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土壤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对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N2O释放通量的田间观测,研究了气候、农业活动和土壤性状对田间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适宜于反硝化作用进行时,降雨事件与N2O季节释放峰间存在明显的驱动-响应关系;形成N2O释放峰的最佳WFPS在48%-80%,气温在15-25℃;自然土壤冬春季N2O释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施肥增加了土壤N2O释放峰的强度,而翻耕能形成弱的N2O释放峰,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微弱差异对N2O的释放产生长远影响,三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与土壤有效N含量间不存在直接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2.
探讨了全新世中国西南地区红原泥炭地的碳积累速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综合腐殖化度、有机碳含量、干容重和纤维素碳氧同位素多指标,重建了红原泥炭地全新世气候变化和碳积累速率变化历史。在温暖湿润早全新世(11.5~6.2ka B.P.)初级生产力超过泥炭分解,是其快速积累期。此阶段红原泥炭碳积累具有明显北方泥炭碳特征。4.5~2.5ka B.P.气候温凉湿润既能促进初级生产力发展,又能抑制泥炭分解,出现高速积累期,此阶段红原泥炭积累速率具有明显热带泥炭碳特征。  相似文献   
23.
哈尼泥炭δ~(18)O记录的过去14000年温度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期间,格陵兰冰芯(GISP2)δ18O记录和北大西洋浮冰记录显示了一系列百年至千年尺度的突然变冷事件.但是这种反复出现的气温变冷模式在环大西洋以外区域,特别是在东亚区域是否也同时存出,还较少直接从温度代用记录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此,从中国吉林省的哈尼泥炭中,提取了一个约14000年的泥炭纤维素δ18O温度代用记录.对比表明,哈尼泥炭纤维素δ18O温度记录几乎全部重现了由GISP2δ18O和浮冰记录所指示的突然的气温变冷事件,例如Older Dryas,Inter-Aller-d,Younger Dryas,以及9次浮冰事件,证明这种反复出现的气温变冷模式不仅出现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区域,同时也出现在中纬度的西北太平洋区域.此外,进一步论述了全新世的开始时间,大暖期、"8.2ka"事件、"4.2ka"事件、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气候变化事件.同时根据泥炭沼泽生态环境的特征,还论述了哈尼泥炭纤维素δ18O对地表温度敏感响应及泥炭纤维素14C年龄准确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对中国贵州省不同类型的民用燃煤的CH4释放量进行了实际监测,得出了各自的CH4释放因子,并借此探讨了民用燃煤过程的CH4释放规律。根据民用燃煤情况,估算出1990年一年内中国和贵州省民用燃煤的CH4释放量分别为1.43Tg和0.06Tg。  相似文献   
25.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释放的碳,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碳酸盐岩、泥质岩、花岗岩、玄武岩等母岩以及不同风化阶段和成土过程产物中无机碳的研究表明,碳都有一个从母岩中释放和又重新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本文测定了中国 3个典型泥炭沼泽四川红原、吉林金川和哈尼的现代沼泽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吉林金川和哈尼的沼泽在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发育演化 ,而四川红原的泥炭发育在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结果表明 ,每个泥炭沼泽现代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均有较大的离散度 ,表现为不同营养状况下的成沼植物之间的同位素差异 ;从δ1 3C值来看 ,三个沼泽中的植物均属C3植物 ;红原与金川、哈尼有着明显不同的现代植物稳定氧同位素组成 ,前者更富集1 8O。同一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的不均一性要求在利用泥炭沉积物恢复过去气候变化方面一定要谨慎。非常有意义的是贫营养泥炭 (高位泥炭 )的成沼植物有着非常接近的同位素组成 ,揭示贫营养型泥炭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过去全球变化信息档案  相似文献   
27.
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纪要@洪业汤  相似文献   
28.
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已排放了相当于2800亿吨碳的二氧化碳,其中有2000亿吨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些二氧化碳本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280ppm升高到400ppm以上,但实际只升高到353ppm。现在每年排放260亿吨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应升高3.3ppm,实际上只升高1.8ppm。这说明有一部份二氧化碳进入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它们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着缓冲作用。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碳循环系统。海洋、陆地、大气、陆地生态系统、岩石圈中都贮存着巨大数量的碳,可以视为“碳贮存库”(表1)。在这些碳贮存库之间进行着碳的交换,每年交换的量称为“交换通量”(表1)。  相似文献   
29.
红原泥炭苔草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全新世季风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红原泥炭中挑选出的单一植物残体——苔草纤维素的δ^13C时间序列是印度洋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敏感代用指标,它不仅请楚地指示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而义记录下了9次明显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它们可以与同时期北大西洋发生的冰川漂移碎屑沉积物事件一一对比。红原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也同样请楚地记录了过去12000年印度洋夏季风数千年尺度上的变化历史,对全球大范围的主要气候突然变化事件也有很好的响应。因此,泥炭混合纤维素δ^13C时间序列乃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古气候代用记录。  相似文献   
30.
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刘广深,洪业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气,气溶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天然和人为的颗粒物发生过程使低层大气尤其是对流层,成为大气气溶胶的圈层。大气气溶胶在地球表面无时无处不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过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