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9篇
  免费   2048篇
  国内免费   2878篇
测绘学   1322篇
大气科学   1266篇
地球物理   1695篇
地质学   5238篇
海洋学   1458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地理   129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2.
兰州市地域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永春  曾尊固 《地理科学》2002,22(4):468-475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通过分析了兰州市域地域结构的特征,模式以及市区的结节地域和均质地域,讨论城市地域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兰州市域地域结构呈现带状分散多中心组团结构形态,而且各功能区的均质度,紧凑度都比较低,城市结节地域结构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但仍遵循六边性构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3.
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据全国各县近10年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数据,并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的变化,求出相应不施肥产量和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并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化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化肥施用的地区差异明显,施用量较集中范围是180-270kg/hm^2和90-180kg/hm^2,部分地区的化肥施用已经过量;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率主要集中在10-30kg/kg,化肥利用率大多集中在15%-35%,且与化肥施用量有关,按地区统计,高施肥量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平均达339kg/hm^2,是全国平均用量(262kg/hm^2)的1.29倍,中施肥量区单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为252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施肥量区则仅为178kg/hm^2,是全国平均的67.8%,我国单位化肥的生产效率及化肥利用率均以低施肥量区最高,分别为17.5kg/kg和39.8%,中施肥量区为13.7和36。  相似文献   
174.
我国城乡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59,自引:8,他引:59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2002,21(6):763-771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5.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 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 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76.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7.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聚体结构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用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分别对紫色土团聚体及水稳性团聚体进行分析: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从不同角度反映紫色土团聚体特征;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对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均能较好地反映;粒径分布分形维(D)和表面分形维(P)能更好地反映团聚体的水稳性和抗蚀性,是描述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和抗蚀性的新指标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8.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9.
北极海冰细菌产胞外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盖在北极海洋上的广阔海冰为其内部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境。研究表明 ,大量海冰细菌能够分泌产生胞外酶 ,其中产蛋白或脂质水解酶细菌的比例远高于产多糖水解酶的细菌。温度、盐度是直接影响海冰细菌生存与活力的 2个主要环境因子。 76%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为低温菌 ,菌株只能在 <35°C条件下生长 ;而 98%的酪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 35°C ,其中 62 %的酶最适作用温度≥ 45°C。几乎所有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都耐盐或嗜盐  相似文献   
180.
运用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区域构造稳定性、构造岩研究、构造裂隙统计分析、红外相位法位移监测,高密度电阻率法、钻探验证、年代学研究、新构造运动分析、遥感图像解译、地震安全性评价、数值模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等方面入手,对信阳市燃气混气站的断裂活动性和场地稳定性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证;指出场区断裂规模小,第四纪无大规模差异升降运动,无活动断裂通过,邻区地震活动小且弱,区域构造稳定性高,应力平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是一个稳定的“岛区”,井指出系统而全面的综合研究方法是研究工程稳定性项目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