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3篇
  免费   3679篇
  国内免费   4893篇
测绘学   2968篇
大气科学   2102篇
地球物理   2926篇
地质学   9580篇
海洋学   2741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1241篇
自然地理   180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1134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1008篇
  2018年   964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878篇
  2015年   1071篇
  2014年   1044篇
  2013年   1235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339篇
  2010年   1265篇
  2009年   1165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1001篇
  2005年   875篇
  2004年   698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2.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 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113.
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选用 2 0条能产生清晰可重复扩增产物的随机引物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了RAPD分析 ,共检测到 2 1 3个位点 ,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各群体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群体遗传杂和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多态比例分别为 43.66%、5 3 0 5 % ,2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 0 .1 5 5 7、0 .1 686。结果表明皱纹盘鲍与杂色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4.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115.
作为海洋高新技术,水声技术日益成为海洋水下探测的主要手段,而且有时是惟一的手段(比如对浑水或对远距离的情况).海底物体搜索、海底救捞、海底探宝、海底“黑烟囱”探测、海底施工以及海洋军事活动(如探测水雷)等多方面都涉及海底小目标(这里的“目标”泛指物体,包括各种人工制造物和自然形成物)探测.对海底小目标探测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课题.高分辨成像声呐在海底小目标探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高分辨成像声呐应用于海底小目标探测,图像处理是关键.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机器视觉领域低层视觉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它又是一个经典难题.  相似文献   
116.
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研究对制定行之有效的低碳海洋交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的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然后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处于低效率状态,且各省(区、市)间差异明显,但差异正在逐渐缩小。②2006—2015年沿海各省(区、市)市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呈现出“M”形波动上升趋势。③将各省(区、市)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上海和天津属于高效率型,河北属于中效率型,其余省(区、市)市属于低效率型。④货运距离和能源结构对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能源强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18.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李莉  郭希明 《海洋与湖沼》2003,34(5):541-551
利用RAPD和AFLP标记 ,以一回交家系 [(Miyagi×Hiroshima)×Miyagi]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太平洋牡蛎的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 3 3个RAPD引物和 1 1个AFLP引物组合 ,对父母本和 80个子代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 1 93个 ,其中 1 44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 1 5 6个 ,其中 1 1 1个符合 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框架图包括 99个遗传标记 ,定位在 1 2个连锁群中 ,覆盖 985 2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1 3cM。另外有 3个三联体 ,7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 1 1 6 5 7cM。雄性框架图包括 72个遗传标记 ,分布在 8个连锁群 ,覆盖 81 1cM ,标记间平均间隔 1 2 7cM。另外有 4个三联体 ,3个连锁对 ,图谱共覆盖93 1 8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