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亚克隆方法,将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基因插入到毕赤酵母整合型表达载体pPIC6αA中,再用SacⅠ线性化,纯化后,用氯化锂法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筛选表达APC的重组子。PCR和序列分析表明,APC基因已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中。重组子经甲醇诱导,用Western blotting在培养基上清液检测到APC,表明别藻蓝蛋白(APC)在毕赤酵母中可以表达。APC由两种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9kDa和21kDa。重组子经摇瓶培养48h表达量达4.4mg/L。  相似文献   
92.
胶州湾海洋链霉菌的初步鉴定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胶州湾沿海泥样和水样中分离、纯化的297株海洋链霉菌进行了初步的生理生化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叠球菌(Sarcinasp.)、隐球菌(Crypto-coccal meningitis)、白色念球菌(Candida albicans)、毛霉(Mucor miehei)和链霉菌Tu57(Streptomyces vividochromosenes)8株受试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约有42.1%的菌株可抑制至少一种受试菌。结合16S rRNA鉴定,提示了部分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其中M165属于蓝色类群,M245属于白孢类群,M189属于青色类群,M239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有可能是新种。结果提示了胶州湾海洋链霉菌在抑菌活性物质研究开发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皮状丝孢酵母利用大米草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产油酵母菌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利用经过简单脱毒处理的大米草水解液,直接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首先分别用1%、2%、4%和6%稀硫酸,在122℃水解大米草,大米草/硫酸(固/液比)为10%。结果表明,在6%的酸浓度下水解40rain后总还原糖含量最高。而1%稀硫酸在140℃下水解大米草,2.8h后,水解液中葡萄糖产量达到最高14.2g/L。然后将该条件下大米草水解液冷冻干燥浓缩为不同的倍数,作为皮状丝孢酵母菌的发酵培养基,水解液浓缩倍数为4.0时,产油量最高达6.0g/L。为高效利用大米草,将大米草开发为一种能源植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海洋链霉菌分离株M095的基因转移系统。利用属间接合转移将具有oriT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8600转入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中,获得供体菌。将供体菌与预萌发的菌株M095的孢子进行接合转移,将质粒pIJ8600转入菌株M095中,其转化率为1.99×10-4个接合转化子/受体。Southern杂交证明质粒pIJ8600已经整合到菌株M095的染色体上。同时,将来自Spirulinamaxima(Cyanophyta)的别藻蓝蛋白基因(apc)克隆在质粒pIJ8600的XbaI和BglII位点,产生质粒pAPIJ。用接合转移法将质粒pAPIJ转入菌株M095。通过SDS-PAGE分析,得到2个大小为22ku和17ku的蛋白,分别相对应于别藻蓝蛋白的α和β亚基。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菌株M095的遗传转化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这将为其他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藻类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3,17(2):24-29
3 真核藻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1 质体基因组的研究 80年代以来对真核藻类质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起源和进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藻类质体DNA呈环形,长度变化幅度大(73~400kb),据此推测藻类质体可能是多起源的,藻类分枝程度也较陆地植物广。藻类质体DNA以多拷贝形式存在,占DNA总量的15%以上。藻类质体基因同细菌以及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之间同源性较高,但基因的组织和排列不同。在高等植物和绿藻中,Rubisco酶的大、小亚基基因(rbcL与rbcS)  相似文献   
96.
四川旺苍志留系鲕粒灰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松  张涛  苏文博  王巍  马超 《地球科学》2011,36(1):43-52
近期在川西北旺苍地区早志留世南江组中首次发现了鲕粒灰岩.它们多以10 cm左右的薄层夹持在页岩或粉砂质泥岩中, 沉积相分析显示该段地层总体应属于均斜缓坡沉积体系.说明这些鲕粒是由异地搬运而来, 在旺苍附近可能会存在相当规模的鲕粒滩.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其中的鲕粒类别单一, 鲕粒紧密排列, 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压缩变形, 局部壳层呈锯齿状, 也指示这些鲕粒曾经历过高能分选和搬运, 以及压实成岩作用等.氧碳同位素测试显示, 这些鲕粒灰岩沉积时的古温度大体为25~31 ℃, 表明早志留世的上扬子地台应处于中低纬度干热或温暖的古气候带.除去古气候及古地理学方面的意义, 当前鲕粒灰岩的发现还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储层信息.   相似文献   
97.
We collected nine Enteromorpha specimens from the coast of Yantai and evaluated their diversity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ir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and 5S rDNA NTS (non-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The ITS sequences showed slight nucleotide divergences between Enteromorpha linza and Enteromorpha prolifera. In contrast, multiple highly variable regions were found in the ITS region of Enteromorpha flexuosa. In general, there were more variable sites in the NTS region than in the ITS region in the three species. The variations in 5S rDNA NTS sequ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of Enteromorpha from the coast of Yantai is very high. However, a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using 5S rDNA NTS sequence data indicated that genetic differences we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98.
杨贵兰  秦松  李文军  李亚 《海洋科学》2021,45(10):123-132
许多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降血压、抗炎、抗氧化、抗血栓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及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功能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活性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黄栋  秦松  蒲洋  焦绪栋 《海洋科学》2020,44(12):123-131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是我国北方沿海常见的一种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也是具有较好市场开发前景的新型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单环刺螠的基础生物学、人工育苗和养殖现状,以及高附值开发潜力,并提出了构建单环刺螠新型海水养殖产业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贺晓丽  秦松  李文军  唐志红 《海洋科学》2020,44(12):144-152
海洋生物功能肽是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体内担负着重要调节功能的肽类化合物。目前已经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两千多种功能肽,这些功能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且来源广泛、毒性小、特异性强。海洋生物功能肽现已成为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有许多公司和机构致力于海洋生物功能肽类新型药物的研究,大批海洋生物功能肽已经进入医药市场或临床研究阶段。功能肽的结构是其活性的基础,研究它们的构效关系有利于对海洋生物功能肽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对推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生物功能肽构效关系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为海洋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