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我们介绍两种三维空间密度分布重力资料反演方法。在第一种方法中,我们根据重、磁间的泊松关系将重力资料转换成伪磁力资料并用三维磁法反演算法进行反演;在第二种方法中,我们研制了直接反演方法,由重力资料直接反演出密度分布的极小结构模型。在以上两种方法,三维地质体由大量长方体元密度分布构成,每一体元中密度值为常数。  相似文献   
113.
张涛  崔伍  小香  海涛  杨超 《河南地质》2008,(6):I0002-I0003
在沁阳市北部山区,有一条绵延15公里的企业集聚带,婉若一条巨龙盘踞在太行山前的沙砾裸脊地上——这就是被称为沁阳市“经济航母”的沁北工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14.
东海大陆架区海胆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1982年在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调查范围:26°~33°45′N,122°~129°E。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丰度高。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自东海大陆架的海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包括21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有11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名录如下,有*者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15.
狱片2。折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北西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照片3.折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南 北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照片1.康定折多山地区Ms57影象,经全方 向卷积边缘增强及灰度线性扩展处理。照片4.拆多山子区MSS7、5、4合成影象,经北女向边缘增强及亮度直方图正态化处理。1972年康定5.8级震群构造背景的卫星影象@闻学泽 @白兰香~~  相似文献   
116.
庐山降水化学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庐山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随高度降低而增高,但pH值减小。锋面过境降水与变性高压西南侧降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以及山下与山上测点离子浓度比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气流来向和污染源的分布有关。气溶胶对降水中SO4=贡献为91.0%。气流不同来向影响气溶胶浓度。不同天气过程,不同离子的云下冲刷过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7.
地表的断裂分布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分形几何学是定量研究断裂的复杂性和破碎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利用分维的方法,在比例尺为1:20万的安宁河断裂北段(西昌以北)的断裂分布图上,对断裂带各段的长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各段的分形维值。测量结果冕宁大桥附近还有较大的维数(D_0=1.42),断裂北端维数值则相对较低(D_0=1.15),礼州一带和大桥一带相近(D_0=1.39)。作为断裂带的一个特征参数,分形维值与断裂带的力学性质、断裂运动、地震活动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力学环境中形成的断裂段有着不同的 D_0值:逆冲为主的断裂段 D_0值较低。在复杂断层背景上发展起来的活动走滑断层段有较高的 D_0值。  相似文献   
118.
前言对废弃物的处理,尽管排出量年年在增加,但是,由于对废弃物处理的设施建设不充足,因此最近各地对废弃物不适当的处理和违章投弃等现象仍频频发生。废弃物可分为消费活动中产生的一般投弃物和产业活动中产生的产业废弃物。在一般废弃物中,处理最困难的是生活垃圾,最近,堆肥化试验已在各地见到,但其多半是焚烧或填埋。  相似文献   
119.
关于鲁西侏罗纪一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20.
报道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具解剖构造的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这是目前为止华夏植物区已知地质时代最早的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经对比研究,将当前标本归入始莲座蕨属Eoangiopteris Mamay,并建立一新种:山西始莲座蕨E.shanxiensis sp. nov.。新种的主要特征:生殖小羽片至少2.6 mm宽,长度不明,中脉具一“C”形维管束。小羽片明显背卷,但没有影响到聚合囊的排列。聚合囊两侧对称,长0.75~1.1 mm,宽0.35~0.55 mm,由8~12枚孢子囊构成,孢子囊侧向相互接触。聚合囊具短而明显的托,由薄壁组织包围着维管组织构成。孢子囊直径150~250 mm,高550~850 mm,纵切面上呈筒状,具明显的实心的顶端。孢子囊面向外的壁在中下部为2~3层细胞厚,在顶端为3~4层细胞厚,细胞近等径,壁较厚;侧壁和面向内的壁1层细胞厚,在孢子囊中下部呈弦向伸长状,在顶端则呈径向伸长状,壁较薄。孢子数量多,可达1 000粒以上,小,近球形,直径8~13 mm,具三缝构造,孢子壁由外壁和周壁构成,外壁光滑,周壁具细颗粒纹饰。讨论了本新种的系统分类位置,很可能属于辉木科。根据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本新种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并结合7号煤层煤核中植物化石的组成特征和一些植物的生态解剖学构造简要探讨了本新种的生活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