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7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测绘学   389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2131篇
海洋学   639篇
天文学   63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太原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个样/km2的密度,1个分析组合样/25km2的方法,对太原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太原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为8.65μg/g;空间分布上北高南低,高值点主要位于工业区及交通要道地段;组成上以四环及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为主。通过与国内外城市土壤的对比可知,太原市土壤PAHs污染已相当严重,其来源主要是煤炭的燃烧。太原市工业布局、能耗类型和地理位置是造成土壤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就公路路堤、路堑、半挖半填等路基结构和隧道结构对周围岩土体的渗透性、渗流路径、地下水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与水文地质有关的灾害和损害的分析评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4.
改变传统的地形图缩编工艺,利用已有的地形数据进行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已成为当前内业制图的主要作业方法。因此修订有关地形图编绘规范标准时应在编绘的作业方法与技术规定等方面适应数字地形图缩编的要求。介绍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调整及标准修订工作情况,提出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并对标准的修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5.
北京市有机氯农药填图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个样/km2的密度、1个分析组合样/16km2的方法,对北京市784km2范围内的土壤、大气干湿沉降物、大气颗粒物中HCH、DDT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有机氯农药填图.查明2000年北京市地表土壤HCH和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11.83ng/g、108.99±301.90ng/g.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平均含量分别为10.09±9.60ng/g、12.99±13.51ng/g,HCH和DDT的年沉降通量分别为996.57±939.96g/a·km2、1291.53±1342.28g/a·km2.2006年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的HCH含量分别为0.294±0.205ng/m3和0.217±0.137ng/m3,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37±1.301ng/m3和0.522±0.773ng/m3,显著高于2002-2003年度大气颗粒物中HCH(PM100.01786ng/m3,PM250.01731ng/m3)和DDT(PM100.01672ng/m3,PM2.50.02353ng/m3)的含量,表明北京市或周边地区仍在使用含HCH和DDT化学成分的农药.以2000年北京地表土壤和2006年大气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的含量为基础,对2020年土壤中HCH和DDT的时空演变的预测显示,即使干湿沉降物中HCH和DDT的沉降通量每年以5%的速率递减,到2020年土壤中HCH和DDT的环境质量仍不能显著改善,而控制和削减北京及周边地区含HCH和DDT成分农药的使用将是改善北京地表土壤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6.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7.
为处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产生的碱性滤液,本文采用水热法,考察了氢氧化铝溶解时间、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水碱比对钾霞石产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合成钾霞石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铝溶解时间为1.5 h,晶化时间为4 h,晶化温度280℃,水碱比为1.8。XRD结果表明,产物为钾霞石粉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Al(OH)3中的Al在水热条件下进入到Si—O骨架中形成了Si—O—Al官能团,从而印证了钾霞石的合成。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合成钾霞石比表面积为5.18 m2/g,平均孔径为32.98 nm。实现了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所剩碱性滤液的资源化利用,并为钾长石水热制备钾霞石提供了一种母液循环的思路,使水热制备钾霞石工业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8.
 红砂是黄土高原荒漠植被带主要建群植物种之一,在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皋兰县40 a天然植被封育区为例,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对不同坡向红砂与当地水热条件变化的时空响应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砂具有明显的年轮特征,可以进行树木年轮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同坡向水分条件和植被状况有很大差异,但红砂径向生长对区域水热变化具有非常一致的响应模式:同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尤以7月降水量最为显著;同生长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以6月最为显著。根据不同坡向红砂年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并考虑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黄土高原西部荒漠植被带的封育期限不宜少于10 a。  相似文献   
49.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翁牛特旗--库伦旗一带为西辽河平原周边的严重缺水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研究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要加强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基岩区的断裂性质和产状的研究,并提出在基岩区、低山丘陵区寻找构造裂隙水和断裂带脉状水是解决研究区严重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