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626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在中场区通过对相位弯曲补偿进行微波成像,能大大降低对测试距离的要求,本文依据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InSAR)原理,提出中场区滤波-逆投影三维成像算法,在获得目标散射点二维分布和强度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其高度信息,实现中场区目标的三维成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规律、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11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和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通过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了生长季各月NDVI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性,以及气象站周围10 km缓冲区内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相似文献   
63.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借助线形混合模型(Linear mixedmodel)、"加性-显性"模型、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别估计亲本效应值、体重和体长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父母本效应和杂交效应。预测结果显示,其中父本130,141,146,170,218,229,303和308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效应水平(P<0.01),父本112,122,141,190,212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有母本体重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两性状的加性、显性、表型和基因型相关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的加性方差比率均大于显性方差比率,可见两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体长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1.20%,体重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3.58%,体长和体重的随机方差比率分别达到68.80%和66.41%,说明养殖环境等因素对牙鲆体长和体重的影响较大,同时说明在牙鲆选择育种中消除环境影响极为重要。体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99和0.256(P<0.01),广义遗传率分别为0.312和0.336(P<0.01),牙鲆在以上两性状上属于中等遗传力,通过选择育种可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对3个牙鲆育种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抗病群体和黄海群体在体长和体重两性状上加性随机效应显著(P<0.05);抗病群体分别与日本群体、黄海群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显性随机效应达到0.10的水平(P<0.10),黄海群体自交、日本群体和黄海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杂交组配中选择抗病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交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渤海湾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径小于0.063mm的悬移组分进行16种元素测试,分析了各元素特征及分布规律。元素平均丰度与黄土及渤海泥质沉积物基本一致,说明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物源主要与黄河源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有关。研究区16种元素可分为两类,I类是Sc、Co、Fe、V、Al、Ca、Mg、Th、U、Cr;II类是Zr、Hf、Ba、Na、Sr、K。同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似,呈现正相关性;异类元素丰度的平面分布规律相反且呈负相关性。研究区主要分为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两区基本以北纬39°05′线为界,I区位于南部和中部,以高Sc、Co、V、Th、U、Cr、Fe、Al、Mg、Ca等I类元素为特征;而II区位于北部,以高Zr、Hf、Ba、Sr、Na、K等II类元素为特征。渤海湾西部表层沉积物悬移组分的元素特征及分区,可能与研究区内不同季节沿岸环流方向改变,进而导致不同物源母质沉积物输运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5.
Many fish stocks in the world are depleted as a result of overexploitation, which reduces stock productivity and results in loss of potential yield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catch trends and approximate thresholds of sustainable fishing for fished stocks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loss of catch and revenue of global fisheries as a result of overexploi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0–2010 in 14 FAO fishing areas. About 35% of stocks in the global marine ocean have or had suffered from overexploitation at present. The global catch losses amounted to 332.8 million tonnes over 1950–2010, resulting in a direct economic loss of US$298.9 billion(constant 2005 US$).Unsustainable fishing caused substantial potential losses worldwid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Estimated potential losses due to overfishing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resources showed that the low-value but abundant small-medium pelagics made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catch loss, with a weight of 265.0 million tonnes. The geographic expansion of overfishing not only showed serial depletion of world's fishery resources, but also reflected how recent trends towards sustainability can stabilize or reverse catch losses.Reduction of global fishing capacity and changes in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necessary if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marine fisheries in the world is to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66.
天山沉积建造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在收集和研究中天山那拉提-巴伦台-星星峡成矿带地质、矿产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域地质特征、成矿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认为石炭纪、中元古代、二叠纪为中天山主要成矿期,以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受变质型3种矿床类型为主要矿床类型;其中以卡瓦布拉克-星星峡Ⅳ级矿带成矿强度最高。厘定出矿床系列组6个、矿床成矿系列33个,认为那拉提-巴伦台-星星峡古生代构造旋回所发育的成矿系列是最重要成矿系列,表现出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为辅的成矿特征。指出中天山存在:前寒武纪成矿演化阶段、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成矿演化阶段、晚古生代(华力西期)成矿演化阶段、中生代成矿演化阶段、新生代成矿演化阶段5个构造-成矿的演化阶段;从成矿演化的时空序列,构建了中天山成矿带时空演化区域成矿模式,为区域铁、铅锌、钨等重要矿产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7.
西南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往往具有多尺度特征,各个尺度的波动信息均影响着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为了在循环同化过程中及时并恰当地引入来自全球模式背景场的信息,修正区域模式对大尺度波段信息的分析和预报偏差,本文以西南区域为研究背景,根据不同类型模式变量的长度尺度特征,将风场的截断尺度与温湿变量的截断尺度进行差异化设置,提出了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并基于西南区域循环同化系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批量循环同化试验和个例结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统一和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均能减小循环同化过程中的分析和预报偏差,而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通过对动力场和温湿场采用不同的截断尺度,分别引入更符合动力场和温湿度场尺度特征的全球背景场信息,进一步减小了区域背景场的偏差,提高了循环同化分析的连续性和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度。在降水个例分析中,模式在地形陡峭区域出现了明显的降水虚报和落区偏差,混合截断尺度Blending方案能进一步降低大量级降水的虚报率,改进了对降水量级和落区的预报,提高了降水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68.
69.
中国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得尔布干断裂带控制了火山 侵入杂岩作用 ,形成了多金属成矿带。多期次构造 岩浆活动 ,在成矿带内形成了不同时期规模不等的侵入岩体及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在区内已发现金、银、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百余处 ,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研究表明 :得尔布干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期到第三纪多期构造演化并伴有相应的岩浆活动。深断裂控制区域构造发展 ,次级断裂对成矿起导矿、容矿作用。本文从构造控矿作用入手 ,分析研究区内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 ,提出了成矿带内多级构造控矿作用 ,对今后在我国东北部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潮河口邻近海域氨基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山东东营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氨基脲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氨基脲的浓度为0.18—70.6μg/L,沉积物中浓度为0.26—18.9μg/kg,生物体内含量为0.82—6.46μg/kg,与作者调查的其它海域相比,污染最为严重。氨基脲在潮河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浓度都沿潮河向下呈放射性递减分布,说明潮河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同时对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富集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的富集能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