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n ion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a valve switching facility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rac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seawater using two pumps, two different suppressors, and two columns. A carbohydrate membrane desalter was used to reduce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salts in samples. In this method, trace nitrate was eluted from the concentrator column to the analytical columns, while the matrix flowed to waste. Neither chemical pre-treatment nor sample dilution was required. In the optimized s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ity (R〉0,99) in the 0.05 and 50 mg/L concentration range, and satisfactory repeatability (RSD〈5%, n=6). The limit of detection for nitrate was 0.02 mg/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ve switching system was suitable and practica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nitrate in seawater.  相似文献   
22.
本文提出了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支撑,结合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数据刻画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方法。首先将信令数据与地理信息区块绑定,根据时间特征和地理区块的社会属性,识别居民的基本职住娱信息;然后综合民生POI点、出行特征拓展关键词、图谱等多源数据,运用工作日通勤分析模型和节假日出行特征提取模型,识别用户的通勤距离、通勤方式、日均通勤频次、周均工作时长、节假日出行场景、出行频次、驻留时长等内容,并形成涵盖职住娱信息的出行特征类标签集。以成都市为例,采集连续1个月的手机信令数据和同时期的POI等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成果作为反映城市实际人口规模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城市人口地图大数据产品的重要内容,为政府部门、商企用户开展相关分析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浅谈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昭通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为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①通过昭通全市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昭通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项目,涉及多个行业;②目前昭通市气象科技服务还存在服务项目不够多、内容不丰富,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能力和水平不高,不同项目的科技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提高与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突显;③通过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转变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优化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推进气象依法行政、突出重点行业和部门的科技服务工作、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干部队伍建设等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昭通市气象科技服务体系,把昭通市气象事业推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通过此分析研究,也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在多数赤铁矿矿床上都有激电异常显示。赤铁矿属于导电性差的氧化矿物,其激电效应机理显然与常规的良导硫化矿不同。测定了赤铁矿矿石的矿物成分和有关物理性质。在声频范围内测得赤铁矿介电系数值较大,说明它是一种特殊的电介质。根据导电介质的复介电系数与复电阻率间的对应关系,可知赤铁矿在声频范围内具有大介电系数的特性,是产生激电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应用海洋围隔实验技术探索围隔生态系中环境因子对长牡蛎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养殖密度与牡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养殖水体的N、P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4和2.5μmol/dm^3的水平时牡蛎生物较佳;服物浓度过高会导致牡蛎死  相似文献   
26.
鲁武马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多套超深水、超大型、富含天然气藏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以始新统砂体为解剖对象,分析区内重力流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砂体以巨厚层状产出于深海泥岩内部,并与周围泥岩截然接触,测井曲线表现出宏观均一性;岩心揭示此类巨厚砂体是由多期单砂体叠置而成,单砂体是由底部高密度颗粒流和顶部低密度浊流两部分组成,且经历过强底流改造。鲁武马河流三角洲强大物源供给决定了区内砂体分布面积和体积规模;深海滑塌、块体搬运等重力流沉积过程控制了沉积体粒序构造和内部结构;海底区域性强底流持续冲刷并携带走单砂体顶部细粒沉积物,残留了底部“干净”的中粗粒砂岩;多期沉积事件和频繁水道迁移决定了砂体纵、横向叠加展布,并最终形成了区内厚度巨大、岩性宏观均一且连通性极好的超大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27.
CSAMT 方法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变形体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查明虎跳峡龙蟠右岸斜坡变形体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地球物理手段做了CSAMT方法的勘察工作。结合地质信息得到了关于斜坡变形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及内部不均匀性的结果。认为该结果对认识变形体的特性提供了物性依据,为进一步综合评价其稳定性及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提供了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28.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指示、立足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中外合作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建没的海洋特色园区。  相似文献   
29.
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造成南羌塘地块向南逆冲于拉萨地块之上,并在南羌塘地块内部形成了一系列的由北往南的逆冲推覆构造。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及夹持其间的褶皱变形的结构组成、构造样式、形成时代以及缩短量分布等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赛布错-扎加藏布断裂(SZT),多玛-其香错断裂(DQT),隆鄂尼褶断带(LF)及南羌塘与中央隆起带分界的肖查卡-双湖断裂(XST)进行了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框架。我们认为这些断裂为始新世以来形成的同时期的叠瓦状逆冲推覆;并通过野外褶皱形态,结合层面、节理面、断层面滑动矢量的分析,识别出南羌塘盆地4期构造应力场:1) 代表中特提斯俯冲碰撞阶段的近S-N 向的挤压;2) 中特提斯碰撞后,随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形成,南羌塘地区构造应力场转为S-N 向的伸展;3) 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青藏高原进入陆内变形阶段,南羌塘盆地内表现为NE-SW 向的挤压,形成本文提及的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4) 随着高原的持续隆升,约14 Ma南北向裂谷开始活动,应力场转为NWW-SEE 向伸展,形成双湖裂谷系。  相似文献   
30.
根据河套盆地周缘断裂带泉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化学组分,讨论了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于2014年9月下旬和2015年4月15日MS5.8阿左旗地震震后在河套盆地周缘的乌拉山断裂带、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以及桌子山断裂带采集了17个泉水和井水样品,测得水样的TDS分布在143.8~42 553.0mg/L范围内,δD和δ18O值分别在-83.6‰~66.56‰和-11.16‰~8.2‰的范围内,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舒卡列夫分类法,震前水样可划分为13种水化学类型,震后西山咀、圐圙朴隆等5个点采样点泉水的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其中,乌拉山断裂带的水样以HCO3-Ca型低矿化度地表水为主;色尔腾断裂带、狼山断裂带泉水受白垩系含水层影响,矿化度较高,富含HCO-3及SO2-4;桌子山一带受煤矿开采影响,水样以富SO2-4和Cl-的高矿化度水为特征。地震前后TDS、阴、阳离子以及γNa/γCl、γ(SO4+Cl)/γHCO3、γHCO3/γCl等毫克当量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震。2015年4月15日阿左旗MS5.8地震后,呼鲁斯太、迪延阿贵庙及八一井的水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对地震响应较为敏感。呼鲁斯太地区泉水的TDS稍有降低,但HCO-3在阴离子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表明震后该地区含水层的泉水与较低矿化度的含碳酸盐岩含水层水发生了混合;八一井的TDS值有所增加,γNa/γCl比值有所降低,表明深部高矿化度水的混入;迪延阿贵庙水样的TDS稍有下降,但NaCl的相对含量较震前有所升高,表明有低矿化度NaCl水的混入。本工作不仅确定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背景,而且对地震监测和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