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940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本次研究结合最新的野外地质现象发现该矿床除存在前人所强调的沉积成矿作用以外,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明显.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细致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并探讨成矿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以气液两相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20~260 ℃,平均盐度为10.0% NaCl eqv,压力为32~68 MPa,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含有CH4、H2S、C2H6、C2H2、N2和NH3,为多元共存的流体体系.在热驱动力下(120~260 ℃),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SO42-)、催化剂(Mg2+)和还原剂(有机质、CH4和H2S)促使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启动.TSR反应过程中流体pH发生变化,进一步促进了金属硫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962.
以已完成静载实验的浦阳江双线特大桥为背景,分析偏载情况下扭转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根据乌曼斯基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方程,对约束扭转翘曲应力和扭转剪应力求解出近似值,可知设计双线轨道应重点考虑支座处箱梁的扭转翘曲应力。  相似文献   
963.
A quasi-geostrophic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s of topographic forcing and land friction on landfall tropical cyclone track and intensit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ropical cyclone track may have sudden deflection when the action of topographic friction dissipation is considered, and sudden deflection of the track is easy to happen and sudden change of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is not clear when the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 is weak and the land friction is strong.The land fric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uses sudden deflec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track around landfall.  相似文献   
964.
尼龙网栅栏防沙效应的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40,自引:16,他引:24  
通过尼龙网栅栏防风沙效应的风洞模拟实验,发现采用尼龙网制成的栅栏,其作用兼有疏透和通风两种形式,是一种比木质栅栏更优良的新材料,其最佳孔隙度为40%~45%,保护区达30H以上。其积沙效率在中速时超过70%,在特大风时也超过50%。同时,尼龙网栅栏具有一定的导沙性能,其临界角约为45°。如果超过45°,导沙效率将降低。  相似文献   
965.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浅表金矿资源已基本找寻殆尽,找矿工作全面进入“攻深找盲”阶段。隐伏金矿由于矿体埋深较大,地表的矿化信息必然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息显示,深部成矿信息获取困难。如何识别并获取与深部成矿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及就位主要受背斜及断裂构造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分异和成矿同样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深部成矿信息通过断裂、裂隙与浅部及地表相联系,浅部构造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深部的矿致异常。因此,以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黔西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相应元素组合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卡林型金矿隐伏矿找矿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构造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方法指标参数,有效提取深部成矿元素沿构造裂隙向上渗滤扩散形成的弱异常,对深部隐伏矿进行初步定位预测。弱信息识别及提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使用该方法在黔西南金矿隐伏矿找矿上能有效圈定并优选找矿靶区,对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966.
成矿预测数据统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统计方法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进而推断其内部规律,并据此进行隐伏矿体定位仍是成矿预测的主流。从数学理论分析角度,讨论多元统计、地质统计分析、分形和随机过程等多种方法的数学表述及其物理内涵,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及其分支的内在联系。针对数学方法的特点与地质数据的属性,提出了Weibull分布模型、自仿射分形和随机点过程分析是成矿预测领域较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多种传统方法相互配合使用,不但有利于数据集的深度挖掘,还会促进更有效的数学工具的开发。给出了Weibull分布与分形模型的配合使用有效描述胶东矿集区大尹格庄金矿成矿元素分布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67.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岩浆作用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做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勾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过程中,导致了上部岩石圈的快速隆升.并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性抬升和海水向西退出.并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当隆升的作用力超过了岩石圈的扰曲强度时,岩石圈发生破裂,导致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的岩浆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并与吐哈盆地、红柳河地区、北山地区、扬子板块西缘地区的二叠纪岩浆作用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北缘一次强烈岩浆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968.
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新昌丹霞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的坡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组成和演化方式及成因进行分析.丹霞地貌坡地在形态和演化方式上的特点比较符合King的坡地理论,在形态组成上可以分为凸形面、自由面、搬运坡和凹形面4部分,在演化上以平行后退和坡地替代两种方式为主.丹霞坡地的类型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陡壁形态、中年期King型完整King模式形态及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态.丹霞坡地地貌演化的过程是自由面逐渐后退、缩小的过程,丹霞坡地在坡地退行速度上远小于其他现代坡地.  相似文献   
969.
关于宁蒙陕农牧交错带重点地区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杨根生  拓万全 《中国沙漠》2002,22(5):452-465
论述了宁、蒙、陕农牧交错带重点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重点论证了人为不合理的经营在该区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调整该区不合理的经营方向、方式,是防治沙尘暴形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7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气温对沙枣树出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沙枣树的出胶进行了不同土壤水环境条件下的比较。结果表明,湿润林带的出胶率低,但出胶量高,干旱林带则相反,是出胶率高而出胶量低。沙枣树的出胶应该是自身生理活性作用和受害反应的结果。同时还发现沙枣树的出胶率和出胶量都随气温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指出出胶率高是病虫害侵染所造成,而出胶量高则是生理活性强的表现。沙枣胶的生产应该在新疆炎热的南疆地区进行,加强林带的管理和复壮有利于提高沙枣树的产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