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81.
地下水中苯并[a]芘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谱质谱法对2000~2002年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苯并[a]芘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来源。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潜水含水层、200m的承压含水层以及500m的煤系地层和1000m以上的岩溶水中都有检出,含量低,为数个ng/L;由于苯并[a]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很大,为106个数量级,具有很强的憎水性,会强烈地被吸附在土壤颗粒物的有机碳上,因此苯并[a]芘很难从表层土壤中迁移进入地下水,土壤和沉积物是其主要的环境归宿;从理论上看,地下水中的苯并[a]芘是天然来源。  相似文献   
82.
群孔抽水试验是查明不同含水层水力联系、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模拟地下水实际开采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选取漳州市宫口半岛南部风海积平原的蔬菜连片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群孔持续性抽水试验模拟开采地下水时水位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持续性抽水形成水位负值区,群孔抽水时各抽水孔相互干扰,钻孔单位降深涌水量均有下降,降幅13.0%~31.2%。四个抽水孔L5K2-E、L5K2-S、L5K2-W和L5K2-N氯离子浓度分别升高了163.65、93.94、37.77和126.65 mg/L;矿化度分别升高了266.30、65.34、76.44和313.70 mg/L。持续性抽水降落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周边地下水不断向抽水孔迁移,引起了显著的环境负面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吸附理论为基础探讨多组分体系的吸附,并通过实验建立溶解油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关系——吸附等温式;尝试用实测的吸附等温线和溶解油突破曲线确定阻滞系数,从而可以把地下水中反应性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和相间转移耦合起来。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施加营养修复石油污染海滩的3个典型实例。Exxon Valdez溢油生物修复的研究中发现,以藿烷为内标,施加营养的生物降解速率比石油的自然清除速率快将近5倍。美国特拉华州的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维持初始N浓度为1~2 mg/L可以使降解率接近最大值;海滩上N的背景浓度很高时,即使不添加任何肥料,石油烃的生物降解也可接近最大值。英国对细颗粒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显示:在被石油污染的区块上施加营养物质使石油降解菌的数量增加了10倍,石油烃相对于藿烷的比值在施加肥料组和控制组中有显著的不同。此外,还对海滩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孔隙水中的最佳营养浓度、营养的施加频率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5.
辽河口湿地芦苇叶片蒸腾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郑西来  伍成成  李琴 《湿地科学》2011,9(3):227-232
于2009年8~10月,在辽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地,采用野外培养箱土培模拟实验方法,人为控制水位,用PM-5型稳态气孔计测量了不同水深条件下芦苇叶片的蒸腾速率,研究了芦苇叶片蒸腾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深条件下,芦苇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差异明显;当控制水位在地表以上10 ...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详尽研究了山东铝厂碴场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基础上,将地下水含水介质概化为一组矿物的集合体,把地下水和含水介质间的作用用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来加以描述。然后,根据“能量最低”和“物质守恒”原理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用单纯形法计算出了地下水和含水介质间的物流量。  相似文献   
87.
基于MapInfo的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沽河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Maplnfo建立缓冲区功能来划分评价区域。并以MapInfo强大的地图查询运算能力和目前常用的DRASTIC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沽河地下水库大部分地区约60.8%属于脆弱性中等区域,25.0%是属于脆弱性较强区域,另外还有10.1%属于脆弱性较弱区域。总的来讲,大沽河水库库区是相对脆弱的,今后应尽量避免兴建污染性强的项目,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8.
地下水有机污染处理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介绍了一种新的地下水污染原位治理方法(渗透性反应墙),具体包括渗透性反应墙的布置形式、介质选取、反应机理、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等.在工程实践中,根据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墙的布置形式来有效地截获羽状体.与传统的抽出-处理系统相比,渗透性反应墙具有处理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特别对高密度非水溶相液体(DNAPLs)形成的污染羽状体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9.
地热系统中冷水和热水的混合作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伴随在地热流体循环的整个过程之中。研究混合作用,对认识地热水的形成条件及其化学成分的演化规津、对评价地热田的开发潜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混合地热水的主要标志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混合作用的水化学效应.最后对冰岛Hrisey热田的混合作用实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
海湾水库蓄水初期底质与淡水盐分交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场调查和钻探的基础上,采集了沐官岛水库库区3种典型底质(粉质粘土、泥质粉沙和中细砂)的原状/扰动土样和地表水样,然后分别采用静水土柱和动水水槽试验测定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最后定量计算出不同底质盐分的释放通量,从而为该海湾水库蓄水初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土柱试验表明,在分子扩散作用下高盐分区主要集中在水-沉积物界面之上7.5 cm的范围内,7.5 cm之上的水体盐分较为均一,底质盐分释放通量按粉质粘土、中细砂、泥质粉沙的顺序递减,盐分释放通量符合负的幂指数形式,而且抽排界面之上高浓度水体对降低水体盐分含量效果显著.根据水槽模拟试验,风的吹拂会影响到界面之上水体盐分的分层,有利于海湾水库中盐分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