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828篇
测绘学   431篇
大气科学   391篇
地球物理   461篇
地质学   1580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46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在本文中将三维切片视为二维图像,利用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检测出相干切片上断层多边形,并将其直接投影到测网底图上,用于构造成图。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用相干切片解释断层的精度,而且提高了断层解释效率,使相干数据体技术在三维解释中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实际应用表明,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技术,是全三维高精度解释的有力工具,提高了解释效率,缩短了解释周期。  相似文献   
142.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3.
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crust┐mantletransitionzoneinWesternYunnanProvinceHONG-XIANGHU(胡鸿翔)ZHONG-YANGLIN(林中洋)YIN-JUBIAN(边银...  相似文献   
144.
方志祥  仲浩宇  邹欣妍 《测绘学报》1957,49(12):1554-1563
城市道路区域检测是城市土地管理、交通规划等领域的迫切需求,而传统城市道路区域检测多使用轨迹提取、遥感解译、人工采集等单独方式,在自动化程度或提取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GNSS轨迹点与高分遥感影像各自的数据优势,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延续性与影像特征相似性的遥感影像道路区域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出租车GNSS轨迹点构建轨迹特征栅格,基于轨迹延续性在平均方向特征栅格中划分路段对象,利用道路对象的光谱特征向轨迹无法覆盖的小区内部进行拓展,以获得提取区域内较为完整的道路信息。试验证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道路的同物异谱现象及阴影、树木遮挡的影响,高效地提取高分遥感影像中的道路区域。与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与自动化程度,相较于深度学习模型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5.
Based on the dynamic triaxial liquefaction test of the loess samples which are taken from Shibei tableland, Guyuan City, Ningxia,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train, dynamic stress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studi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riaxial shear test is conduct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sample reaches liquefaction point. During the test, the property of the liquefied soil is analyzed through fluid mechanics method, whereby the fluidity of the liquefied soil is represented by apparent viscos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ity of liquefied loess changes from "shear thickening" to "shear thinning" as the shear force continues, and the fluidity of liquefied lo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tructure. In addition,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 new stable state, the apparent viscosity and deviant stress change with axial strain in a similar approach. When the sample reaches its stable state, it meanwhile shows a relatively stable apparent viscosity. According to the fluid mechanics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he slip distance of the liquefied soil is estimated, and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46.
确定卫星的位置和速度是GPS定位导航的基础,以二体问题为基础,介绍了卫星运动状态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计算卫星实时位置、速度的数学模型,并运用C 语言实现了算法,证实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7.
通过对云台水平式太阳光谱仪 1 982年太阳光谱观测中的成像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初步得到光谱仪一年中成像质量优良的时间在秋夏 9月和 8月份 ;一天内有两次像质优良的时间 ,上、下午各有一次 ,分别在日出后 2~ 3小时和日落前 3~ 4小时各有半小时到 1小时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8.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水上平原)的滑塌构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钟建华  李理 《沉积学报》2000,18(1):7-12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 (水上平原 )上的滑塌构造非常发育,在分流河道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们主要发育在边滩、心滩外缘、周缘或内部的水道中,还可以发育在河床上。滑塌作用形成了三种产物:滑塌壁或滑塌缝 滑塌体和滑塌碎块及滑塌变形基底。滑塌壁或滑塌缝按力学机制可能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张性 另一种是剪性。滑塌壁或滑塌缝的规模不一,大者长度可超过十余米,甚至二十余米,小者长度只有 3~ 5cm 滑塌体规模差别也较大,大者高度可超过 1m,长度可达 3~ 4m 小者高度和长度仅数cm。通过观察发现,滑塌构造的产生与波浪的掏洗和流水冲蚀有关,与地震和斜坡滑动关系不大。黄河断流后在某些低洼河道积水成“湖”,“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不断拍击导致边滩、心滩产生滑塌,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滑塌构造 再者,黄河断流后边滩、心滩广泛暴露,黄河三角洲地区降雨后使边滩、心滩和河床上汇集成径流,径流的冲蚀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滑塌构造。有的滑塌构造被风成砂埋藏后很容易被何存下来,而充填滑塌缝之间的风成砂经成岩作用之后则有可能转变成砂岩岩墙。  相似文献   
149.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0.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之间.裂变径迹分析显示样品应处于剥露的部分退火带,其表观年龄主体表现为冷却年龄,部分具混合年龄特征.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早期的时限可推至约13~8Ma,中、晚期的时限分别在约5.5Ma和2.8Ma,基本可以与区域上的不整合相对应.依据冷却史推导的各阶段剥蚀速率分别为0.10~0.12mm/a,0.26~0.3mm/a和0.85~1.02mm/a,可以与藏东-滇西高原周缘及邻区的盆地沉积记录相对应.研究结果为探讨藏东-滇西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伸展变形提供了定量的参照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