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前我国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主要使用单道地震拖缆接收,地层分辨率较低,无法进行速度分析、覆盖叠加等精细处理.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近海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拖缆技术,并结合该技术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多道地震勘探系统组成和地震拖缆的结构设计,讨论了拖缆水听器的选择,组内距、道间距的确定,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应用实例.该系统可以满足今后海洋研究和工程勘探的需要,在试验和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探测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基于DPHP实测数据研究了提取热导率参数的两种方法:极值法和拟合法.极值法利用温度曲线的峰值及对应时间计算热导率,测量过程中的采样间隔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关键因素,热导率相对误差同采样间隔与峰值时间的比值有关,当比值小于0.02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采用抛物线拟合采样最大温度值相邻的数据计算峰值温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采样率过大的问题.但对于过大的采样间隔获得的数据应使用非线性拟合法.非线性拟合法要求拟合模型对实测数据有良好反映,但理论模型与实际探针模型的差异导致实测数据只是在最大温度前后吻合较好,因此需要对拟合数据窗口进行选择.基本原则是数据区间内应当包含温升最大值,而且上升段的数据量应少于衰减段的数据量.  相似文献   
73.
便携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最新研制的便携式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与基于液压驱动的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相比,该系统操作简单,轻便灵活,易于吊放.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南海开放航次应用该系统在南海北部开展了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首次获得该海区海底沉积物声速和声衰减系数原位测量数据.将原位测量声速与实验室测量声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表明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参数对沉积物声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
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技术系统适用于不同观测条件,可以保证原有水文地球化学各测项的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还可实施数字化水位与水温的同井观测,可以记录清晰的潮汐效应和同震效应,不低干天然自流状态下观测资料质量水平,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5.
分析郯庐带中南段与其邻区井水位对汶川8.0级与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指出汶川地震时同震阶升井集中出现在安徽地区,之后该区发生Ms3.8中等地震的事实,指出日本地震后该区无一口同震阶升井,由此推测,未来1—2年内郯庐带中南段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6.
在深部壳幔结构研究中,采用OBS接收到深部构造的折射、反射信号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地下结构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初至识别则是层析成像处理OBS资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基于OBS的正演模拟对于初至的正确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利用二维声波波动方程实现了基于OBS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平层状、倾斜模型条件下的OBS共接收点道集.通过研究OBS共接收点道集反射波、折射波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的规律,对OBS初至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利用OBS共接收点道集的多图对比可以较简便地实现初至识别,其中水平层状地质模型初至必然呈现对称性,而倾斜模型的初至则需要综合考虑反射波、折射波的规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7.
双针热脉冲(DPHP)技术被用于原位测定海洋沉积物的热导率.数据处理过程直接决定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热导率的精度与效率.根据实测数据,结合海上测量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了DPHP技术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套数据预处理流程,并对2种热导率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滤波、数据截取和背景场拟合剔除等预处理过程,得到的热脉冲温度响应曲线可用于热导率计算.计算热导率可采用K-B模型或者简化模型,后者具有降低运算量,减小误差积累的优点.热导率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拟合法,如果采样率足够高,极值法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8.
带乘性噪声系统的最优反褶积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针对高分辨率石油地震勘探问题,研究一种带乘性噪声随机系统的最优反褶积估计方法。通过建立逆向运行的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最优的状态滤波公式,推导出一种随机输入序列的单向最优固定域递推算法。该方法离线运算的存储最小,有助于提高地层反射序列提取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9.
SeaBeam2100多波束系统的声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速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水深测量的重要参数。以SeaBeam2100多波束系统为例,结合实测资料,以MB-system多波束处理软件为辅助,对声速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声速剖面对SeaBeam2100多波束系统测深精度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声速(尤其是表层声速)对所测水深的精确度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声速剖面是获得高精度多波束测深资料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0.
经验模态分解是目前分解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有效方法,但其在应用时存在容易导致信号分解失真的端点效应问题。通过对现有的压制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灰度预测的变长度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在端点处向外对称延拓一部分原始信号使其变成新的信号,进而利用基于灰度预测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计算固有模态函数。每得到一个固有模态函数之后,在两端切掉一定长度的序列,即预测不准确序列,从而避免因该序列被代入下一个固有模态函数的求解而导致中间信号被污染;随后利用正弦叠加信号和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等仿真数据进行分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弦叠加信号还是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基于灰度预测的变长度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计算结果误差均小于常规经验模态分解和基于灰度预测的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同时对端点处相位信息的处理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