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3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572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1604篇
海洋学   473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由于井地电磁法具有较大勘探区域、较大勘探深度和垂向信息丰富等优点,已经在油气藏开发中获得了成功应用,但是尚未看到其在工程勘察领域中的应用报道.在隧道施工前进行的勘查工作,主要是对隧道线路附近的隐伏不良地质体发育情况进行探测.引入井地电磁法,可以提高隧道勘察中的目标区域的识别能力.通过川藏铁路格聂山隧道勘察试验,探讨了井...  相似文献   
162.
巢湖沉积植硅体组合及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以前对眼虫进行过大量的形态发育研究和基于核糖体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但对于株系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因其形态特征有限并且易变,很难鉴定眼虫的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的株.作者利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在七株眼虫中扩增了七个微卫星DNA位点,成功扩增的六个微卫星引物都得到了四到八个条带.从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计算得到的相似性系数范围从0.000到0.957.根据相似性系数得到的树状结构,七株眼虫在距离为0.9346处分为三支:E.mutabilis,E.intermedia和E.gracilis.其中,五株E.gracilis分为两组:来自日本的和美国的.不同地区的株得到不同的基因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七株眼虫根据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被明显区分开.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是鉴定和区分原生动物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株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3.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及其邻区的地壳构造运动是在统一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总体区域性张裂沉降背景之下发生的,构造运动具有多旋回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并贯穿了晚白垩世末之后的整个新生代.它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之下的软流层流动方向和强度的振荡式改变而引发的.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微阵列GeoChip 5.0技术,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不同年代人工固沙植被区的生物土壤结皮(BSC)为对象,分析BSC演替过程中参与铁代谢的功能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特征,研究微生物铁代谢对BSC演替的响应及调控。结果表明:真菌参与铁吸收和转运过程,古菌参与铁转运和贮存过程,细菌则在铁代谢吸收、转运和贮存过程中均起主要调控作用。门水平上,BSC铁代谢功能微生物组成变化对演替的响应不敏感,BSC铁代谢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BSC铁代谢功能基因多样性的显著提高和三类铁代谢过程基因信号强度达到最高水平需要经过61 a的演替。调控BSC铁吸收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亚铁氧化酶编码基因iro;调控原核生物铁转运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羟基苯甲酰丝氨酸铁外膜转运体编码基因cirA和Fe(Ⅱ)转运蛋白编码基因feoB,真菌铁转运过程主要依靠含铁细胞转运体和铁氧化酶高亲和力的作用;调控铁贮存过程的主要功能基因为固定相类核蛋白编码基因dps。在BSC演替阶段末期,上述铁代谢功能基因强度的显著增加促进了微生物的铁代谢潜能。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铁代谢潜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5.
以船测数据、浮标数据和岸基观测站数据应用为基础,对海洋渔业志愿船的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可用性评估。结果表明:经过质量控制后的观测数据在近海精细化预报的初始场构建和预报同化应用中,具有高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6.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漏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渴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溻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67.
广州流溪河河水主要化学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次研究报道了位于广州市典型热带-亚热带河流流溪河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站点(东星、乌石和江高)河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在近1年的持续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3个站点河水的阳离子均主要来自硅酸盐的化学风化输出,但贡献率略有差异,其中在上游的东星站贡献率最大,下游的江高站次之,中游的乌石站相对较少.相较之下,阴离子的来源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