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7篇
  免费   2163篇
  国内免费   3246篇
测绘学   1571篇
大气科学   1310篇
地球物理   1831篇
地质学   5481篇
海洋学   1793篇
天文学   228篇
综合类   680篇
自然地理   135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806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人为热源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南京大学多尺度模式系统在不同区域进行了多种人为热源引入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时空变化的人为热源按比例分别引入到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大气热量守恒方程是将人为热源引入模式的最优方案.人为热通量密度变化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人为热源的存在对城市热岛的生成有重要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南京现有的人为热源排放量对该地区的城市热岛贡献率约为296%,若人为热通量密度在现有量值的基础上增大1倍,则其热岛贡献率可达429%;此外,人为热的排放对清晨城市边界层逆温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能明显升高夜间近地层气温达05~10℃,并能使白天湍流活动的影响范围增大,混合层高度抬高,使夜间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12.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ρf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13.
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背景介质理论的连续轨道及离散轨道这二个研究方向的基础假设,介绍了天体运行轨道的具体方程形式及理论框架概要;进一步地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轨道Binet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行星近日点进动角的解,给出了连续轨道理论与Newton理论及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轨道的分维扩展方程,给出了包括太阳系行星、天王星卫星、地球卫星、绕月航天器等在内的离散轨道(稳定性轨道)方程及其预言数据.特别地,作为对天体在较为广泛区域作用曲线的初步探讨推论,指出仅由天体引力难以形成质量密度趋于无穷大的理想黑洞.通过讨论一般函数的分维导数的位置假设及幂函数的分维导数的形式假设,进一步明晰了幂函数的分维导数、分维微分及分维积分的具体方程形式,给出分维导数与分数阶导数的区别,随后讨论了基于一般分形测度的分维微积分形式定义导出的自相似分形的测度计算方程具体形式,给出了其与目前Hausdorff测度方法(覆盖方法)的区别,并对包括三分Cantor集合、Koch曲线、Sierpinski垫片及正交十字星形等自相似分形在内的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14.
对台湾西南海域增生楔部位长排列多道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成像、速度分析、AVO分析、AVO反演处理,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多属性地震特征.在偏移剖面上,BSR与海底近似平行,极性与海底相反,穿越沉积层.AVO分析显示,强BSR振幅部位,BSR振幅随偏移距增大而增大.精细速度分析表明强BSR振幅下方存在纵波低速层.对应于强BSR振幅部位,AVO反演的P波、G波为相对高负值区,位于P、G交会图的第三象限,该部位泊松比变化率为负值,横波反射系数接近于零.以上多属性地震特征均预示着该区域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层,且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可能存在游离甲烷气层.  相似文献   
715.
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景观设计中,遵从自然、因地制宜、源于文化、考虑市场、适度设计、注重社区、人性设计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后,并没有很好地提高游客的回头率和忠诚度。因此,应将场所依赖理论作为一种新理念引入旅游地景观设计,从指导思想、前期调查、景观设计到整体评估全程运用该理论,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716.
过去百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改变了全球海洋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并且,这种变化在未来很可能持续下去.基于IPCC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IPSL-CM5A-MR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未来百年(~2100年)中国近海区域的海洋环境要素(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未来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区域海温升高、溶解氧(DO)含量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并且温室气体排放越多上述变化越显著.东中国海区(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盐度可能会增加,而南海盐度会降低.在相同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东中国海区海温增加、溶解氧减少、海水pH值降低和叶绿素a浓度减少的幅度均显著高于南海区域.在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情景下,到21世纪末期(2090~2100年间)东中国海相对于历史时期(1980~2005年)的升温幅度可能将分别会超过2、4℃,海水pH值降低幅度将可能分别超过0.15和0.30,并且海洋变暖和酸化还将很可能引起DO含量和叶绿素a浓度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影响整个海区的环境与生态.因此,未来东中国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面临严重风险,这也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成为当前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717.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118例,采用中药消痈乳康汤为主方辨证分型加减内服治疗,并根据乳腺局部肿块、脓肿、瘘管情况灵活结合外治法(如箍围法、切排法、祛腐生肌法、提脓祛腐法、垫棉绑缚法)治疗。结果:痊愈115例,好转3例,复发2例。痊愈率97.5%,复发率1.7%。结论:中药内外合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18.
目的:建立新胃乃安片中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异黄酮成分的同时鉴别方法,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0∶20∶9)为展开剂对上述4种成分进行分离鉴别,以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对鉴定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在同一薄层板上能同时鉴别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及毛蕊异黄酮苷4种成分,其中筛选出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新胃乃安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19.
The sky brightness is a critical parameter for estimating the coronal observation conditions for a solar observatory. As part of a site-survey project in Western China, we measured the sky brightness continuously at the Lijiang Observatory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1. A sky brightness monitor (SBM)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sky brightness in a region extending from 4.5 to 7.0 apparent solar radii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Daniel K. Inouye Solar Telescope (DKIST) site survey. Every month,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manually for at least one week. We collected statistics of the sky brightness at four bandpasses located at 450, 530, 890, and 940 n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erosol scatter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sky brightness. For most of the year, the sky brightness remains under 20 millionths per airmass before local Noon. On average, the sky brightness is less than 20 millionths, which accounts for 40.41% of the total observing time on a clear day. The best observation time is from 9:00 to 13:00 (Beijing time). The Lijiang Observatory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coronagraphs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the corona.  相似文献   
720.
针对传统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存在使用全局不变阈值确定噪声边,聚类需要用户根据经验确定初始化聚类参数,如“边权值倍数容差”,“边长变化因子”等,聚类不能发现局部噪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生成树自适应空间点聚类算法。该算法在无需用户输入参数的前提下,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根据最小生成树边长的数理统计特征定义裁剪因子。算法首先从宏观层面对最小生成树进行首轮删枝操作,消除全局环境下的噪声边,进而根据各子树的边长统计情况,自适应设定局部裁剪因子,进行第二轮删枝操作,消除局部环境下的噪声边。最后,采用1个模拟数据和1个实际应用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在无需人为提供经验参数的环境下能够发现任意形状、不同密度的簇,能够准确的识别出空间点中的噪声数据,从而能够实现空间点数据背后隐藏信息的自动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