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利用交会图法识别国外M油田岩性与流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与流体类型的识别是测井解释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为油田油气藏的综合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基于交会图法和岩心资料,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外M油田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与岩性和流体类型的关系.首先以岩心资料为基础,选取对岩性和孔隙流体敏感的物理量进行交会图分析识别,在现有测井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这些物理量建立了GR-BK、GR-NGR、NGR-BK、PHIE-SW交会图版,然后利用这些图版进行了岩性和流体的识别.其中:岩性主要依据自然伽马、中子伽马、电阻率交会图版来识别,流体类型主要依据饱和度和电阻率交会图版进行识别.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了该油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的识别标准值范围:1)碳酸岩识别标准为GR<70API,NGR>2.5CU,BK<5Ω.m;砂岩识别标准为,70API162API.2)油气层有效孔隙度PHIE>20%,SW<55%,BK>2Ω.m;水层的有效孔隙度PHIE>20%,但是SW>55%,BK<2Ω.m.从上面的结果可看出,在该研究区域,该方法不仅可以区分砂岩和泥岩这样不太复杂的岩性,甚至可以区分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这样易混淆的岩性.最后,通过待测试数据对建立的交会图版进行检验,岩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4%和100%.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亚地区油田的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在线Google地图以及开放的基础地理数据为GIS系统开发提供了便利。运用Python语言,针对离线Google地图瓦片数据文件,实现了地图瓦片拼接、卫星和平面地图切换、平移、缩放、鼠标响应、轨迹显示等地图操作,对于提高测绘质量及其实时显示与交互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ο?????????????峱??????????????????????????????????????????棬??????????????????????????????????????????????????????????????н??????????????  相似文献   
94.
太湖疏浚底泥堆场黏土防渗层阻隔污染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张志红  唐保荣 《岩土力学》2012,33(4):993-998
底泥疏浚是治理太湖污染的必要途径之一。限于目前国内的经济与技术条件以及疏浚底泥的数量巨大,太湖雪浪底泥堆场只能直接采用下部的天然黏性土层作为防渗层而不加任何处理。为了确保疏浚污染底泥在堆放期间不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渗透与阻隔、静态吸附、动态土柱等试验测定和分析了黏土层对底泥中主要污染物(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总磷、化学耗氧量(COD))渗透和运移的阻隔能力,同时得到了可用于分析污染物在土层中运移和转化规律的一些重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雪浪堆场下部的黏土层对疏浚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附和阻隔能力。  相似文献   
95.
黄晓燕  曹小曙  李涛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08-1619
城市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研究作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投资及政策制定的基础, 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城市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为主题, 从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模型方法等方面解析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论点, 总结现有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 系统回顾国内研究的重点内容。国内外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的研究都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国外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等方面;国内研究从早期单纯关注小汽车快速发展对城市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到开始关注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最后, 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 对研究趋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今后的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研究提供分析架构。  相似文献   
96.
东亚原特提斯洋(Ⅳ):北界西段早古生代构造变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祁连造山带是原特提斯洋北支西段——古祁连洋闭合的地质记录,其经历了早古生代复杂的造山过程,但其俯冲极性、闭合时间、拼合方式还存在争议。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并对变质年代学资料进行统计,在研究区识别出三幕早古生代褶皱变形。其中,第一幕变形发生在489~442Ma,形成于古祁连洋壳俯冲-碰撞阶段,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的片理、片麻理或糜棱叶理;第二幕变形发生在422~406Ma,形成于俯冲板片的折返阶段,主要表现为轴面南倾的紧闭褶皱;第三幕变形则主要为轴面近于直立的宽缓褶皱。前两幕变形被第三幕变形叠加改造。祁连地区广泛分布着奥陶系-志留系与上覆泥盆系的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对比指示西段不整合时间早于东段不整合时间,可能代表了古祁连洋西段拼合较早、东段拼合较晚的斜向"剪刀式"拼合。此外,多条穿过整个研究区的1∶20万地质剖面上的运动学解析,揭示了古祁连洋壳自北向南的俯冲极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古祁连洋壳最早的俯冲时间为544Ma,中祁连和阿拉善微陆块自462Ma开始碰撞拼合,古祁连洋于442Ma最终闭合。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北界西段俯冲方式为自南向北"后退式"俯冲,可能发生过俯冲带跃迁事件。  相似文献   
97.
基于Skyline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监控范围的影像,发现被监控目标的即时状态.2维GIS与视频监控的集成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可视化效果方面远不如3维GIS.因此,结合Skvline软件中的video On Terrain技术提出了一种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新方案,并设计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分析了音视频编码传输原理和视频控制机制,总结归纳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最后实现了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98.
蒋明镜  周卫  刘静德  李涛 《岩土力学》2016,37(12):3347-3355
在岩土破损力学基础上,基于微观破损机制,提出了考虑各向异性的结构性砂土本构理论。采用Lade-Duncan强度准则考虑中主应力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采用考虑颗粒排列组构的各向异性状态变量A反映各向异性对土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通过相似扩大重塑土的屈服面反映结构性对土性的影响;通过引入非相关联流动法则考虑各向异性和结构性对土体塑性变形的影响。同时,将基于微观力学机制的损伤演化规律引入结构性土的硬化规律;该硬化规律同时考虑了塑性体积应变和剪切应变对各向异性结构性土强度的影响。然后将该模型用于模拟室内三轴压缩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
医学CT图像在成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噪声。图像噪声会降低图像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因此,医学CT图像降噪在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的NL-Means(非局部均值算法)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对降噪起关键作用的加权核函数。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对医学图像降噪有一定的效果,并且能够更好保留原图像的细节信息。在图像降噪后的峰值信噪比(PSNR)方面,本文算法比NL-Means算法最大可提升2.59 dB。  相似文献   
100.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强震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形成了一陆内深俯冲带和地震带,但对这一变形过程及方式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沿76°E附近横跨帕米尔—天山的最新GPS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