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不同郁闭度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区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等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域,青海云杉作为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建群种,对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对该地区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在进行集雨器布设的时候多采用随机或者规则采样方法,两种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冠层结构的影响,所以不易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试图采用一种新的布设雨量筒的方法:即根据雨量筒上方冠层的郁闭度来确定雨量筒的布设位置,使其大致能够在郁闭度区间内均匀分布。同时在实验样地内还采用了规则采样方法布设了集雨槽,用来做对比分析。为了得到冠层郁闭度,实验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来对普通数码相机采集的冠层图像进行处理。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数学模型,对观测期间的34组降雨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且和规则格网采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林内的穿透降雨和郁闭度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平均林内穿透降雨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一定的降雨量范围内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林冠截留量减少;青海云杉林冠层的总截留降水率为22.2%;根据郁闭度来确定雨量筒的布设位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摘 要 要发展分形理论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就必须加强对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研究。 文中对地质现象分形统计学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和一般步骤作一概略论述。同时‚对 分形概念的拓广、分维求法及意义、幂律问题、分数布朗运动、方位 分维估值法等问题也作 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3.
郭敬辉  翟明国  李永刚  李江海 《地质科学》1999,34(3):311-325,T002
恒山西段广泛发育石榴石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石榴石斑晶的生长环带都完好地保留,甚至晚期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也未使其破坏,显示了快速的构造过程和有限的热松弛。石榴石核心保存了早期高压角闪岩相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条件为600—650℃和大约11 GPa。随后,石榴石麻粒岩的变质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达到高压麻粒岩相,大约为810℃和125 GPa。两类岩石变质作用的晚期都经历了特殊的减压升温过程,显示典型的顺时针PT 轨迹。因此可以推断,恒山西段在太古宙末或早元古代很可能经历了某种形式的大陆俯冲或碰撞过程,并且随后发育逆冲和一系列壳内变形剪切等。  相似文献   
74.
翟明国  林柏林 《地质科学》1999,34(3):301-310
大量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透镜体出露于苏鲁变质带的北部及邻近地区,它们可能是再变质的高压变质岩石。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采自莱西和文登的样品WD01、WD04、ML06 是由高压麻粒岩经中-高压麻粒岩相再变质形成的,而采自威海的样品WH1 是由柯石英榴辉岩经中-高压麻粒岩相再变质形成的。Sm-Nd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也证实了二者的重大差别。3 个高压麻粒岩样品的矿物-全岩内部等时线年龄分别是1 846+ /-76Ma,1 743+ /-79Ma 和1 752+ /-30Ma,TDM 模式年龄是3.3Ga,3.0Ga 和2.8Ga.上述数据说明原岩形成在太古宙,而1 800Ma 是麻粒岩相降压变质事件的记录,这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高压麻粒岩的年代学一致。威海样品的Sm-Nd 同位素特征则完全不同。矿物和全岩形不成等时线,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同位素不平衡。εNd(0)值高达+ 127,TDM 模式年龄是1.3Ga.这与Jahn(1994,1996)对威海同类样品的测定结果相同。可以推测威海样品的原岩是元古宙岩石,在后来复杂的变质过程中,在水岩相互作用和岩浆及重熔作用的影响下,同位素系统发生重大变化。同位素年代学为苏鲁变质带和华北克拉通的界限是昆嵛山岩浆-变质杂岩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The magma sources, origins and precise forming ages of the miarolite from Qishan and Kuiqi intrusions are still uncertain. New results reveal that, miarolites from the Qishan and Kuiqi intrusions yield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101 and ~98 Ma, and they have a high formation temperature (~910°C) and low oxygen fugacity value, indicating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 at low pressure in the upper crust with temperature of 678°C. The Qishan and Kuiqi miarol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SiO2 and high-K alkali, depletion in Ca and Mg, and belong to the high-K weak peraluminous rock series. The samples are enriched in HFSEs (i.e., Ta, Zr and Hf) and LILEs (i.e., Ba, P and Sr), depleted in Ba and Sr with the negative anomaly of Eu.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diagram, the samples show a right-inclined ''seagull-type'' pattern, combined the ratios of (La/Yb)N, 10000 × Al/Ga, Rb/Nb and Nb/Ta etc., they were proved to be alkaline A-type granite. Combined the characterize of the trace elements, they were derived from clay-rich source accompanied pelite melting, and subjected to K-feldspar crystallization fractional. The values of εHf(t) and tDM2 are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of ?2.8 to 3.3 with ~1.2 Ga, and ?6.0 to 4.0 with ~1.2 Ga, revealing that they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Cathaysia basement rocks.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veals the Kuiqi and Qishan intrusions derived from crust-mantle mixing an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rust, respectively, resulting from lithospheric extension generated by the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ed into the European–Asian Plate.  相似文献   
76.
胶东莱西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28,自引:19,他引:9  
刘文军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8,14(4):449-459
胶东地区莱西-莱阳-栖霞-带晚太古代花岗片麻碉中,出露相当规模的高压基性麻业岩和超镁铁质岩组合,曾被认为它们是与苏鲁-大别超高压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一套岩石组合,高在性麻粒岩中可同三期变质矿物组合;早期为Grt核部)+Cpx+Pl;中期为Grt(边中)+Cpx+Opx+Pl+Amp+Q+Mt;晚期为Cpx+Pl+Amp+Q+Mt。早期的石榴石含钱铝榴石和镁铝榴石组分较高,单斜辉石含Al高。应用矿物温  相似文献   
77.
High-pressuremetamorphiceclogite,asawindowofstudyfordepthleveloflowermostcrustandmantle,hasanimportantindicatingsignificancet...  相似文献   
78.
The Anjiayingzi gold deposit in Chifeng County, Inner Mongoli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bel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and is adjacent to the Paleozoic Inner Mongolia-Da Hinggan Mountains orogenic belt in the north. The Chifeng-Kaiyuan fault, which separates the NCC from this orogenic belt, is considered to be a regional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The Anjiayingzi gold deposit is a mediate-size quartz lode-gold deposit and is hosted by the Anjiayingzi quartz monzonite that was emplaced into the basement composed of early Precambrian gneisses. Rhyolitic and porphyritic dike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Zircon U-Pb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Anjiayingzi granite was emplaced from 132 Ma to 138 Ma, while the rhyolitic dikes that occupy the same fracture system as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nd locally crosscut the gold lodes crystallized from 125 Ma to 127 Ma. These results constrain the mineralization age between 126  相似文献   
79.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   总被引:44,自引:17,他引:27  
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的科学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以及观测试验方案和观测系统布置.总体目标是,开展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以具备鲜明的高寒与干旱区伴生为主要特征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水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水文气象观测、通量观测、生态监测等相关设备,开展航空、卫星和地面配合的大型观测试验,精细观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高山冰雪和冻土带、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中游人工绿洲及天然荒漠绿洲带的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各个分量;并且以航空遥感为桥梁,通过高精度的真实性验证,发展尺度转换方法,改善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水循环各分量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和其他地表过程分量的模型和算法.由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以及一个集成研究--模拟平台和数据平台建设组成.拟观测的变量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水文与生态变量、驱动数据、植被参数、土壤参数和空气动力参数.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他水文要素观测网络;使用了5类机载遥感传感器,分别是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获取了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激光雷达等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