,又有远程物质的搬运沉积;土壤剖面上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质量磁化率由高到低的周期演化,说明成土成壤过程经历了两个时期。土层在30cm以上,质量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30cm以下随着越接近母岩方向,质量磁化率值呈现减小的态势。且在剖面上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以高质量磁化率值开始、低质量磁化率结束为特征的周期演化。  相似文献   
28.
尺度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同一种影响因子在不同地理单元中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论文选择城市热环境效应这一典型城市生态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地理单元划分对热环境效应响应规律研究较少的现状,选择土地利用分类、网格、街区、局地气候区4种地理单元,选取常用景观组分指标——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不透水面比例(impervious surface area, ISA)和改进的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为热环境影响因子,探究不同地理单元中城市热环境对景观组分响应规律的差异。以POI数据重新定义的北京市城区为研究区,结果表明:① 单因子与地表温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街区和网格作为划分单元,各影响因子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较高;② 利用多因子回归方法更适合于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的解释,植被和不透水面比例因子的组合在4 km网格单元,植被、水体组合及植被、水体、不透水面比例的因子组合在局地气候区单元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度最强。论文为北方大城市热岛影响因素选择提供依据,充实了不同尺度热环境效应响应规律的案例研究,并为城市生态环境效应选择适当研究单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王成  龙卓奇  樊荣荣 《地理研究》2020,39(7):1609-1624
研究在解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内涵、构建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易损性、稳定性、响应三个维度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适应性评价模型评价重庆市江津区近11年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状态,辅以障碍度模型诊断并测算其适应性障碍因子和适应性障碍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以破解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表明:2007—2017年江津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性总体呈波动上升且不断增强趋势,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系统适应性障碍度由稳定性、响应障碍向易损性障碍转变,其关键障碍因子为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乡村生产总耗能、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乡村环保投资额占比等;以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强化环境保护为前提降低系统易损性,拓展富硒特色农业增值空间和有效增加乡村资金、人才与技术投入提升稳定性与响应能力是增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适应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以古生界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岩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勘探开发成效显著。随着勘探不断发展,超深层、更古老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的认识面临挑战。本文从古老小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的角度,剖析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对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等克拉通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分异作用研究,认为克拉通盆地构造分异对沉积、成储与成藏组合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分异控制的三类油气聚集带是未来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