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1篇
  免费   1806篇
  国内免费   2461篇
测绘学   966篇
大气科学   1290篇
地球物理   1704篇
地质学   5195篇
海洋学   1037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750篇
自然地理   110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72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日本鬼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鱼由亲鱼人工驯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氵蚤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和免疫酥斑点法(Dot-ELISA)对日本虾(Penaeus japonicus)血清中类IgM,IgG,IgA样物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虾血清中存在能与羊抗人IgM,IgG,IgA发生结合且能被特异性阻断试验确证的物质。文中还对12例对虾血清类IgM,IgG,IgA样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虾血清中确实存在与人免疫球蛋白(Ig)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极为相似的物质,它的存在对研究虾的抗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4.
The analytical method (AM) for separation of composite wav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Hilbert transform. It is ap-plicable to both regular and irregular trains of waves. The wave data series measured with two wave gauges in the experi-ments are separated into two series of incident and reflected waves. Then,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can be easily ob-tained. The arrival of reflected waves can also be detected for improveraent of the accuracy of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The refl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hysical model can be estimated exactly without calculation of wave height and phase difference. Numerical samples developed to test the method are proved to be accurate. Phys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with Goda s method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05.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肮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口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导春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一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批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和蔼的改造。粘土矿物总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取自台湾海峡棱鮻 (Lizacarinatus)消化道的弯睾软穴吸虫 (Hapal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进行重新描述,并对其毛蚴的体外发育进行观察.根据Yamaguti(1971)区分单孔科 (Haploporidae)和叉盘科 (Waretrematidae)的标准,同意李敏敏(1984)将其从单孔科移出并入叉盘科.在与叉盘科已知属比较后,我们发现该吸虫除睾丸形状外,其他主要特征与鲫吸虫属 (CarassotremaPark, 1938)的相似.因此,我们拟将其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并将该吸虫重新命名为弯睾鲫吸虫 [Caras sotremaflecterotestis(Zhukov, 1971)comb. nov.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 7~24℃(均值为 15. 3℃)条件下,其虫卵从单个卵细胞到毛蚴孵出共需 12d.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富集动力学过程 ,提出了“水相差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石油烃浓度 ,以及包括石油烃挥发和生物生长等影响因素的石油烃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海洋浮游植物对 0 #柴油 WAF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 kup,kel和 BCFPOC,结果与 Kováts色谱保留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与利用生物分析平衡法测定的文献数据基本一致。本模型及实验方法简便可靠 ,可在现场实验中广泛应用 ,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多介质环境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 ,用以研究石油烃污染物中正构烷烃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9.
厄尔尼诺(El Ni(?)o)现象是海-气耦合系统异常变化的表现,其起因可能不是唯一的,行星运动对地球运动的影响可能会导致El Ni(?)o的发生。根据4个半世纪内El Ni(?)o发生的历史资料,分析其发生和行星运动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木星赤纬的变化和火星大冲与El Ni(?)o。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表明这2颗行星的运动可能影响El Ni(?)o的发生。文中还根据分析结桌和El Ni(?)o混沌机制的观点,探讨了行星运动对海-气系统变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0.
The Magellan seamounts began forming as large submarine shield volcanoes south of the equator during the Cretaceous. These volcanoes formed as a cluster on the small Pacific plate in a period when tectonic stress was absent. Thermal subsidence of the seafloor led to sinking of these volcanoes and the formation of guyots as the seamounts crossed the equatorial South Pacific (10–0°S) sequentially and ocean surface temperatures became too high for calcareous organisms to survive. Guyot formation was completed between about 59 and 45 Ma and the guyots became phosphatized at about 39–34 and 27–21 Ma. Ferromanganese crusts began formation as proto-crusts on the seamounts and guyots of the Magellan Seamount cluste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up to 55 Ma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seamounts themselv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se crusts evolved over time in a series of step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global climate and ocean circulation. The great thickness of these crusts (up to 15–20 cm) reflects their very long period of growth. The high Co contents of the outer parts of the crusts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increasing deep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and the resulting deepening of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with time. Growth of the Co-rich Mn crusts in the Magellan Seamount cluster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culmination of a long journey through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