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断层几何结构与物理场的演化及失稳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马胜利 《地震学报》1996,18(2):200-207
在双轴加载条件下,研究了几种具不同几何结构的断层系变形破坏过程中应变、断层位移和声发射事件的时空分布,并对典型失稳事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具不同几何结构的断层系有不同的变形物理场演化图象;根据物理场演化特征和变形机制的差异,可识别出两类粘滑型失稳、破裂型失稳及混合型失稳,不同类型的失稳在前兆上有明显差异;失稳类型与断层几何结构及变形阶段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自然界断层的几何结构,对地震预报和地震前兆观察研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2.
Introduction ZHANG and ZHONG (1977), ZHANG, et al (1978) and ZHANG (1984) pointed out that Chinese mainlan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the NS-trending tectonic belt, i.e., the eastern area and the western area, and each area is divided into tectonic blocks by faults. In the eastern area, the faults are trending NNE and NNW, mainly NNE, and the long axis strike of blocks is nearly trending NS. In the western area, faults are trending NEE and NWW, mainly NWW, long axis strike …  相似文献   
73.
震级频度关系的Gutenburg-Richter公式近年来受到了挑战,一些学者在不同条件下都发现了b值的非线性表现。本文利用自己装配的实验系统对围压下岩石破裂声发射活动的震级频度关系和时间序列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AE事件的震级频度关系在某个中强震级K′之前基本符合b值规律,其b值的大小与破裂方式有关。在摩擦滑动中AE序列具有低b值的特征。从K′起震级频度关系出现明显的非线性现象。根据非线性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第一型和第二型两类。在AE序列中,也存在着“特征震级”的现象  相似文献   
74.
断层带破裂过程与声发射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破裂特点、声发射特点及应力位移曲线方面讨论了软弱夹层与主压应力轴交角对断层带活动的影响。实验证明,当交角大于45°时破裂分为三阶段;主震前在断层带及其附近有大量前震,并且沿断层两盘发生较明显的位移,但交角小于45°时则没有  相似文献   
75.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primary pattern of the late Cenozoic to the pres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tectonic blocks.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y active tectonic zones. Boundaries between blocks are the highest gradient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 Most of tectonic activity occurs on boundaries of the blocks. Earthquakes are results of abrupt releases of accumulated strain energy that reaches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 of the earth's crust. Boundaries of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locations of mos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highest gradient of stress accumulation, thus are the most likely places for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s, and in turn,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Almost all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8 and 80%-90%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over 7 occur along boundarie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This fact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ial movements and interactions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are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s of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76.
以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为例, 通过三通差分干涉处理, 获取了玛尼地震同震位移场.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位错模型, 正演了玛尼地震发震断层某些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 结果表明: (1) 发震断层两侧的变形场在垂向距断层110 km的区域仍受同震形变场影响. 地表破裂带所造成的非相干性条带贯穿整个图像, 长约110 km. (2) 发震断层最大水平位错达7.96 m. (3) 发震断层可分为4段. 其中中间两段所产生的变形场较大, 长度分别为27和37 km, 平均滑动值分别为6500和6000 mm, 深度均为35 km, 前者是玛尼地震的主破裂面. 西段和东段规模较小, 长度分别为23和26 km, 前者滑动量为4000 mm, 后者为5800 mm, 两者深度分别为20和18 km.  相似文献   
77.
近 10年来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D INSAR ,DifferentialInterferometricSyn 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已成为极具有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但如何利用D INSAR测量结果来揭示震源破裂信息 ,成为目前被关注的问题。本文简单地论述了震源位错模型的基本原理 ,并以 1998年 1月 10日张北 -尚义地震为例 ,利用差分干涉形变场图像 ,采用弹性半空间介质中的震源位错模型 ,正演了发震断层某些几何学和运动学性质。结果表明 :张北 -尚义地震破裂面属左旋逆走滑断层 ,走向SEE NWW2 72° ,倾角 4 6° ;破裂方向为由SEE至NWW的单侧破裂 ;破裂面长 9km ,宽 8km ,深度 8km ;三个方向的位移矢量分别为 :2 90mm、5 6 0mm和 0mm。  相似文献   
78.
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有的检验工作证实中国早期或者手工作图测定的震源机制解可靠性极差。经比较 ,由远震波形反演的矩张量解 ,同一地震不同作者的结果之间差异甚小 ,可靠性较高 ;而基于P波初动方向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所给出的解空间比其他方法要好。对 2 0 0 3年 4月发生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范围内的 2次 4级地震进行了分析。取用不同的资料 ,由格点尝试法和 -P ,-S垂直向振幅比方法分别测定了震源机制解 ,二者基本一致 ,并且和过去当地发生的 5级以上地震的哈佛大学CMT解接近。这既说明了地震活动的继承性 ,也证实了震源机制解并非随机分布。由于中小地震发生的随机性 ,用统计的方法对用振幅比资料测定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 ,结果是客观、恰当的  相似文献   
79.
新发现的唐山地震大断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马瑾  刘国玺 《地震地质》2005,27(4):669-677
在对唐山地面塌陷的研究中发现了一条与唐山地震相关的大断层,该断层至少长90km,地面垂直错距3m,明显具有铲形正断层特点。该断层倾向NW,可分为南、北2段。南段的确定主要依据震后地面形变野外调查、水准形变资料、航片解译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北段的存在则有强烈线状喷沙冒水分布以及地震反射测深资料作为证据。唐山地震主震的余震大致分布在该断层地表出露迹线的NW侧,这种位置关系显示了新发现的断层对唐山地震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80.
5°拐折构造变形物理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马瑾  马文涛 《地震地质》1995,17(4):318-326
以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含5°拐折的断层在变形过程中物理场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在一次事件序列中拐折部位的声发射往往发生在序列开始时和结束时,震级虽不大,但却有重要意义,在断层错动中拐折部位两侧的断层交替地作为变形主体构造,拐折部位则起了错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