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重要干扰过程导致森林植被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对于合理评估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有关森林干扰发生情况的林业统计资料和有关干扰引起生物量C转移过程与比例的假设条件,估算了近20年来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三种主要干扰每年从森林植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C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森林遭受了比较强烈的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干扰,并且这三种干扰在进入21世纪后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相应地,在1990-2009年间,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的C排放量年均分别为3425.16万tC、161.29万tC、428.80万tC,合计为4015.24万t。三种干扰的总C排放量在1990-1999年间年均为3079.40万t,在2000-2009年间年均为4951.09万t。从不同森林类型分布区的排放来看,中国森林主要干扰的年均C排放量及其年代际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干扰对中国森林碳平衡有着重大影响,针对干扰的森林管理可能具有较大的增汇潜力,并且在未来有关森林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型研究中需考虑主要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正>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李俊建、刘新秒等编译完成的《蒙古地质矿产研究进展》一书近日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约51万字,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蒙合作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工作组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蒙古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中国地质工作者更方便地使用蒙古的地质矿产资料,由中方项目负责人李俊建博士从蒙古地调局和蒙方项目组蒙古科学院O.Tomurtogoo院士、D.Orolmaa博士推荐的一批文献资料中,选择了31篇代表性论文,组织以天津地调中心矿产资源调查院、境外勘查院和物化探院的青年科技人员为主完  相似文献   
63.
北萨哈林盆地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热流分布和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单井和区域热流分析,恢复了北萨哈林盆地和鄂霍茨克海域各时期热流值的分布范围;对沉积盆地热演化各期次进行数值模拟,改进了简单沉降模型,使其适用于弧后拉分盆地;利用EASY%Ro 方法对热演化过程进行恢复,并与理论计算的热流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北萨哈林盆地各时期热流分布极为不均,热演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 古近纪,盆地内陆和海域具有各自的热流中心,其热演化过程相对独立;2) 晚渐新世后,盆地受弧后拉张和断裂剪切的共同作用,热流范围发生改变,构造拼合带成为新的热流中心。本文认为岩浆活动强弱和沉降速率差异是造成该现象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64.
柳振江  王建平  郑德文  刘家军  刘俊  付超 《岩石学报》2010,26(12):3597-3611
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获得玲珑花岗岩距今110Ma以来的隆升演化历史,结果显示岩体剥蚀速率很小,平均0.0303±0.0044mm.a-1,自金矿形成后区域热-构造运动趋于平静,这对矿床的保存非常有利。胶东金矿成矿深度范围集中于4~10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深部金矿找矿潜力良好。  相似文献   
65.
66.
四子王旗地区小南山为内蒙古中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发育的一个中型铜镍铂硫化物矿床,辉长岩为含矿岩体的成矿母岩。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小南山辉长岩属于铁质镁铁质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趋势,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Pb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并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小南山辉长岩年龄结果为272.7±2.9Ma,代表了小南山辉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属中二叠世。区域地质资料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小南山岩体可能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7.
内蒙古化德县三胜钨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1Ma,等时线年龄为138.6±1.4Ma,推测三胜钨钼矿床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这与区域上华北陆块北缘主要金属矿床的形成年龄吻合。辉钼矿的Re含量平均值为0.5548×10~(-6),表明其主要为地壳来源特征。成矿发生在陆内构造环境,为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8.
位于蒙古国Oyu Tolgoi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南20km的碱长花岗岩区,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挟持的戈壁-天山古生代岛弧带内。利用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法对研究区碱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高精度的年代学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6.00±0.91Ma,为早二叠世。研究区具有多期次成岩、成矿特征,本次定年不仅为该区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年龄证据,也为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9.
沉积结构与沉积构造的研究是目前细粒沉积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纹层成因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影响湖盆细粒沉积物纹层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盐度、有机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油页岩在淡水与咸水环境均可发育,其纹层的形成与水体盐度有何关系需要深入探讨。通过长试管静置实验,模拟并观察在静水条件下,黏土矿物、富有机质泥质沉积物在淡水、微咸水及咸水3种湖盆水体环境中的沉降过程与沉降速率,通过实验观察绘制沉降过程曲线并计算沉降速率。研究表明: 在淡水中富有机质泥的沉降速率明显高于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而在微咸水与咸水中,黏土矿物的沉降速率明显比富有机质泥要高;同时,2种类型的细粒沉积物在3类水体环境中各自的沉降速率也存在不同的规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指出在不同水介质条件下,絮凝作用类型的差异与浮力作用的影响是造成细粒沉积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有机质、黏土矿物及水体盐度共同控制细粒沉积物的沉降速率,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那么就容易形成类似或不同的纹层,尤其是有机质丰度与盐度变化时,更容易形成不同成分的纹层。因此,油页岩的形成除需要相对安静水体环境外,还与有机质丰度、黏土矿物含量、絮凝过程及水体盐度变化的综合响应有关,而并非单独与水体盐度相关。另外,受沉积作用影响,湖盆不同区域的细粒沉积构造类型有差异。  相似文献   
70.
文章综合分析了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前人有关该矿床的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矿床的成因问题。白乃庙铜多金属矿床南北成矿带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其中南矿带为幔源流体二次交代热液矿床,北矿带为斑岩型矿床。南矿化带具有2个矿化期,即矿化发生在中元古代(1 144~1 354Ma之间)和早古生代(420~450 Ma之间),而北矿化带的矿化发生在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过程中。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南矿带为幔源,而北矿带以壳源重融为主。矿化过程方面,南矿带初次矿化于中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地层中,在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中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被拼贴到华北板块北缘,并在该期使原矿化元素受到第二次活化富集;北矿带发育在加里东期弧构造体制下形成的斑岩体内,由岩体内热液循环而成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