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64篇
地质学   756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脆弱带遥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8个典型样地的植被指数取样实验和图像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样地植被指数随着水、热因子的季节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绿波推移”和“景观更替”规律。在中国东部湿润的季风区(样地1-3),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月平均植被指数与月平均气温有较大的相关。发现降水相对丰沛的地带,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成为植被生长和变化的自然限制因子;而在中国北方森林-森林草原-典型昌原-荒漠草原-荒漠地带上,随着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地区)干湿条件的更替,月平均植被指数与降水多寡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在8个样地上都呈现出共同的规律,即定向风的分布与植被指数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逆相分布的“套合关系”。尤其在时间上有相逆套合关系,这正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和沙漠化加剧的自然原因。本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我国陆地不同经纬度带生态系统脆弱季节和累积时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42.
微量元素在植物光谱中的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微量元素与植物光谱特征的研究是光学遥感定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利用高光谱地面光谱仪(GER)在湖南黔阳地区不同地质地球化学背景下的同一垂直剖面上分别测量了岩石、土壤植物(林灌草)的反射光谱曲线和植物叶片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通过研究微量元素Fe,Mn,Cu,Zn,Co,Cr,Mo,B与植物(包括林灌草)反射光谱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o的含量与植物光谱绿区(0.56μm附近)反射率存在强的负相关,Mn,B,Mo和Zn分别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和光谱响应。  相似文献   
43.
阐明利用瑞雷面波反地表速度和厚度的可行性,并利用地震记录中的瑞雷面波数据,反演近地表低速带的厚度和速度,文中给出了实例试算,结果表明,面波资料的近地表参数反演将有利于勘探目标区的物理参数建模。  相似文献   
44.
近地表Q值求取及振幅补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面波衰减的Q模型,反演出近地表的Q值,据此,给出消除振幅受近地表影响的振幅静校正,利用时间剩余校正方法解决了振幅问题,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去除振幅异常。  相似文献   
45.
多源信息的集成与融合及其在遥感制图中的优化利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多源信息的集成和融合是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它的意义和必要性与地球信息本身的特征、采集信息的手段特征及信息处理平台或系统的特点三方面紧密相联系。本文从不同传感器信息的集成和融合、遥感信息与非遥感地学信息的集成和融合、不同格式的 GIS数据的集成和复合三个方面研究了多源信息集成和融合的方法、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而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制图任务为例,介绍了多源信息集成和融合技术在该项目中的优化应用实例,包括技术流程分析、信息源分析、多源信息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制图中的融合方法、从遥感图像解译信息到 GIS数据库的转换技术等。  相似文献   
46.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裴正林  余钦范 《现代地质》2001,15(3):333-338
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 ,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 ,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 ,克服了波形成像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 ,实现了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47.
裴正林  余钦范 《地球学报》2001,22(2):179-184
地质灾害体如岩溶、陷落柱、软弱层等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属于复杂模型或大扰动异常体的非线性成像,该文首次将小波多尺度思想纺入到蟛间层析成像,建立了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非线性成像的难题,大大地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多尺度快速匹配追踪多域联合地震反演是一种通过地震数据多尺度分解的迭代反演方法.与此同时,在快速匹配追踪算法中引入低频模型约束,有效提高了收敛精度,使反演结果具有丰富的高低频信息.首先通过对大尺度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得到低频背景.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尺度与小尺度地震数据进行逐级迭代用以获得高频数据,因而有效缓解了常规反演方法对于初始模型精度的依赖.最后利用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测试,通过与常规时间域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地层连续变化处依然可以对变化地层进行精确刻画,且在纵向分辨率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49.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Using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were measured in the alpine grassland area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determinations of mean fluxes showed that CO2 and N2O were generally released from the soil,while the alpine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a weak CH4 sink.Fluxes of CO2,CH4 and N2O ranged widely.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occurred in August,whereas almost 90?of the whole year emission occurred in the growing season.But the variations of CH4 and N2O fluxes did not show any clear patterns over the one-year-experiment.During a daily variation,the maximum CO2 emission occurred at 16:00,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emission in the early morning.Daily patter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CO2 flux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s(R^2=0.73)and soil temperatures at a depth of 5 cm(R^2=0.86),whereas daily variations in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poorly explained by soil temperatures and climatic variables.CO2 emissions in this area were much lower than other grasslands in plain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