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HCH的分布和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4年7月、8月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对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没有受到HCH污染。通过7月,HCH含量变化的水平分布,发现土壤中残留的HCH通过地表径流方式汇入近岸水域,并且HCH的含量很低,HCH来源是面来源。通过10月,HCH含量变化的水平分布,发现胶州湾水域输入的HCH只有通过外海的海流输送。HCH含量的季节变化展示了:HCH含量在7月比较高,在10月比较低。这揭示了在7月,HCH的表层含量高,通过沉降,在10月,HCH的表层含量变低。7月和10月,胶州湾水域水体中表层以及胶州湾的湾口水域水体中表、底层HCH含量水平分布表明:表层的HCH的含量减少完全依赖胶州湾潮流的稀释。在禁止HCH农药的使用后,海水中HCH含量大幅减少,这表明陆地残留量的衰减引起水域HCH的减少。而且,海水中HCH含量的快速下降,说明陆地HCH残留量的衰减也较快,下降了38.14%~212.17%。  相似文献   
32.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春、夏季的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夏季HCH的污染较重,而春季较轻.在时间分布上,在整个胶州湾夏季的表层和底层水体中的HCH含量几乎都高于春季.在空间分布上,胶州湾的东北部水域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入海口,为湾的东北部近岸水域提供了河流输送的HCH.因此认为,污染源是面污染源,由入湾河流形成的.通过HCH的陆地迁移过程和水域迁移过程的分析发现,HCH的表层含量高,经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而且,HCH入海后沉降较快.根据HCH的表、底层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提出了在春、夏季的HCH在胶州湾水域迁移过程的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的运动轨迹,清楚的展现了HCH在春、夏季的表、底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3.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的污染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有机农药HG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污染源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胶州湾水域在4月、6月、7月和10月,HCH的污染较轻。在胶州湾水域,4月、6月和7月,HCH的含量变化由近岸向湾中心有梯度形成:从大到小呈下降趋势,10月HCH的梯度变化刚好相反。表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状况一致。HCH含量变化展示HCH通过河流输入近岸水域要比通过地表径流直接输入近岸水域的质量浓度要高。因此,胶州湾水域HCH含量变化证明了HCH的陆地迁移过程。这表明在夏季,输入的胶州湾水域HCH的含量与春季相比,相对较高;HCH表、底层含量变化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证明了HCH的水域迁移过程。这揭示了HCH的表层含量高,通过沉降,HCH的底层含量就高。根据表、底层的HCH含量变化,提出了HCH的水体效应、稀释效应和累积效应,并用模型框图,表明了HCH穿过水体的含量变化,定量描述水体对HCH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Analysis using historical data on the phosphate sources in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show that phosphate was supplied equally from the east, south, west and north of the estuary. These sources include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TWC), a cyclone-type eddy, and the 32°N Upwelling, supplying different phosphates in different times, ways and intensities. The magnitude of their supplying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as related with the size in the order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 the TWC 〈 the 32°N Upwelling 〈 the cyclone-type eddy,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supplying was: the Changjiang River 〉 the TWC 〉 the cyclone-type eddy 〉 the 32°N Upwelling. The four sources supplied a great deal of phosphate so that th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estuary was kept above 0.2 pmol/L in previous years, satisfying 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near shallow marine areas at 122°E/31°N, the TWC in low nutrient concentration became an upwelling through sea bottom and brought up nutrients from sea bottom to marine surface. In addi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algae: Rhizosolenia robusta, Rhizosolenia calcaravis and Skeletonema, which showed that no matter during high water or low water of Changjiang River, these species brought by the TWC became predominant species. Therefor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TWC flowed from south to north along the coast and played a role in deflect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flow from the southern side.  相似文献   
35.
地球生态系统的气温和水温补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气温和水温补充机制,并用框图模型说明了补充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阐明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生态环境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以及地球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过程,解释了气温和水温的补充起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是引起环境变化的起源以及其变化后的结果又作用于人类,即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气温和水温的上升,地球生态系统又借助其补充机制使得气温和水温下降恢复到正常的动态平衡。尽管这个补充机制带来了沙尘暴、洪水和风暴潮,但由人类引起水温和气温上升造成的灾害要比自然界中这3种灾害要深重得多。自然界的这3种灾害是局部的、短期的,而人类引起水温和气温上升的灾害却是全球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36.
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了2009年4月—2010年2月6个航次桑沟湾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常见的8种有机磷农药,探讨了该海域有机磷农药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中共检出有机磷农药6种,其中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3种有机磷农药在各航次均有检出.沉积物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口向湾内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该海域水体中有机磷农药含量呈现10月份较高,4月、6月和8月份次之,12月和 2月份最低的月份分布特征.与国内外类似水体相比,桑沟湾海域中总有机磷农药含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等单组分含量也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7.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陆地物质不断地随河流等载体输入海洋 ,经过海洋几千万种的生物吸收后 ,一起随海洋生物沉降到海底 ,展现了物质从陆地到海底的迁移过程。为了研究这个动态过程 ,本文通过海洋中硅藻的特性和迁移 ,阐述了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与氮、磷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了海洋中营养盐的限制和水华产生的原因 ,并认为海洋在生态系统中保持着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平衡。1海洋中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浮游植物是水生环境中从无机到有机物质转换的主要承担者 ,即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食物链中其他各环节的变化。因此 ,研究浮游植物的…  相似文献   
38.
为对海上船舶航行提供安全保障决策支持,本文设计了海洋环境航行安全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将功能单元封装成统一标准的服务,服务之间的调用关系经设计,实现海洋数据交互与功能组合重用.本文阐述了系统开发与部署步骤并展示决策支持部分的示范性系统流程,向决策者提供卫星成像规划、风险评价、溢油预测与应急救援路径...  相似文献   
39.
thephytoplanktonassemblagestructure .ThedilutionofsilicateconcentrationbyseawaterexchangeaffectsthegrowthofphytoplanktonsothattheprimaryproductionofphytoplanktondeclinesoutsideJiaozhouBayearlierthaninsideJiaozhouBaybyoneandhalfmonths.Thisstudyshowedth…  相似文献   
40.
根据1985年4、7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对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HCH含量在整个胶州湾水域都非常低,在这1a中都<0.150/μg/L.通过HCH表、底层含量变化,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证明了作者提出的HCH的水域迁移过程.因此,在4、7和10月,土壤中残留的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