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7篇
  免费   1297篇
  国内免费   3806篇
测绘学   496篇
大气科学   1839篇
地球物理   2432篇
地质学   6025篇
海洋学   938篇
天文学   315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116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400篇
  1992年   329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414篇
  1989年   421篇
  1988年   455篇
  1987年   390篇
  1986年   280篇
  1985年   375篇
  1984年   304篇
  1983年   227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27篇
  1980年   182篇
  1964年   95篇
  1960年   53篇
  1959年   111篇
  1958年   123篇
  1957年   1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根据浅层地震和钻孔资科,将澳大利亚东南部研究地区高能波控陆架风暴沉积分为直立风暴层、叠瓦状风暴层、无序风暴层、水平风暴层和纹层状风暴层等五类.各类风暴层及风暴层与非风暴层组合而成悬移风暴层序、悬移-推移混合风暴层序和推移风暴层序三大类.中陆架风暴沉积与现今近岸和水下岸坡相似,岩性、岩相和古生物属海岸带,风暴沉积厚,底板埋深大,组成物质粗.推断中陆架风暴沉积当形成于冰后期海侵、该地带处在近岸带和水下岸坡环境时,此时海面上升速度可能减缓,或趋近于零,甚至可能有短时间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2.
133.
文中介绍了一项二层流体内密度界面处湍流挟卷的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表面波存在时,混合层下密度界面处的挟卷速度较之无表面波时有明显的增大。这个实验事实的可能的海洋学含义为:不破碎的表面势波对于混合层内湍流有强化的作用,因而成为在考查密跃层变迁问题中应考虑在内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4.
两种涡鞭毛藻的周日垂直迁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Alexandrium lusitanicum于1987年采自葡萄牙沿海,Y-100于1989年采自德国湾。在暗室中用一根柱长150cm,内径3.4cm的玻璃柱对两种涡鞭毛藻的垂直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藻均进行有规律的周日垂直迁移,且均在始前2h开始向上迁移,光照结束前3h开始向移速度约为280μm/s,向下约为140μm/s向下约为850μm/s;Y-100向上迁移速度约为280μm/s  相似文献   
135.
菲律宾海的锰结壳和锰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发育的锰结核是典型的深海结核。其丰度为0~15kg/m2,平均为3.5kg/m2,Ni+Cu+Co的平均含量为0.59%,最大含量为0.93%,平均Mn/Fe值为0.73.九州帛琉海脊和中央海脊发育的锰结壳和锰结核十分丰富。采集到的大块结壳表面直径可达到300~500mm,最大厚度为32~35mm,采集到的结核最大丰度可达到18.7kg/m2,Ni+Cu+Co的平均含量为0.62%,Co的含量最大为0.57%,平均Mn/Fe值为0.95.上述海盆和海脊上的结核和结壳主要锰矿物相均为水羟锰矿,属水成成因和较低的氧化生成条件,结核的形成时代为更新世以来。据结核和结壳的金属品位,尤其是Co的含量来看,目前尚不具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36.
在南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周缘盆地的发育特点在基础上,根据盆地分类的理论、观点、方案,将南海及周缘的三二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划为两型十类,各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特点表明,不同类型的盆地,其油远景不同,分析在板内拉张离散环境中所形成的盆地,其含油气远景最佳,是目前勘探和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7.
138.
本文描述了1985年1月-2月联邦德国“极星”号极地考察船沿威德尔海陆缘固冰区调查期间所获得的冰柱状样内叶绿素a以及硅藻的分布,对三个不同区域柱状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底部10-30cm的海冰多呈褐色,其内由大量藻类,特别是由硅藻细胞的富集而形成,丰度变化大.在融化的底部冰样中,细胞数高达108个/l,叶绿素a浓度高达2220mg/m3,中部常见到大量小型的失去色素乃至死亡的硅藻细胞.初步鉴定出26种硅藻,其多数隶属于茧形藻属(Amphiprora),斜纹,藻属(Pleurosigma),菱形藻属(Nitzschia),盒形藻属(Biddulphia),角刺藻属(Corethron),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以及脆杆藻属(Fragilaria)等,本文还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底部生态群落:寡种和多种集群的生态类型,并对硅藻的富集和分布成因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9.
海洋中绝大多数硅藻细胞都有叶绿体,且能利用各种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称为光合硅藻。但也有不少硅藻尚能利用各种有机物质进行异养生活,据报道约50种左右。其中少数几种完全缺少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有机碳或有机氮进行专性异养生活。它们主要生活于沿岸潮间带,特别附生于各种多细胞海藻体上。这类单细胞硅藻,种类不多,但为世界广分布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对无色硅藻的研究报道还很少。本文第一作者在分离培养一种无色硅藻Nitzschia alba Lewin and Lewin作  相似文献   
140.
The present note describes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and hydrocarbons, and discusses the microbial purification of the sea.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ability,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to degrade crude oil is higher than Gram-positive bacteria. Degradation by Flavobacterium spp. and Xanthomonas spp. is higher than others; (2) The ability of d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