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987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砷是土壤中重要的(类)重金属污染物,其毒性主要取决于在环境中的形态及氧化还原状态。游离态Fe(Ⅱ)(Fe(Ⅱ)_(aq))驱动铁(氢)氧化物晶相重组过程是土壤铁循环的重要组成,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固定、钝化等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57)Fe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厌氧条件下Fe(Ⅱ)_(aq)驱动针铁矿晶相重组过程中砷的氧化还原及形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在只有针铁矿存在的对照处理中,针铁矿本身对As(Ⅲ)没有氧化作用,但83%的As(Ⅲ)被吸附到针铁矿表面。在Fe(Ⅱ)_(aq)和针铁矿共存体系中,Fe(Ⅱ)_(aq)可与针铁矿中结构态Fe(Ⅲ)发生铁原子交换,As(Ⅲ)的存在降低了铁原子交换速率。同时,在Fe(Ⅱ)_(aq)驱动针铁矿晶相转化过程中,77%的As(Ⅲ)被氧化成As(Ⅴ),As活性降低。另外,部分吸附在针铁矿表面的As(Ⅲ)和氧化转化后的As(Ⅴ)通过针铁矿的晶格单元包裹或取代Fe结构位的形式被针铁矿结构化固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As的活性。  相似文献   
82.
张宏 《地下水》2018,(6):232-233
昌图县95%的小型水库存在病险,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工程,从而确保水库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昌图县小型水库的病险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除险加固总体方案,重点对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对策进行探讨,认为应加强管理手段,保证所需资金,加强前期工作,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保证除险加固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水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地区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建设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利用1961—2018年中国西南地区312站降水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海表温度资料,采用夏季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指数作为干旱指数,研究了西南地区夏季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夏季总体呈现变干趋势,尤其在云南、四川东南部干旱化趋势显著。当西南地区夏季显著干旱时,该地区对流层低层辐散、上层辐合,且向该地区的水汽输送偏少。造成西南地区干旱维持的原因可归结为大气波动活动异常和海温异常强迫。前者通过西风带扰动向下游的能量频散,为西南地区低层辐散、上层辐合的环流异常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必要的扰动能量积聚;后者通过热带西北太平洋异常热源对大气的强迫,使得该地区对流层低层(上层)形成异常辐合(辐散),在西南地区和热带西北太平洋形成了斜向垂直环流,使西南地区受下沉气流控制,从而形成了利于降水显著偏少和干旱发生并维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4.
李猛  王钊飞  姚志亮 《地球科学》2021,46(11):4072-4083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晚期汝阳群白草坪组页岩中产出大量的具刺和细网状纹饰的球形疑源类,其中以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与Dictyosphaera macroreticulata化石标本最具代表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光学生物显微镜对其膜壳微细构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膜壳表面的刺饰形态具有多样性分叉;其膜壳壁可能是由多边形网脊及膜层构成,而不是由多角形板片及膜层构成.同时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分子可能是同一生物不同阶段的产物.此外,通过对赋存微体化石页岩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检测到的姥鲛烷/植烷比(Pr/Ph)大于1、伽马蜡烷丰度中等及生物标志化合物(C30藿烷、C27甾烷和三环萜烷),结合前人关于汝阳群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指示了汝阳群微体化石群沉积古环境应为正常的海洋环境——滨海-浅海相,也指示了元古代真核生物已经存在,为重建微体化石群和探讨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等组构。微生物丘大小不一,实测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几米,宽度通常变化于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具有底平顶凸的典型丘形外貌,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一般由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组成,也可与颗粒滩共同构成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和微生物丘特征的剖析,认为川西北地区栖霞期沉积环境总体受限,推测为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水深较浅,能量普遍不高;海平面频繁的相对升降变化和微生物丘的侧向迁移叠置,导致发育于缓坡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极易受限,引起早期沉积物发生与丘滩发育密切相关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微生物丘滩复合体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台缘坡折带、台内缓坡折带和高地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这对寻找规模性层位不稳定的带状白云岩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大大拓展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介绍一种求平差参数的有偏估计方法——主成分估计。当法方程系数矩阵呈病态时,主成分估计的均方误差要小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均方误差,因此,采用主成分估计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8.
对目前地电化学勘探法找金几个技术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9.
90.
关于金的成矿成晕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金的成矿特点及金的“溶蚀沉淀”假说的原理,对建立金的成矿成晕模式的前提提出了初步见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铁质围岩区金的成矿成晕模式,并引证实例进行论述。进而对金矿原生晕化探指示元素的选择以及根据有效的化探异常如何对金矿床进行评估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