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1.
Measurements of aerosol physical, chemical and optical parameters were carried out in Guangzhou, China from 1 July to 31 July 2006 dur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Campaign. The dry 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 was measured using an integrating nephelometer and the 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 for wet conditions was determined by subtracting the sum of the aeroso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gas scattering coefficient and gas absorption coefficient from the atmospher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 Following this, the aerosol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 f(RH), was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wet and dry 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Measurements of size-resolved chemical composition,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 publishe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icl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water uptake were likewise used to find the 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in wet and dry conditions using Mie theory for internally- or externally-mixed particle species [(NH4)2SO4, NH4NO3, NaCl, POM, EC and residue]. Closure was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f(RH) values from the nephelometer and other in situ optical instruments with those computed from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rmodynamic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represent the observed f(RH) and is appropriate for use as a component in other higher-order models.  相似文献   
52.
53.
不对称环流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对0207号台风HALONG云系和风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云系不对称的结构,台风西侧高空急流向台风中心的移动和辐散是台风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为了了解不对称台风环流对台风强度的影响,还对比分析了0417号台风AERE、0216号台风SINLAKU在中国沿海减弱和重新加强的环流特征.在低层流入台风中心南侧的西风分量大,在高层流入台风中心西侧的北风分量小,有利于台风的加强.台风南、北两侧的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梯度差异不利于台风加强.东西向风场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的影响比南北向风场更重要.  相似文献   
54.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银额盆地查干凹陷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地区,盆地西部被大面积沙漠覆盖,盆地向东可与兴蒙造山带相连。近年来,前人对阿拉善地区古生代岩浆活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高精度年代学资料,特别是晚古生代时期。但是,对阿拉善北部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查干凹陷钻井样品中的锆石进行U-Pb  相似文献   
55.
正断层的阶区构造及生长机制:以狼山山前断层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断层带在生长过程中内部发育有阶区构造,阶区在正断层的相互作用、连接过程中起重要控制作用,同时阶区还影响地表径流和沉积盆地的发展、流体的运移和圈闭的形成。位于内蒙古河套断陷西缘的狼山山前断裂是晚新生代以来持续活动的大型正断层系统,断层带内部发育有不同类型的阶区构造。识别出了两种类型阶区的连接方式,一种是两条平行断层之间的斜坡从"软连接"到"硬连接"的演化过程;另一种是楔状阶区通过一条断层向另一条断层扩展的方式连接产生。基岩中的先存构造要素控制并影响山前正断层的展布方位及阶区的形态:基底内部NNE向糜棱面理控制山前断层带的走向,早期向SE倾斜的逆冲断层面被正断层局部利用。沿断层倾向方向,山前正断层逐渐向盆地方向扩展,最新活动的断层位于盆地边缘甚至盆地内部;沿断层走向方向,狼山山前正断层逐渐向南西侧扩展。  相似文献   
56.
载金黄铁矿显微构造变形与金富集关系可以从显微-超显微尺度揭示金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探讨金的再活化或再聚集作用。在胶东焦家金矿带成矿期识别出4种类型的黄铁矿,文章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电子探针(EMPA)等技术方法,探讨黄铁矿显微构造特征、超微观结构与金的富集关系。结果显示:载金黄铁矿均不发育环带,其中w(Fe)为45.70%~46.85%,w(S)为52.57%~53.37%;显微构造变形既有脆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黄铁矿晶体优选方位(CPO)主要表现为平行于晶轴极密和复杂极密;黄铁矿晶格间距为0.58 nm,主要发育刃位错。焦家金矿带在金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见金集合体经历了从复杂的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矿物载体富集的过程,包括成矿流体中金络合物、金-铋-硫族化合物富集等化学结构变化过程和纳米金、载金黄铁矿纳米颗粒、岩矿石显微-超显微构造微环境变化过程。因此,不同类型载金黄铁矿CPO受到化学结构变化和显微-超显微变形微环境变化的联合制约,间接反映出载金黄铁矿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内部变形、表面形貌和结构缺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环形构造中央隆起受"正花状"构造控制,具有挤压构造特征;边缘受"负花状"构造控制,形成凹陷。为了揭示皮山北环形构造的特征及成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石学结构、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了皮山北环形构造是一个受环形断裂控制的中央凸起,边缘凹陷构造。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环形构造地层岩石破碎强烈,并伴有铱(Ir)元素正异常,最高达0.41μg/g。角砾岩段发育于古近系阿尔塔什组之下,上段有异地物质充填,下段主要为原地岩石碎裂产物。与构造变形相对应,环形构造中央核部地层连续性变差,而且下古生界在中央增厚,边缘减薄;上古生界则相反,具有中央减薄,边缘增厚的特征。与世界典型撞击构造对比分析,皮山北环形构造应为陨石撞击所致,从塔西南铱(Ir)元素正异常发育层位,推断该次撞击事件应发生于白垩纪末期或更早。  相似文献   
58.
A new load surface based approach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caisson-type breakwater is proposed. Uncertainties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ave loads acting on breakwater are considered by using the so-called load surfaces, which can be estimated as functions of wave height, water level, and so on. Then, the 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FORM)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under the wave action. In this way,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reakwaters with uncertainties both in wave height and in water level is possible. Moreover, the uncertainty in wave breaking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considering a random variable for wave height ratio which relates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to the maximum wave heigh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numerically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caisson breakwater under wave attack that may undergo partial or full wave breaking.  相似文献   
59.
为提高大气温度测量的准确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面气温观测系统并推导了相应的辐射误差修正方程。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测温系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辐射误差量化计算。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拟合可针对多变量变化的辐射误差修正方程。最后,以076B型强制通风测温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温度基准,验证该测温系统的测温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地面气温观测系统的测量值与基准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31 ℃和0.041 ℃。  相似文献   
60.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诸多的技术手段使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从大规模数据中分析出相关模式或趋势,让我们对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充满了期待.当可视化呈现让大数据的潜力达到最大时,以往未被观察到的现象或趋势很容易被发现,用户能够快速地获得更多信息,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价值.因此,如何最大化地呈现大数据中隐含的价值变得尤为关键.本文将重点研究空间大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充分发挥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帮助用户挖掘隐藏在空间大数据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