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850篇
测绘学   353篇
大气科学   669篇
地球物理   713篇
地质学   1477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斯琴  荀学义  王佳津 《气象科技》2016,44(6):1016-10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逐6h的再分析资料和FY-2E红外云图、TBB等资料,对2014年7月7—8日由东北冷涡引发内蒙古东北部的暴雨过程形成原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低空急流是主要水汽来源,不同地区出现暴雨的机制不同,兴安盟东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由于槽前、切变南缘地面暖锋附近,中低空急流汇合处,强辐合抬升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强天气的发生,而呼伦贝尔市西南部暴雨跟中上层冷涡的生成发展与对应的地面低压逐步耦合的动力作用相关;2湿位涡的分布对暴雨的发生、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700hPa正负值区过度带的配置是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潜势,暴雨发生在700hPa等值线密集带和850hPa MPV2大于等于0的叠加区域内,700hPa正负过渡带附近,偏向于正值一侧;3最大降水量的雨强落后于云团TBB最低值1~2h,并不是强TBB与最强降水同步出现。  相似文献   
122.
硫酸参与的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与大气CO2消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的岩石化学风化过程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流域水化学碳汇通量估算大多是基于碳酸的风化作用。而实际上,硫酸和碳酸一样,也参与了流域碳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全球碳循环过程产生影响。长江流域水体近几年出现酸化现象,大部分河段SO42-和Ca2+含量增高,其对应的岩石风化过程和大气CO2消耗速率也发生变化。文章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2013年不同季节的离子组成进行监测,利用水化学平衡法和Galy估算模型,对长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速率和CO2消耗通量进行了估算,对硫酸参与下的长江流域岩石风化和碳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体离子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风化和碳酸盐岩风化。其中碳酸盐岩风化对河水离子贡献率为92%。在硅酸盐岩广泛分布的赣江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离子贡献也达85%。分析表明,硫酸参与了长江流域的岩石风化过程,对水体中离子产生一定影响。硫酸的参与加快了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速率,平均提高约30%,但是使流域大气CO2消耗速率降低。在不考虑蒸发岩溶蚀作用下,平均从516×103 mol/km2·a降至356×103 mol/km2·a,降低约31%。在各支流中,硫酸对乌江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和碳循环的影响最大,而对雅砻江的影响最小,这与乌江流域的含煤地层、矿床硫化物及大气酸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3.
瞿伟  徐超  张勤 《测绘工程》2016,25(2):6-10
利用西安市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基于水文地质三维结构模型,在不考虑粘土层滞后压缩变形的理想情况下,采用压密方程计算获得西安市抽取地下水可引起的理论地面沉降量及沉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沉降显著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的高新区及东南部的曲江新区,沉降量呈由北向南递增的特征,与InSAR监测结果整体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受到活动地裂缝影响,沉降曲线呈近NE向偏转展布。研究结果可为沉降灾害预防研究提供宏观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4.
GNSS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工作中,但GNSS监测数据中会有缺失值、噪声等误差的存在,对预测结果造成影响。引入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变形预测,并考虑该模型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分别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小波滤波法和拉依达准则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去噪和粗差剔除等预处理。并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短期预报分析,对比原始监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5.
杜英坤  燕琴  童李霞  王晓波 《测绘科学》2016,41(9):87-90,169
针对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基于OSAVI,提出了选定模型参数(OSAVIs和OSAVIv)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海省植被覆盖度估算。该方法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在研究区内选取纯裸地和纯植被样点,并将纯裸地样点的OSAVI作为纯裸地样点像元的OSAVIs,将纯植被样点的OSAVI作为纯植被样点像元的OSAVIv,利用样点像元的OSAVIs和OSAVIv值,通过普通克里金内插法,求得研究区每个像元对应的OSAVIs和OSAVIv。经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较常规的参数选取方法,RMSE由0.170降至0.156,MAE由0.137降至0.124。经进一步分析表明,此方法对边缘验证点和非边缘验证点的估算精度都有所提高,由于配准误差和周围地表漫反射的影响,边缘验证点的估算精度低于对非边缘验证点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6.
δ~(18)O variations;;ice core;;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meridional wind;;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27.
Maritime-type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Nyainqêntanglha Rang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for downstream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syste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of glaciers in this region, we used the band ratio threshold(TM3/TM5 for the Landsat TM /ETM+ and TM4/TM6 for Landsat OLI) to extract glacier outlines in ~1999 and ~2013. After that, we also generated a series of glacier boundaries and monitored glacier variations in the past 40 yea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data(1975) and Landsat TM, ETM+ and OLI data. The total glacier area decreased by 37.69 ± 2.84% from 1975 to 2013. The annual percentage area change(APAC) was ~1.32% a-1 and ~1.29% a-1 in the periods 1975-1999 and 1999-2013,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lag theory, the reaction time is probably about 10 years and we discuss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1965 and 2011.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etween 1965 and 2011 at a rate of 0.34°C /10 a and 15.4 mm/10 a, respectively. Extensive meteor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glacier shrinkage rate over the period may be mainly due to increasing air temperature, while the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partly made up for the mass loss of glacier ice resulting from increasing temperature may also lead to the low APAC between 1999 and 2013. The lag theory suggests that glacier shrinkage may accelerate in the next 10 years. Small glacier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re was a normal distribution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elevation. Glaciers shrank in all aspects, and south aspects diminished faster than others.  相似文献   
128.
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柴西)地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测试和收集该地区18个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的83个天然气样品,分析其组分和C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烃类含量介于79.24%~99.81%之间,天然气比重介于0.72~1.36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2+)介于1.04~617.8之间,甲烷C同位素值介于-51.4‰~-24.2‰之间,乙烷C同位素值介于-34.2‰~-17.4‰之间。在此基础上,对该区不同构造带的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天然气类型可划分为腐泥型气、腐殖型气、混合气3类,柴西北部天然气主要为腐泥型气和混合气,少量腐殖型气;柴西南部主要为腐泥型气,少量混合气。同时,建立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对该区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