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年采集环沟格特蛤(Katelysiarimularis)分别测定生长指标(总重、软体部重、性腺重、肝重和软体部干重等)并用组织切片观察性腺发育的状况,以确定性腺发育的周期和时间。组织的光镜研究说明环沟格特蛤雌雄性腺发育均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厦门吴冠镇环沟格特蛤1月开始其性腺发育,3月进入生长期,5~6月成熟,5~11月都有产卵,每年7月11月各有一次排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特性。结果表明,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加入pH7.2的缓冲液研匀,置恒温(30℃)培养箱中提取30min.每10min搅动1次,最后用4层纱布过滤。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2。NaCl和EDTA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酶的热稳定性好.在45℃的温度下处理24h后,酶活力仍有45.5%。米曲霉中性蛋白酶与培养物一起保存时,稳定性也较好,在4℃保存一个月后,酶活力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从湛江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分离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噬菌体的生理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株噬菌体噬菌斑12 h直径为1~1.5 mm,对紫外线敏感,暴露在紫外灯(20 W,30 cm)下30 min可丧失全部裂解活性;在pH8~11范围内裂解活性较强,最适pH值为11,裂解周期为65 min,对65℃以上的高温敏感,对乙醚和氯仿有较好的耐受性,对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敏感,最大常规稀释度为106CFU/mL,最佳感染复数为1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特性。结果表明,米曲霉中性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加入pH 7.2的缓冲液研匀,置恒温(30℃)培养箱中提取30 min,每10 min搅动1次,最后用4层纱布过滤。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2。NaCl和EDTA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酶的热稳定性好,在45℃的温度下处理24 h后,酶活力仍有45.5%。米曲霉中性蛋白酶与培养物一起保存时,稳定性也较好,在4℃保存一个月后,酶活力几乎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 2步 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 ( WSSV)检测。在仔虾 2日龄最早检测到病毒 ,有 2 5%的虾苗带有 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 ,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 ,p 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 ,在养殖 50~ 60 d时发病死亡 ;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 ,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 ,养殖时间为 80~ 1 1 0 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 WSSV病原传入 ,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 WSSV病毒 ,出现白斑虾。跟踪的普通池有爆发病害 ,但是时间延后 ,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16.
对凡纳滨对虾注射浓度为1×105、1×106、1×107mL-1的溶藻弧菌悬液,在注射后4、12、24、48、72和120 h于腹血窦取血,测定其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注射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最大值出现时间较NO早;而SOD活力先升高后下降,MDA含量在SOD活力开始下降后逐渐升高,说明一氧化氮系统对凡纳滨对虾感染的溶藻弧菌有清除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损伤过程中生成的氧自由基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斑节对虾实验室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野外采集的有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病典型症状的斑节对虾初步纯化其病毒.并进行WSSV的PCR检测,得到WSSV的感染用样品。对健康斑节对虾分别进行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对感染死亡个体进行WSSA的PCR检测和细菌检测,证实WSSV感染性和致死性。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的感染量分别为4mL/L、0.2g/10g虾体、1/2稀释液0.05mL/10g虾体,死亡开始时间分别为16d、42h、28h,三种感染模式最终死亡率100%.从开始死亡到全部死亡延续时间分别为15d、82h、44h。  相似文献   
18.
环沟格特蛤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年逐月采集环沟格特蛤分别测定软体部,性腺,足肌和消化腺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含量,并测定性腺甾类激素和以细胞磷推算的DNA和RNA含量,结果表明,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与性腺发育周期一致,糖的变化与蛋白质和脂肪相反,提示该种蛤在性腺生长周期糖类向蛋白质的脂肪转化,并且随着性腺的发育,消化腺和足肌的蛋白质和脂肪转运到性腺,环沟格特蛤的甾类激素,DNA和RNR的含量变化与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有一定  相似文献   
19.
在3组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菌液中分别加入3种浓度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第12天各实验组再次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副溶血弧菌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各组水体中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宿主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可使宿主下降至一定浓度并与之保持动态平衡关系,实验组1、2、3中副溶血弧菌浓度从2.43×106 mL-1分别下降至6.2×104、9.2×104、7.46×105 mL-1,并以此浓度范围维持下去。高浓度副溶血弧菌噬菌体与其宿主之间平衡关系的稳定性较好,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高、中浓度组分别在1 d和4 d后副溶血弧菌下降至平衡时的数量级浓度,并持续下去。低浓度组副溶血弧菌组有所上升,并持续下去。再次加入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对副溶血弧菌浓度影响较小(P>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群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优良群体103个,经过2代的群体选育,保留5个基础群体进行家系选育,育出全同胞家系180个,半同胞家系60个,选留其中的35个家系作为下一代的亲本,选育的D2家系生长速度与进口F1代相接近,养殖有效积温2 000℃时体重分别为26.17 g和26.47 g,抗WSSV能力较进口F1代强,感染WSSV 5 d死亡率分别为53.57%和72.73%。提出用等同的有效积温的体重来比较不同家系的生长,用生长速度、存活率和个体均匀度作为家系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